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3126|回復: 8

欠債、吃軟飯、失敗五千次,他是戴森吹風機之父

[復制鏈接]
1#
發(fā)表于 2019-6-1 09:52:17 |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 k! E' ~- p/ j  T" K
作者 | 魏新峰
出品 | 百略網
1 ^8 g# P2 C7 u* A: U7 C/ a8 q7 u7 ?
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男,1947 年出生,現年 72 歲。
' |) N" m' J: U/ T) |
別看這位老哥年齡上了七旬,但拿出照片來依然稱得上儀表堂堂,一頭銀發(fā)總讓人想起村上筆下開著捷豹的白發(fā)中年神秘男子,一點沒有老年人暮氣沉沉的樣子。
- b& U( @) x5 i" D- x; o
$ `( I8 y" y7 K- q+ B# N
作為一名設計師,戴森行走江湖幾十年,他的一些作品堪稱「送女友的最佳禮物」。戴森的吹風機、卷發(fā)棒和吸塵器沒少刷爆網絡。
5 K$ E  n5 `& v, u4 W* P
! [1 C, `) W6 b: D# U4 u/ n
實用不實用倒也有些爭議,但黑科技是真的黑科技,戴森的品牌形象也如老爺子的發(fā)色一般锃光瓦亮。

' ]3 Q$ c  @8 U; B& B/ c. y
靠著幾件科技產品的成功,戴森本人獲得了不少榮譽,包括但不限于:
7 I% T+ x6 P9 O3 Q7 @; B  G0 j" H
1995 年,獲堪稱「英國設計界奧斯卡」的飛利浦親王設計獎;
1 V. s- o$ q. u; A/ w; X
1998 年,被授予大英帝國勛章;
- j. y2 H6 S1 n
2005 年,當選皇家工程院院士。
; k$ j  K( I3 f$ S
親王、帝國、皇家,英國人給的 Title,光聽起來都牛X閃閃的樣子。
7 B7 b  |0 n5 U0 r
2007 年,戴森被加冕為爵士,成為了真正的 Sir James,差點和下圖這位重名,實在是至高無上的榮譽:
' u8 q# t% V( Z: C" _* Z1 `

% G' h+ |+ ]: l* G
2011 -- 2017 年,他被任命為英國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名譽院長,這是設計領域在全球范圍內最頂級的高等學府,算是學術界對這位設計大師地位的肯定。
+ {. p) V- c% a
這里順便說一句,后來接替他出任這一職位的,是蘋果的首席設計師兼聲優(yōu) Jony Ive 老師,就是那個設計了 Mac、iPhone、iPad 還老在廣告里吹牛的那位英國大叔:
. N2 b) t+ L2 M. P+ W: P0 D4 I- Q  |2 b
# h7 j, K; m* E% Y6 a
不過與 Jony Ive 相比,戴森爵士最大的優(yōu)勢除了發(fā)型之外,應該是有錢。

; t! Y$ c% I+ Q/ t8 ~) b+ E; F
哦不對,是更有錢。

. l8 H4 T; t/ ]7 G' N
由于幾款產品在中國的火爆銷售,2018 年戴森的利潤從 8.01 億英鎊增至 11 億英鎊,戴森本人的財富增加了 30 億美元,最終在今年初他以 138 億美元的身價榮登英國首富,合人民幣 950 億。
9 N+ o% e; w7 z# V3 s* m
但是但是,一如很多庸俗的故事一般,如此優(yōu)雅成功的爵士人生,也逃不過辛酸血淚的前半程。

