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重來一次你還會讀機械專業嗎? - h( V2 B+ F: F1 M0 k# b$ T4 u/ V
作者:減紫' u1 O9 h' [; p2 Y. {) E! w
4 b* _3 G" Q {+ X n4 k# I
來源:知乎1 q* I M" Q, y
2 A) x7 z# z7 S; f# Y
( Y4 B }; V+ G3 R% F) |$ d6 f- [' e7 {2 U' t( K" o7 D: ?6 F
2 u3 f) J7 H5 b/ R
不會,那估計會念個電氣,現在頂著個電氣工程的藍V。
3 T+ V8 ^( v& | [& |9 @0 ^" A1 z" j
% L! U8 G* _3 _0 c 然后沒事多寫寫電氣工程的科普,嘮叨嘮叨電氣自動化行業的日常,就像這個世界線的減紫在知乎寫天文和隕石的科普一樣——雖然電氣工程7個“優秀回答者”大概還是不會有我這種后生仔,把電氣注冊工程師證書考出來+掛知乎認證還是可以辦到地。 要這個世界線和那個世界線對于我來說,大概就是數年前把自動化、機器人∈機械工程報專業,還是認為它們∈電氣工程去報專業的區別吧。" Y7 G* S9 ]3 f$ m% E- I, c( J
說完了另一個世界線,就忍不住對知乎機械話題下唯一1個優秀回答者的和稀泥行為嘮叨幾句了。2 ?1 Z: K3 T n" G
每個行業都是一個金字塔
. r$ [4 a8 c0 G8 E, h1 _$ z. i1 t……# ^3 X( v6 f/ t- {* j
我們不會將這種現狀歸結于自己的無能,只能是歸結于自己“入錯行”,再往前追溯就是選錯了專業 少幾分套路,多幾分真誠,可以么?
1 y" N7 T2 P+ C先說1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標準,比如“大多數行業都是越老越吃相,越勤奮越吃香”;再叨逼叨“行業內有混得好的”+“混得不好的不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只會抱怨行業”
* N, f7 g4 m/ b我怎么記得 弗蘭克揚
- j3 A; C) p) K
' i5 o) b1 W( L. L8 [ 霍華德0 Q+ k7 @# S5 k+ {
# [! Y* O N/ X+ @( m# V; G* W
聯合搬磚有限公司
- l* e$ e& M" p& x* T, \/ z9 o& [) W0 }
等一眾勸退大神常說某4個行業常用這倆話術套路?
8 ]: l1 }9 l' h; y, l' {/ _; _哪4個呢?當然是眾人皆知的4大天坑行業——生化環材啦~接著看:4 N5 } b& W% `, Q1 K/ }% o- X; P6 o
條條蛇都咬人。這天底下就沒有“錢多事少離家近,別人加班你加薪”的夢幻職業。 這種話題簡直就像"每個國家都有優點和缺點,都一樣,美國有啥好?那紐約這兩周不還鬧恐怖襲擊么",這話勸那些沒見識過西方那一套的人,真可以,但對于去過西方生活工作過的人來說,毫無作用。因為此缺點和彼缺點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上。$ c4 M0 K! y0 a" J0 V6 S* P
' F4 P2 K7 h+ U: d1 z) x* `7 j 眼下大家diss機械有2塊原因,一部分是校內的:某些雞肋課程、課設、參觀,這點我在另一個回答闡述過了:- B$ {# I. z4 E/ Y$ L: c
