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輕人是未來中國制造業的希望,在論壇上看到很多朋友尤其是剛畢業的小年輕感慨,有一部分是不滿意工資,有一部分是閑得發慌不知道自己何去何從。作為過來人,我覺得有必要寫點東西,如果從中有那么一個朋友得到那么一點點幫助,我也是很高興。實際上我認為沒人會因此得到那么一點點靈感,因為成長需要代價,很多話說了剛畢業的人也未必理解得了,因為缺乏心里經歷,我曾經也是這樣的。
4 i/ R" m8 ^0 {4 d( Q4 O# M# L
, t& }' U# R+ W1 T 畢業最難熬的就是前三年,我也是,我比很多人幸運,一畢業就有一份國字號工作,在外人看來足夠光宗耀祖的名頭。但是遺憾的是我干了不到三年就離職了,不因為別的,就因為閑和迷茫。后來我在總結那段經歷的時候歸納了三個原因,一個是急于求成心態不平衡,畢竟年少得志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開場方式,一個是沒有生活壓力,買房買車養小孩都不是那個時候考慮的東西,另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填鴨式教育習慣了的我們,很少有人一出校門就具備“思維設計能力”。; T! @8 a7 |5 i" B
) ]! U! g3 F7 c
很多復雜的事情有時候挺簡單的,比如做生意,我從擺地攤開始慢慢摸到的門道,前一兩年有時候一個月只能賺7、800,也不知道哪一兩年就爆發然后就穩定增長,別人看來算年輕有為了,未來在哪里?我又不知道了,所以我進入機械行業學習而且是從最低端機加工開始,我準備好10年甚至20年沒有起色,我堅信只要我在里面就有機會,畫一條直線畫20年并不比畫一個波音飛機的工程圖簡單。
: f( Z& k2 @3 t- L( q( v
?+ o" B9 f- z7 P9 u% J 很多簡單的事情又很復雜。比如學習,這件事給我觸動是最大的,當年在體制內要下放邊疆一個處的時候,當時已經身在高位的學長應組織安排跟我談話,說了一句“我們很多領導都是從那里來的,去了那里多學習,我現在想學也沒時間學”,當時因為感覺只有留在總部才有前途所以心里頗有怨言,這句話聽過就過去了,直到10年后我覺得有必要學計算機語言才理解那句話的真正含義,為什么當時不一天學一點計算機,就看著時間白白流失,當時邊疆單位里有兩位計算機專家型中年骨干,對我特別好,但是從來我沒想過要去學點計算機語言。同時也反思為什么沒有抓住那個機會,原來我們都習慣了填鴨式那種別人帶領我們學習的方式,而后來做生意需要預判很多東西,所以要自己沒事找事做,沒問題假想問題去解決,比如全廠機床動起來了,有多少人覺得就無事可干?質量呢?效率呢?新技術的運用呢?任何一點都是自己的課題,自己有沒有去研究過。, ~6 e' u d Y7 T/ m* z
9 T- L( x5 D4 H ?5 W 這一點我看過一些論壇壇友的觀點,我是非常反對的,有些人說過因為沒有師傅帶所以如何如何被動學不到東西,如果一直抱著這種思想,有師傅帶就雄心勃勃,沒有師傅的時候自己就破罐子破摔?得意是春風滿面,稍微遇挫折就自暴自棄?我們出校門后,總要面對有一天沒有師傅的境遇,迷茫就說明需要自己當自己的老師,要去沒事找事,有困難要上,沒有困難創造困難也要上,比如你畫圖總是需要重復畫同類型圖,能不能寫個外掛減少重復工作,不會寫外掛?那就去學計算機語言,是不是就知道自己該干什么了?- q5 K2 m" Y; Z5 o' @- b
: P) Y# r$ o3 S& @; D$ l
所以有時候面對大家說工資的時候我想說一句比較冒昧粗俗的話,我們真的要面對自己,問問自己,比如對于高收入的要求,問問自己有能力嗎?自己配嗎?是別人讓你干什么你才會干還是自己除了干好本職工作還在給公司創造附加值,最后離職到底是自己淘汰了公司還是公司淘汰了我們,就像找對象,普普通通的姑娘看上普普通通的你過普普通通的生活,這是所有普普通通的人最普普通通的事情。如果不普通而是特別優秀漂亮的姑娘看上普普通通的你,那是她瞎了眼,如果她一輩子瞎眼也就罷了,萬一哪天不瞎了,一腳踹了也沒什么好抱怨的。% {0 O7 Z' I5 M1 y
g& i2 ]7 r( j% m; w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