7 P% i1 Y: ~- x% {& S. w( E- k& K
童年戴森,像阿甘一樣奔跑

* D3 `" S) q1 w. X1 f$ `
戴森生在英國一個叫克羅默的濱海小鎮(zhèn),父母都是老師。九歲的時候,父親因癌癥去世,由此他被送往寄宿學校讀書。
& V. p! g! A3 x) _& }
這家名為格瑞薩姆學院的學校建立于 1555 年,有著悠久的歷史,校園環(huán)境也實在是美好得不像話。
3 L0 a8 J& a1 j8 b# g
但千萬別以為大英帝國的兒童教育就多么先進,至少在小戴森就讀的那個年頭,師長們并不怎么開明,還時常打擊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
+ L8 c% S. `1 S
# j- ^( F  e5 M$ Y
小戴森就因為負責分發(fā)校園戲劇宣傳手冊時,擅自把普通冊子改成了卷軸樣式,被校長一頓猛批,差點沒扼殺了這位天才設計師的創(chuàng)作激情。
) e. L/ x  \7 K+ R# S- ]
好在戴森同學沒有因此泄氣,他后來回憶說,當時的自己明白了一個道理:
3 h9 X$ d( M3 T
要改變一些事物、成為發(fā)明家,必須要不斷對抗其他人的阻撓。

/ m- J* r+ f0 F" m+ H
「To change things and be an inventor,you are going to come up against trouble all the time.」

/ z/ Z  q) u  N1 {2 H
小小年紀就思考到了如此復雜的心靈雞湯,不得不讓人懷疑牛人是不是都比較早熟。7 S6 o7 H( d9 _% j9 Q

# a1 @# j6 I9 h' B! B5 a+ q* D
除了偶而有些創(chuàng)作沖動,戴森還特別擅長一項體育運動:長跑。

5 S  ~; V. H5 e! K
據戴森本人回憶,從小學開始,十公里內的長跑比賽他都不在話下。

0 A! M& Y- r( e* i. @
倒不是超過十公里他就不行,主要是學校為了保護學生安全,只讓跑到十公里,限制了戴森的長跑冠軍記錄。

5 g# D5 g  a3 d/ o2 G% h
單身家庭,擅長跑步,小時候的戴森,和阿甘同學還真有點相似。
3 a0 m; D' ~  M9 b
不過和阿甘同學不同,戴森擅長長跑并非因為天生強健的體魄。每次說起這段經歷,他都愛強調:「我長跑強是因為我有足夠的耐心?!?br /> 0 o7 T  u  |/ o. O, W8 X

% h9 T" [' j! M6 \9 {4 ]
戴森之所以會這么說,主要是由于在帶身后來的創(chuàng)業(yè)歷程中,耐心的重要性一點不亞于天賦。
3 U$ X& [* o+ L& u- G+ P4 t8 ]
一鳴驚人,又一敗涂地
$ \$ z' R! ], ]3 D0 P
盡管父親早逝,但戴森有個好母親,給了他足夠的空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 P/ f$ l, X4 a. v% C; \- [/ `. Z
1965 年,18 歲的戴森到柏亞姆肖藝術學院學了一年畫畫,次年轉學到了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學習室內設計。

- k+ I* p* v6 Y2 t" G
還不等畢業(yè),戴森便被知名機械制造公司 Rotork 的董事長 Jeremy Fry相中并收入麾下,帶領團隊和 Smallfry 設計事務所一起,研發(fā)一款名為「海上卡車」的兩棲登陸艇。

8 M1 b0 U- }: K# m' ^! @

5 H6 z) `, @+ s; h
這是一款載重量 3 噸、時速達 50 公里每小時的海陸兩用交通工具,可用于石油業(yè)、建筑業(yè)和軍事上。產品設計成產完成后,一經發(fā)售銷量直線上升,一年內賣掉了 200 臺,銷售額達 5 億美元。
5 X5 }+ X$ r& s; c3 t7 u
而作為主導設計團隊的設計師,戴森那年才 23 歲。