但校園里的苦說穿了也就苦個幾年,而且很多專業學習也相當辛苦,比如我回答里某大學的電氣院,學習強度跟我機械院不相上下,一樣要課程設計,一樣要參觀工廠;再比如另一個校區學醫學的童鞋,那教科書1本頂我們2本,各種名詞圖冊要記得清清楚楚。
: ^% F; _( o& R 相對于文科商科,理工農醫(物理、化學、化工、材料、信息、電氣、機械、土木等等)都苦,沒人否認學技術不苦,并且因為技術是要靠工具去加工實現的,所以理工科的實際生產過程都有一定的危險性。
) b6 }( y8 t: M% n' u2 M 既然行行有難處,我當時為什么要先把學機械工程的苦在那個回答里回憶一番呢?為噴而噴嗎?當然不是,吃苦可以,但有些性價比極低的苦純粹是因為學科體系而吃,不吃也罷。
& k I. J4 _' j( _3 f 舉一個例子,工科的強制參觀實習。高效的實習要么是學生憑本事自己找工廠參觀/下生產線操作,比如上海交大的一部分才子去了康明斯在華工廠參觀;要么是學校出面全體學生去次一些的企業參觀,比如我的母校電氣院集體拉去某歐洲電氣設備公司在華工廠(反正施xx西xx也就那幾家)參觀,日本某帝國大學機械系去豐田工廠參觀,等等。而我的母校機械系參觀的卻是YTO及其他技術和排名遠談不上一流的機械廠,人家還不把先進車間開放給你。請問這種參觀是不是累贅?是不是雞肋?并且我那個母校電氣的錄取分數線還比機械要低哦。3 {1 t! r9 x2 A2 f# O% g+ L" r
再比如雞肋課,我那會機械的常態是每學期18-20門課,電氣和土木是14門左右,法、文、商學院是10-12門左右。這不是因為機械每門課比其他學院少,可以在同樣課時內排進更多的課,而是建立在機械學科大量消耗晚課、周六、寒假及暑假之上的,結果明明1學期主課也只有4-6門(聽留學生反饋美國或英聯邦是4門聯邦德國是6門),跟西方那一套差不多,學生卻把大量時間耗費在根據知乎相關規定不可xx的五花八門的各種課程和活動上,吃這個苦干啥? _5 Q6 l- f4 e$ e# O
1 r3 D( i4 A6 [4 [: L3 p
再說說校園外的。每個行業都有每個行業的苦,這話直接看有沒有錯,沒有錯,尤其是理工科,死于土方事故也是死,死于機械加工事故也是死,死于有毒有害氣體爆燃也是死,死于病患傳染也是死。理工之所以叫理工,不為別的,它的成果終究需要“工具”去改造自然,而且是高效率高殺傷性的工具(進入復讀機模式),比如挖掘機、反應塔、機床等等,這就難免產生事故傷及從業人員。但問題是,承擔相應的苦值不值得?提升階級嗎?產生效益嗎?實現自我嗎?
" i# t v9 D: X6 m 每次說坑專業,都有網民愿意拿學醫對比,問題是醫學起碼工作地點離市區近一些,工作環境比車間安全一點,男女比例正常一些,并且稍微大一點的城市您當醫生還有天生的匯集各路信息源和人脈的能力。實際上醫生應該拿來和金融、教育這些行業去比,它們的共同點是:6 H/ v" i9 L4 R, q# B
- 每次業務接觸不同的人,且你和你的團隊做好最壞對顧客以后人生影響極大;
- 工作地點相對第二產業往往更靠近繁華地區;
- 面對的同行競爭因為地域限制,小于第二產業;
- 工作環境常在室內,有空調,較第二產業更安全。
9 ~" O" T2 x' S$ v$ \# L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同1個國家,任何行業,多多少少都存在共同的坑點,比如加班,比如領導把活不可理的攤到新人身上的情形,我就聽過銀行業和醫療行業的小伙伴吐槽過這種苦。但這并不意味著不同行業之間就不存在性價比的高下之分了。
% T: u/ t1 i0 D, {5 w8 ^ a1-4在坑專業坑行業是什么樣的呢?
