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樓主: 0377zjp

一對深溝球軸承懸臂支撐的情況下通過計算得到的結果怎末反直覺

[復制鏈接]
31#
發表于 2021-7-22 10:18:51 | 只看該作者
遠祥 發表于 2021-7-22 00:42
肯定是越寬越好一些,支撐的間距大了,機構就更穩定!

同意。
相當于懸臂安裝結構,角接觸軸承反裝比正裝剛度好。
32#
發表于 2021-7-22 18:12:31 | 只看該作者
求的是軸承的負載(勉強這么說吧,所謂的對軸承最好我只能理解為軸承的負載),然后算的是軸的撓曲線,我就沒想明白,要校核的是軸承還是軸。你都是深溝球軸承了,兩軸承處的撓度默認是0,轉角需要計算,難不成擔心的是轉角過大,校核的是深溝球軸承的角度游隙?
33#
發表于 2021-7-23 08:54:02 | 只看該作者
朱威威 發表于 2021-7-22 18:12
求的是軸承的負載(勉強這么說吧,所謂的對軸承最好我只能理解為軸承的負載),然后算的是軸的撓曲線,我就 ...

對,我也一直感覺樓主的思路不太對,你這個說到點子上了
34#
發表于 2021-7-25 12:42:10 | 只看該作者
你說的間距越小越好是指對什么有好處?
35#
 樓主| 發表于 2021-7-26 10:29:33 | 只看該作者
朱威威 發表于 2021-7-22 18:12
求的是軸承的負載(勉強這么說吧,所謂的對軸承最好我只能理解為軸承的負載),然后算的是軸的撓曲線,我就 ...

就是校核角度
36#
 樓主| 發表于 2021-7-26 10:56:43 | 只看該作者
fan大仙 發表于 2021-7-20 13:58
按照材料力學的說法,轉動軸直接理想化為鉸支座,你這邊的計算真的要算到那么詳細嗎?如果需要把軸承左右 ...

你的分析很有道理,的確得考慮具體的約束形式,有相關的公式,只是我找不到在哪
37#
 樓主| 發表于 2021-7-26 15:47:31 | 只看該作者
朱威威 發表于 2021-7-22 18:12
求的是軸承的負載(勉強這么說吧,所謂的對軸承最好我只能理解為軸承的負載),然后算的是軸的撓曲線,我就 ...

你可以想一想,假設軸是塑料做的,運轉起來會對軸承造成什么影響,懸臂情況下,徑向負載都是可以明確計算的,況且軸承的徑向復合能力一般都很大,唯一可能致命就是變形,會導致軸承卡死
38#
發表于 2021-8-1 10:12:03 | 只看該作者
0377zjp 發表于 2021-7-26 15:47
你可以想一想,假設軸是塑料做的,運轉起來會對軸承造成什么影響,懸臂情況下,徑向負載都是可以明確計算 ...

       個人感覺樓主的探究精神和我挺像的,不過我沒有樓主的機械理論扎實。不知道樓主從事機械行業幾年了,我工作以來的感受,像這樣的問題探究,現在機械行業也就很少人去做,所以基本沒有人能給我們提供嚴謹的答案。同時行業也也有很多人排斥我們這樣做,他們往往說現在機械行業需要的是實用型人才,這樣能用就行,因為他們給不出這樣的答案,所以就這樣打擊你。(之前我想理清楚漸開線齒輪,當了解漸開線方程的推動過程時,卡在為什么,然后問一個從事機械行業以及國企退休的老工程師,他就是這樣回復我的。)
       工作以來,遇到這樣得不到答案的問題很越來越多,別人也只是會用經驗這一說,輕描淡寫的略過。迷茫了很久,經驗,經驗,思考很久怎樣才能捉住它了。時間一定不是唯一的答案。最后,也是在研究如何做軸的設計中,效驗強度、剛度時(同時也在接觸SolidWorks的motion分析),結合及聯想到為什么還有做這樣的計算效驗啊,我是不是傻啊,利用現在書本上的公式計算也不過是在3維模型理想化及簡化后的2維計算效驗過程。突然發現,尋找以久的經驗原來已經被牛逼的前人一步一步的編寫在各種各樣可以進行有限元分析的軟件中了。只要自己有實力利用這些軟件,等到出理想物理現象,最后通過實際設計的產品坐對比。當能做到模擬結果和實際結果一致時,你已經到達了有限元分析大師級別。工作年薪都能上百萬。
       看到你的理解過程,猜測樓主也是從小及喜歡數學的變態,而且你的機械理論比我也強。你也可以試著以機械為跳板,轉到仿真分析行業,我自己已經學習仿真半年,可能我現在還做不到機構復雜及精度要求高度分析結果。我自己發展不是特別的順暢,畢業出來摸魚了2~3年。直達3年半前以實習生的身份拿著3600工資,進入機械行業,直達最近拿著設計+仿真履歷從稅前6300工資最后找到了稅后14000的工作。
       我這是看到樓主的精神及后面其他樓的回復,感覺像我這幾年的經歷有點相似,所以把自己的一些經歷說出來。樓主可以作為參考,希望我這個行為不要誤導樓主及別人,還有一點就是,如果樓主真的覺得我說的有點道理,像接觸仿真,你就要有心理準備。會特別特別特別的累,不是你身體的累,而是心理的。本身學習這個仿真,你往往是在下班之后進行。晚上加不加班先不說,單單早上的一天工作已經消耗你大部分的精神力,這是你在學習前的精神狀態,而且仿真這個事情是理論+軟件操作同步進行的。這半年我已經接觸了SolidWorks的motion分析+ANSYS Workbench 2020 R2+HyperMesh 13.0+Mechanical APDL 2020 R2,并基本掌握,后續再用半年時間深化學習。之前的軟件主要是負責分析靜力學、穩態動力學、瞬態動力學、疲勞分析、模態分析、簡單熱力學分析+熱固耦合、簡單的優化設計。之后還要學習流體分析的Fluent、Adams、LS-Dyna、Matlab等,不同力學分析的軟件。我學前的感受是我喜歡無所謂,學后是真的累。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28 06:44 , Processed in 0.064558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