8 E, }3 D2 c2 O' y
真可謂一鳴驚人。

7 Y5 v3 g, ^$ d3 ]
之后,戴森拿出了他獨立設計的第一款產品,「獨球車(Ballbarrow)」,是我們日常見到的獨輪車改進設計而來。它長這個樣子:
) s/ t: ~% I( {  F& K) h. U/ S
# l  o& k) F; \9 Y& ]+ {3 Q0 k
話說某天戴森在自家花園里干活的時候,獨輪車卡在了泥地里。
2 o5 i/ F: M) o2 _% d
出于職業(yè)習慣,他開始思考如何設計一款,在泥沙等軟質地面,依然能夠順暢工作的獨輪車。

" @0 z) Z6 ?4 U- l* R6 r
你們可別小看這相貌平平的小破車,如果設計成功,除家庭外,在建筑、軍事等各個領域都能用得上。
  W1 ?$ l0 l0 P% g/ R
小破車的材質選擇和外形設計,還真費了戴森不少功夫。

' m5 \2 B' n! a) k  O/ G! V& b: u
最終他選擇用一體成型的塑料料斗,和鋼制框架保證結構穩(wěn)定,并用球形輪增加靈活性,可以在各種地面上平穩(wěn)移動。
: r1 R  ?0 n5 [
戴森為此申請了專利,后來還帶著這款產品,登上了 BBC 的科技電視節(jié)目「明日世界(Tomorow's World)」,并在 1977 年獲得了一項建筑設計獎。
: x" n2 Q/ s) t7 V7 F
( Y! E% `0 w6 V# W* c
1974 年,帶著「獨球車」的設計專利,戴森和自己的姐姐姐夫共同成立了一家名叫「Kirk-Dyson」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

. V" p4 e' \) }7 @- p" |) G. Z+ {" ]
但戴森手里只有專利沒有錢,只能引入投資人。

# r# w" M! B/ M2 b+ v) P  g/ {
投資人花了 20 萬英鎊,拿到了戴森公司 50% 的股權。之后幾年,隨著產品研發(fā)需要越來越多的資金投入,投資人逐漸占據了主導權,戴森失去了對公司的控制。

: n( B3 O3 u- \; f5 F3 y. J' @  Z
成立公司的那一年,戴森還買了一臺胡佛公司生產的袋裝式吸塵器,用著用著發(fā)現,吸塵器的吸力越來越弱。

8 ?1 `3 p# X. f, x
拆開一看,原來是袋內的防塵網被堵住,需要更換袋子才行。

) c" Y: f1 R/ u" \" T2 n
- n* ~4 {  @# w* ~8 r4 e6 E( N2 e
出于職業(yè)習慣,戴森開始思考,如何設計一款不需要袋子、吸力強勁的真空吸塵器。
- l1 G; ?4 w* l2 [0 _* U& A% d
但投資人不同意。

' n/ G( M9 `% @3 {% u
他們認為,如果戴森的想法可行,那吸塵器巨頭胡佛早都做了,哪里還輪到你戴森?

8 z7 b3 K* }& W( M4 _( d, H( w
就這樣,雙方產生了爭執(zhí)。加上公司有一些法律上的糾紛,1979 年,掌握實權的管理層一氣之下,把戴森創(chuàng)辦的公司給賣了。

: K4 j; M- ^& I4 e! w
作為小股東之一,戴森被驅逐了出去。

" A* O7 `* D% N: c2 R
對了,當年公司成立時,戴森的設計專利直接轉讓了給了公司,所以他除了一小部分股份能換點錢外,幾乎是凈身出戶。

7 ?; ?2 \. S! p. Q3 d6 C5 J$ R
23 歲一鳴驚人,32 歲又一敗涂地。
) Z! p! C( _0 e* j
革命尚未成功,戴森同志啊,你仍需努力。

. K# J: `4 I' B) P
欠債、吃軟飯、失敗五千次,但我是個好設計師

: C7 l1 c1 b% Q& A$ v
1979 年,32 歲的戴森丟了工作一無所有,還得養(yǎng)活三個嗷嗷待哺的孩子,這日子可咋過。
2 v: W+ I* b8 Y( @" ]
要擱到現在,這是典型的失業(yè)外加中年危機,還沒地方拉橫幅討說法。