# m2 M1 _# w$ b2 I' R) n5 ?- 坑專業不但每天接觸的都是同一批人,而且其中大部分還是低學歷低素質的一批人,你別想接觸到一群年入百萬/廳級處級的大佬客客氣氣的跟你談論某個手術/某場升學/某筆投資怎么圓滿完成,順便因為自己干得好為自己或熟人拿到什么回報——你只是1個螺絲釘,車間主管和工人師傅都不欠你的,相反臭老九還低人一等,你1個人的力量在工業體系面前也是渺小的;
- 工地、車間、設備離市區遠,離大城市更遠,這就意味著除了1“從顧客取經”,日常想要提升自己也更難:從限期到博物館的各類知識分享會,從參加小孩的活動到圍觀名人,沒有多少活動是30分鐘內能自駕到位的,更別提1-4造成的低工資配合高房價讓很多從業者根本買不起自己的車;
- 如果1個國人跟銀行講我留學在的xx國貸款利率不到2%請按這個點給我辦理,或者網盤在美國是免費不限速所有請給我x度網盤限速的bug解了,他一定吃癟——因為這些行當美國對手來不了,愛用不用,而機械化工產品的價位卻是全球競爭的。大體上,金融產品1國1規矩,醫療和高等教育1省1規矩,初級教育1市1規矩。華為和小米如果把現有所有產品售價統一乘以3,大多數國人只會轉而選擇水果、爆炸星、大法、火腿腸的手機,因為消費級工業產品的廠商競爭是全球化的;你家門口全市第一的中學每人每年學費3萬人民幣,是省會最好中學學費的90%,是聯邦德國中上水平中學學費的好幾倍,每年清北還不到10個人,卻還是熱門到要額外送禮才能報上名,就是因為跨市、跨省、出國念中學的代價比那十幾萬學費+禮金還高的多。有些行業利用壟斷和寡頭就能活得很滋潤,有些卻不得不壓低自己企業基層的工資來搶微薄的利潤。
- 自不必說了。金融業也有訴苦的,的確人人都懂的挑自己行業的毛病。然側向對比如何?電氣工程師干智能化的車間明顯是比絕大多數機械車間安靜整潔的,金融從業者的辦公室和程序員的工位顯然又更上一層樓。如果有金融行業的打算自稱自己和第二產業的同齡校友一樣辛苦的話,煩請先把自己寫字樓的中央空調關掉,電閘拉斷,辦公室擺1臺柴油發電機在,要國產的,每天坐五菱宏光跑業務,只有周六日進消費場所。有這么苦逼的金融從業者嗎?0 u, T6 k! D' N4 w, t
這1234還不只算了硬傷,沒說小毛病。從業環境沒女人(女神所謂找不到男朋友的那種沒人,脫單總不可能找中專畢業的女工吧),加班多,缺乏行業認證制度等等(這導致行業內水平殘次不齊,往遠了說知乎有藍標注冊xx工程師的用戶可是有被推薦關注的漲粉加成的),都是次要的,這些小毛病其他工科一樣客觀存在。說白了,咱這一代工科男選工科就是為了賺錢過好日子,在賺完錢身體能享受的前提下,怎么工資高怎么走,機械行當要是能像電氣/通訊一樣996個幾十年然后被卸磨殺驢能攢下幾百萬,那也不至于有這么多人轉行跑路啊。9 V, ]9 X+ I Q
7 g/ v; [5 a" t1 C( } 干機械的腦子如何?數學力學能念得下來想必也不算太差,十個我看有八個能清楚產品技術含量和利潤率對自己工資影響是正相關的,如果行行都是全球產品競爭價格透明,那咱這行業這么苦也就算了。可問題是一大把行業在靠山寨、寡頭和貿易保護吃香喝辣,就二產在這里自降身價,拉動出口,跟牲口似的賺外匯。有人說這是因為你們機械工程技術不行,那其他學科技術就很棒嗎?除了電氣/通訊這樣少數的尖端學科靠著國家電網、華為等企業發奮圖強追平差距,那些吃香喝辣的寡頭一產和三產就技術領先了嗎?未必。規模上全球第二的互聯網,沒有1個稱心如意的搜索引擎,視頻網站不持支多重篩選或者篩選功能很差需要用國外搜索引擎配合搜索,但靠著愛買買不買滾
& C7 B. }( Q `8 i: e9 \ m6 g! S
