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22209|回復: 51

996工作時間的背后和制造業的困難如出一轍——缺少宏觀設計的危害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19-4-16 11:55:55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后由 loveskycc 于 2019-4-16 11:55 編輯 + ^2 l3 ~" G* R6 Q! s6 _0 z# y# R

& b, G7 N8 S$ N6 W/ Q- h' j- C     最近隨著“兄弟”被重新定義,京東一系列換人動作和996這個話題被熱議,很快網上列出了當今中國一些標桿式的互聯網和科技企業的工作時間,緊接著互聯網大佬的發聲掀起了更廣泛的社會大討論,仿佛一切都很清晰,就是資本家和員工的博弈,除了沉默的群體,一派可以歸納為老板派,要想未來美好就要現在拼命,哪有不吃苦就有甜的,另一派是未來再美好也不能犧牲健康,最好是事少錢多離家近。這兩派都是在自己的視角發聲,誰對誰錯都有擁護者,我個人認為這不應該成為關注的焦點,而是大家在熱議的同時有沒有想過,這和血汗工廠的歷史何其相似,20多年前的機械行業也曾經蓬勃發展過,工程師的頭銜也令人高看一眼,只是現在大家更多的是自嘲,當然對于互聯網科技企業我們還可以用高薪來解釋,但是算上人才門檻、工作時間、用腦強度和職業壽命,誰又能保證10年后中國的互聯網和科技企業不會像今天的機械行業一樣呢——以海量的勞動時間換取越來越微薄的收入。京東這次事件給我的感覺就是,京東遇到瓶頸了,不知道該怎么發展,而缺乏模式創新沒有發展動力的原因和制造業困難如出一轍~~~, @, H3 N8 [1 l4 f

  h' f% p) c1 }! Y& [
& y2 n0 L) p1 U4 O" v3 i2 j       要想破解難題,首先要分析背后的原因。為什么我們總是要以長時間的勞動才能換來一定的收入?
; T) I/ W" Y: M2 D& O& h4 T5 o       可以說我們這個歷史階段一方面要還利息,一方面要還本金。利息好比我們和歐美同期進步的速度,本金是欠了幾百年的債,而且這還要在路走對的情況下,如果路沒走對利息都還不完,本金就更不要奢望了。本金是什么?那就是歐美幾百年前就設計的當今世界的樣子,說的直接點,中國就算是孫悟空,也在歐美這個“如來佛”的掌握中,這個巴掌太大,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等等,幾乎能夠想到的所有行業,歐美都站在金字塔頂端,他們一手搭建了當今世界的模樣?,F代科學是建立在現代數學基礎上,從西方數學用幾個公式推導出整個世界,后來愛因斯坦又修正了研究方法讓歐美設計的世界更廣闊,你創造的價值都是按照歐美標準來定義的,又怎么奢望生活上超過他們?
7 Q, j, \9 W5 @) I5 I" \
2 p$ ], w8 A' e& c/ }, g8 g
. _% i  w0 w- t  Z6 O
       我在之前帖子里就拋出過一個觀點,我們始終是在歐美世界設置的生活生產中謀生,別人告訴你汽車什么樣火車什么樣,讓你去做,所以只能淪為世界工廠。有壇友跑出來反對說中國機械甩歐美50年問我信不信,真的是梁靜茹給的勇氣啊,別的不說你看看你用的設計軟件,就連正在敲字的計算機cpu都是別人的,用什么甩?他們能夠扶持中國基礎工業一樣可以扶持別的國家,我所在的汽車起動馬達行業,印度和中國的性能已經幾乎一樣,而且價格便宜20%到30%,就是外觀還差一點點,他們今天可以讓你干明天可以讓別人干,這就是宏觀主動權。大家不要覺得是危言聳聽,可能有些朋友會說這是機械行業,互聯網科技公司這種事少,拋開QQ 淘寶 京東這些模式的雛形創意原本來自國外不說,記得之前看一個新聞,美國verizon調查了一個程序員,這個人是明星程序員,各種計算機語言C、C++、Perl、Java、Ruby、PHP和Python無所不能,每天就是到辦公室打開電腦喝咖啡逛購物網站,工作全部外包給中國幾個碼農,赤裸裸的代工,和我們今天幫奔馳寶馬生產汽車配件有什么本質區別?40塊的單相器到主機廠一遛就變成500了,而且今天可以讓你做明天可以讓別人做,你又算什么呢?。。。
- Y" I& R! g' K6 u; H
; l  m' `4 D% E+ n+ G9 e
      說了這么多表面現象,不說解決的辦法就成了單純的吐槽了,這樣也沒有意義~~~為什么歐美好像成了世界的大腦,我們仿佛離設計這個世界越來越遠?很長一段時間,我也很納悶為什么我們學習這么努力,就是感覺總是比歐美學生矮半頭,按理來說大家都是24小時應該是差不多的才對,他們能想到的為什么我們想不到,終于有一天我在讀楊—米爾斯方程前世今生的時候找到了答案,物理學家的終極目標就是用一個統一的公式解釋所有物理現象,愛因斯坦將研究方法從“現象——對稱——理論”發展到“對稱——理論——現象”,不要小看這一點點順序的顛倒,楊政寧延續了這個思路取得了驚人的成就,包括很多未發現的粒子都是從楊—米爾斯方程推導出來的然后得到驗證,大大推進了研究的速度影響歷史的發展。換成通俗的語言就是,愛因斯坦將“從海量結果中得到理論公式”發展成了“從某一個特殊經驗入手得到理論公式,再用實踐去驗證”,是不是頗有點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意思,但是這里真理的得到不是先有海量的試錯,而是從特殊對稱入手。如果大家有興趣,真的強烈推薦了解一下物理學一些經典公式尤其是研究方法的來歷。; ^; D2 p; J" d9 M# C