9 e. N- G+ X! j) W
夫妻患難見真情。事業(yè)遭遇波折的戴森,有個扛住半邊天的老婆,實在是他的幸運。
# `# \. t$ A3 ?+ Z1 y) y' B
在之后的幾年時間里,戴森就呆在家里,潛心研究自己的新型吸塵器。男主人沒了收入,一家只能過著節(jié)衣縮食的生活,唯一的收入來源,是靠在大學教書的妻子。
8 Q0 i: y: R$ J2 P4 l( j( n- D. r

5 S& F4 d# g0 n9 h
能有多慘呢?據戴森回憶,那幾年他們菜是自己種,連衣服都是自己裁。
4 k8 Y( O5 n3 _: v5 ^0 g! ~
戴森的妻子是他在皇家藝術學院的同學,對他的設計理想比較支持,就這么陪著他扛過了最難熬的日子。

' ]3 M% j* N2 O0 l3 ^- N7 f! o- U
所以后來每次戴森憶苦思甜的時候,「吃過軟飯」的他都不忘加一句,「那時候我老婆真是太好了(She was wonderful)?!?/font>
5 \9 T4 z7 n3 B1 ?
這幾年時間里,戴每天都用一臺舊吸塵器,加上一些紙板和膠帶,做真空吸塵器原型機。

8 a$ b# C3 K7 ?8 m4 e9 ^
. M- N+ G1 d! p+ |
戴森真空吸塵器的靈感,來自于一家伐木工廠的機械,他們用巨型的旋風分離裝置處理木屑。
+ R3 Z5 @1 F/ C" K) E" X
一到晚上,戴森就跑到附近的伐木工廠,觀察那些巨型設備的運轉方式,并思考如何將這些巨型器械放到吸塵器中,回到家再改進自己的模型。
' k; H1 v+ C( w3 V. u
戴森倒也不是沒有動搖過,他每天都在想要不要放棄。

; `, C2 s) U1 d! |8 O
他回憶說,想放棄的時候就會回憶起小時候長跑,告訴自己再耐心一些。長跑和研發(fā)都差不多,咬咬牙,也就耗過去了。
6 T' |2 _$ m# d! u' \; a8 P# F0 C
這一耗就是五年,這五年時間里,戴森做了 5127 個模型。

3 O5 W" H$ ~4 y  u* a1 D
為什么說,在戴森的創(chuàng)業(yè)歷程中,耐心的重要性一點不亞于天賦。

9 S8 r+ G( q: \$ o* ^) m" E
因為不是誰都有耐心,在失敗五千多次之后,還能再來一次。
1 }) T) u/ ^9 H/ q+ w5 R" a
成功前的最后一個關口
& Y- W, U9 s, f3 a
1984 年初,戴森帶著研發(fā)成功的吸塵器模型,信心滿滿地在英美兩國面見各大生產商,要把自己的設計專利授權給對方生產。
! b( J8 q# i# q- s- Y2 [( g
「當時的我有點理想主義,覺得那些廠商看到我的設計,一定會在辦公室里跳起來!」
6 m# N  J" g% {5 U
結果,各大廠商的負責人見到戴森的原型機后,紛紛對其表示贊揚,并友好地將其送出辦公室——關于花錢買專利授權的事兒,提都沒提。

7 y# c3 ^. r: n4 i. y' h8 @; T
其中,也包括戴森購買的那臺吸塵器品牌,胡佛,當時美國最大的吸塵器生產商。
$ f+ z# d3 G' S; j" u: U& |
這些廠商拒絕戴森倒不是因為看不上他的設計,而是因為彼時吸塵器的廠商的商業(yè)模式,和今天的小米有點類似,吸塵器本身不賺錢,主要利潤就是靠賣袋子這一消耗品。