3 ^" r3 G+ S) g9 v- s 油管的視頻搜索結果篩選——上傳時間、視頻長度、視頻類型等等是可以分別勾選的。然而眼下國內大部分視頻平臺都只有少數篩選,如睿站僅有發布時間+視頻人氣2選排名,即你不能搜“17年+最熱門”的xx視頻,你只能要么按時間排名要么按熱度排名大家很清楚二產三產的某些壟斷行業在歐美凌厲的攻勢下連港臺市場都拿不下來,更別提占領歐美市場,從業者們卻還在寫字樓里喝咖啡、吹空調、盯著女同事,順便時不時指點江山,大言不慚的批判一下我國的制造業沒有工匠精神,懶惰無能,日本如何德國如何,寫出“從擰螺絲看出德國工匠精神”那種跟互換性基本概念打架的水貨批評。可他們享受的是什么政策?營造的是什么樣的市場?是西方免費不限速的網盤來了中國不充錢就限速到200kb/s,是西方2%利率的金融業務來了中國起碼7%個點起,是在外國同行進不來的業務上坐地起價,是我們機械行當做夢都不敢想的事情——用法律把國外同行擠出中國市場,規定這個沒牌照經營是違法那個私設服務器是違法,從而在技術遠不及西方的前提上攫取暴利。如果西方金融,互聯網,媒體來華服務國人就像德國戴姆勒、美國蘋果來華做生意一樣簡單,某些尸位素餐的三產從業者還能接的到生意嗎?6 |) I! Z+ L# ?4 G# u' W3 C& W2 D
( f* m; u3 r* r 有些時候我真心羨慕那些念個金融念個管理的同學,在我的母校GPA滿分是5.0,外語經管金融院的同學績點3.5-4,而且不少還是靠考前突擊念出來的;而我所在的工科和國內大片理工專業一樣,期末掛科率1/3-1/4,班級平均績點合百分制才七十幾,什么概念呢?GPA2.8-3.0,這商科學子連GPA還能壓理工學子一頭。到頭來就業工資呢?無論轉專業比GPA申CS還是本專業就業,生化環材土機的同學工資都被人壓一頭,而且從大一到干到退休賺的比同水平工科的多,干的環境還更安全。我看知乎各種刷期待多幾個華為振興實業,有什么用呢?而且仔細想想,現在自動化信息化之下傳統機械專業有多大生存空間呢?" O5 [% L( v" ~$ O* b$ r i
以前大家吐槽的是賺黑錢不光榮靠勞動賺錢最光榮,現在的這個社會,這種分配體系你讓國人怎么好好干機械?工業基石?2025?華為大疆也好,大飛機芯片廠也罷它們需要的更多是自動化和電氣的人才,機械和材料的普通人才已經大量飽和了,謝謝。
# R. x: @ _. H1 S9 [
+ }3 v1 A: V6 W 我這人稍微中庸一點,我不會說什么“將來孩子要是學**就打斷**”那種狠話,也不會說**專業注定賺不了大錢,畢竟女票都沒找談啥小孩學啥呢?其實,我也知道國內合資車企有發1*w的年薪的設計崗,您能干到鳳毛麟角→收入也不低(這也是為什么知乎機械回答底下總有某些985畢業的留*機械大神曬工資)。但如果各位和我一樣,不是那種水平碾壓一般人的學霸學神,那有那么一個推倒重來的機會的話,還是換一個方向好一些。評論區有人問學電氣/自動化好像也挺苦逼的為啥你還這么說,那是因為從前的我是真對那種智能化的機械設備感興趣,如果學電氣,靠996日常奮斗拿1個還可以的收入(華為也好電網也罷收電氣自動化的高薪崗比機械多得多)養家糊口,還能兼顧一下興趣,那也未嘗不可,就當是一個美好的夢想吧。, G3 z+ z- H+ F
畢竟不可能重來了呀。" k; X, g: w) F) J: r, |
" F! Q C l, c$ O8 t" W& i4 J
社區里很多社友抱怨入錯行,剛好在網上看到這個一話題,就分享過來。
/ T O l+ N" k- J3 }" e7 ]2 d+ z+ i8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