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化行業痛點 1. 客戶需求不明,主要原因: A.工程師水平參差不齊,自己想要什么不是太清楚。很多時候只是腦子里的一個想法,不知道能不能實現。找多家做方案,比較方案,感覺方案都不完美。考慮來考慮去,自己把項目給關閉掉。或者把方案報告給技術部領導,領導感覺不靠譜把項目斃掉。 B.方案可行,可是客戶預算有限,得知價格后感覺項目成本太高,項目被斃掉 2. 人才匱乏,暫時無解 A.缺有水平的機械設計師,電氣工程師 B.缺有水平的缺有水平的項目管理人員 C.缺有水平的軟件工程師,畫像工程師 D. 缺有水平的缺有水平的機器人調試工程師 3. 行業流程過長,效率低 前期從了解客戶需求→消化需求→設計方案→方案探討→方案變更→做預算,報價→討價還價→簽訂合同,這個過程少則1個月,多則半年,甚至1年以上。 簽訂合同后,銷售人員將客戶需求傳達給結構設計師和電氣工程師,出設計圖和采購清單。 這個過程需要一到三個月。 設計圖和采購清單下發后,零件制作和部品采購需要一到三個月時間 零件基本到齊后,組裝工程師開始組裝,出現問題后修改,這個過程需要一到兩個月 組裝完成后電氣工程師配線,組裝工程師配管,整體確認需要半個月時間 通電后整體設備調試根據設備復雜程度需要半個月以上時間 往往一臺設備達到客戶基本功能,時間已經過去三個月甚至半年時間了。客戶看到設備后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然后對問題進行修改,又要花費掉半個月以上的時間。 4. 行業基本無標準可借鑒 定制設備因為沒有量,很少有成功先例可借鑒。即使有也不一定能借鑒到。 5. 行業門檻低,競爭激烈,利潤率低 2000年以后火過一段時間,誰都想研究自動化設備,導致惡性殺價。價格一旦降下來就很難再上去,劣幣驅逐良幣現象突出。利潤率低導致企業更沒有多余資金搞研發, 提高品質和服務質量,客戶不滿意,克扣貨款或者是質保金,進一步加大企業現金流的緊張,形成惡性循環。 6. 很難形成規模 行業空間有限,上規模很難。豪森和智云兩家規模較大的自動化設備企業,年營業額規模也就幾十億前后。 這么多痛點,靠幾個人,幾年時間就解決是不科學的。所以沒有捷徑可走,學學日本企業的經驗吧,靠幾代人持續不斷地鉆研,踏踏實實地積累。或在某個領域成為引領者;或研發出有量的產品;或堅持小規模,盡可能壓縮成本和支出,為大企業配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