$ y' ]% n" s* K5 b2 U
那時候僅英國,一年光一次性袋子的市場規(guī)模就有一億歐元。戴森這款新式吸塵器,幾乎就是要砸了人家的飯碗。

, i9 Q# n5 g' `, o
就這樣,戴森在全球各地兜兜轉轉,也不見有生產商愿意買他的專利。直到四月份,美國一家名叫 Amway 的消費品制造商,才表示愿意買下戴森的專利授權。戴森隨即將原型機、設計草圖和一些機密文件作為合同的一部分郵寄給了對方。

! \% E6 `! N$ {3 L0 E9 _5 k
然而,戴森卻被狠狠坑了一下。這家公司取得戴森的文件后,轉身就用戴森的技術,做了一款新產品,并在次年 1 月在市場上開售。
Amway 未經戴森許可擅自用了戴森的專利,導致最終授權未能達成,戴森起訴 Amway。這場官司直到 1991 年才以雙方和解而告終,差點沒把戴森給拖垮。

' L/ d' v' x2 k4 V! x
順便提一下,這家叫 Amway 的公司,在國內有個響亮又文雅而且你一定聽過的名字:安利。

/ y7 e+ T. n% p7 G  m* a& B( V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戴森啊戴森,盡管一路坎坷,但你千萬要耐下心來,屬于你的光輝歲月就在眼前。

7 }+ y5 P6 m/ X( i  Q# D: k5 a) e
戴森,成為戴森

9 ^2 p0 c- E( m, H8 o6 ?, ?& S' \
1985 年,就在戴森為專利官司一籌莫展的時候,日本一家名叫 Apex 的公司向他伸出了橄欖枝。

5 X8 c& F% r" ^# c' s/ t
在取得戴森授權后,他們和戴森一起,將這款全新的吸塵吸進行了改進,并大膽地采用了粉色作為產品主色進行生產,命名「G-Force」。
/ [8 t( ^7 q8 S+ k3 `! Y
. T5 q# ^. w, d) E
日本居住的房屋空間相對較小,G-Force 特意為此設計了特殊的結構,使其可以直接站立,與傳統(tǒng)吸塵器相比能節(jié)省不少空間。上市之后,G-Force 便持續(xù)熱銷——
2 ]9 Z+ y* y, s. ], A$ i
這款產品當時的定價,可是達到了 2000 美元,足以看到當時日本人民的富裕以及對戴森的認可。
* k& R, G# g, Q# c4 {) T% _/ U( \' e/ H
之后幾年,憑借 G-Force 大獲成功,戴森終于揚眉吐氣了一把。他將專利授權給加拿大電器品牌 Fantom 進入北美市場,日本北美兩地開花,賺了個盆滿缽滿。

6 z: t3 V  e( f" p% ?/ M& s
1991 年,是戴森雙喜臨門的一年。先是 G-Force 在日本獲得了國際設計博覽會大獎(International Design Fair Prize),成為了有錢人身份的象征;后是戴森靠著這幾年賺來的錢,在英國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戴森電器有限公司(Dyson Appliances Ltd)。

1 H5 U) Y; t6 c& m7 p
成立公司之后,戴森迅速推出了一系列吸塵器產品,每一款都成為了所在市場的銷量冠軍。不過,唯一尷尬的是,作為一個英國品牌,戴森的產品卻從來沒有在英國本土銷售——從日本到美國,戴森產品發(fā)展初期靠的一直是海外市場,反倒忽略了老家英國。

( Y% t6 W' G  X" Q, y. D& O
1995 年,前英國外交大臣 Lord Howe 前往參觀戴森工廠,他問戴森,有沒有什么問題需要幫忙解決的。戴森抓住機會提出了自己的難處:「我們進不去 Comet?!?/font>

- M1 Z% d9 X% E9 B0 |3 o& S  N
Comet 是英國最大的零售品牌,類似于美國的百思買。戴森這下子可算問對了人,Lord Howe 愣了一下說,小 case,我老婆你嫂子就是 Comet 的高管。

0 y% a+ v# n8 D% d4 A2 g/ v
問題一下子變得簡單了。第二天,戴森就接到了 Comet 采購總監(jiān)的電話。不到一年,戴森吸塵器便成為全英國銷量最高的吸塵器產品。2001 年,戴森銷量最好的產品 DC-01,占據了英國吸塵器市場 47% 的市場份額。

  f' U6 H5 J6 ?6 \
2002 年,在結束了與 Fantom 的合約之后,戴森電器終于可以不經過任何中間渠道,直接進入北美。在宣傳策略上,戴森選擇了電視廣告。在一段暗示帶有包的傳統(tǒng)吸塵器難用又危險的畫面之后,戴森最新產品出現在屏幕上。

2 V# h/ F" a* C$ ]
# X# G. i/ a2 L5 G3 O+ l
1 \8 j( f" Z) w# u* M+ L7 a6 z
這款售價 399 美元的產品在美國成為家庭潮流,也幫助戴森迅速占領美國市場。到 2005 年,戴森吸塵器拿下了美國 20% 的市場份額。
/ G0 |6 _: P; t( ^: x* B  d
2012 年,戴森進入中國。由于趕上了電商崛起和消費升級的東風,戴森銷售額連年暴漲。
, S2 a* y# V" g& r9 }& l; l" ?
故事就這樣回到了本文的開頭。今年初,在中國人民的幫助下,戴森坐上了英國首富的位置。
8 N, ^: `+ g' {6 z
從 1979 到今天,整整四十年,戴森終于成為戴森。
6 W# w# d. S6 [8 o9 v1 v# ^) k
寫在最后

' \. t! M, O" ]5 ]9 T7 U* [$ y
回顧戴森的大半生,盡管也稱得上跌宕起伏,卻終究沒逃過「前半生苦心修煉,后半生滿身榮光」的庸俗故事套路。
/ P6 ]: v  e- L, H, {" \" {9 R
但好在,故事目前還沒到結局。

& |& d/ {3 m; u: }
2017 年,戴森宣布要進軍電動汽車領域,雖然沒有人會懷疑他的設計和技術實力,但七十多歲的戴森老爺子,臨老到底會再創(chuàng)巔峰,還是一敗涂地,也是個懸念。

, O# X+ }4 I/ R2 B
我無法對戴森的下一步動作作出積極的,或者是消極的判斷。不過我倒愿意說,哪怕最后戴森在造車這件事上敗了,栽了,我也相信,憑借他此前四十年的人生歷程,他也配得上那句,來自東方的高光宣言:

  w4 k0 l6 ]: B% ~# p8 R( J9 F
我不在乎輸贏,我就是認真。

' L8 W3 L( ]& O% _/ z0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fā)表于 2019-6-1 14:33:14 | 只看該作者
這種打不到壓不垮的才是強者
3#
發(fā)表于 2019-6-1 16:27:37 | 只看該作者
不知道外國的爵士是個什么官值,感覺挺牛逼的樣子
4#
發(fā)表于 2019-6-1 16:29:20 | 只看該作者
厲害!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
發(fā)表于 2019-6-1 21:28:11 | 只看該作者
“五年時間里,戴森做了 5127 個模型”這文案寫的。

點評

平均每天2.8個模型的速度。。。。  發(fā)表于 2019-6-3 09:01
6#
發(fā)表于 2019-6-1 21:38:13 | 只看該作者
戴森的核心技術是在電機部分吧,振動小,聲音小,其它產品都是電機的延伸
7#
發(fā)表于 2019-6-2 13:57:41 | 只看該作者
佩服佩服 堅強耐心的人生
8#
發(fā)表于 2019-6-13 11:59:49 | 只看該作者
厲害  又勵志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guī)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qū)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8-4 16:28 , Processed in 0.076909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