3 X2 X9 b- B9 L- l& p; G      可能有朋友已經看暈了,覺得話題太大,來個具體和大家相關的,前兩天在youtube看一個鉆孔的視頻,我截圖發給大家,why spot drill?然后你會發現赫然有兩個公式擺在那里做講解,這種情況如果看歐美加工視頻多,很容易看到這種方式,深挖這個公式背后,出了問題就按著這個公式去找原因防止漫無目的浪費時間,同時你還可以預判未來可能碰到哪些問題,因為變量就那幾個,再發展就是一開始你就可以宏觀設計加工工藝的實現程度,同時如果公式失效,你找到失效的原因,如果這個原因是因為尚未為人所知的事物,那么就會推動公式進一步統一解決更廣泛問題,是不是很酷?。。。這就是宏觀設計,把特殊的某個經驗歸納未一個統一公式,再用公式推導出未來更廣闊的世界。而不是每天重復同樣的錯誤來積累點化的經驗,換個人繼續重復這種低端的勞動。。。( l9 X2 k$ i0 Z5 F

8 Z  W/ b/ J4 d5 P

9 _& c1 Y9 u7 n  @- y% ?8 D# Q
9 S' A" h, K$ |8 f      剛進入機加工工廠生產一線,我始終無法理解近似純動物性的生產方式,進入21世紀都這么久了,怎么能還停留在這個程度,比如2.9的鉆頭打出3.3、3.4的孔,就換2.6的鉆頭去打,看到能夠打出接近的孔徑于是被大家奉為高手,我滴個神啊,打著打著孔又是2.7、2.8了,于是得出結論前端磨損變小換個新鉆頭來,這都是啥玩意兒~~~所以我后來寫過一個經驗論不可靠的帖子,那個帖子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也引起了很多誤解。人生要有捷徑,首先要占領理論知識的宏觀制高點,沒有理論的胡亂實踐就是抓瞎,失去了推導世界的能力,話句話說沒有推導是無法創新的,越往后越是低端被剝削的對象。6 p) y2 C) |4 _' e# D0 s( {
     當然話說回來,我目前也只能大概認識到這一步,并且盡可能幫助我對接的工廠往這條路上走,目前看來效果不錯,沒什么文化的臺鉆師傅一個多星期獨立操起了加工中心鉆孔除了編程其他都會了,我到youtube上找這個視頻也是因為這位師傅和我商量尺寸控制時候提到孔位偏差的根本原因,原理性的東西一開始不講清楚后患無窮,實際上我自己做生意也遇到類似的瓶頸才會到其他行業找靈感的,同時驗證自己推理正確與否的過程讓我感到非常愉悅~~~
- s6 M% v# D9 |: q& t$ i) `, X$ `/ K6 L
; o! _5 ^* E' W9 l

評分

參與人數 6威望 +105 收起 理由
1027627904 + 1
andyany + 1
陸小雞 + 1 思想深刻,見多識廣!
麥田守望者bj + 1 思想深刻,見多識廣!
cc221220001 + 1 思想深刻,見多識廣!
吉吉幾幾 + 100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表于 2019-4-16 13:23:29 | 只看該作者
這個東西吧  根據自己的情況定就OK了,沒有什么對與錯。能承受了就去做,不能承受就不去做,沒有誰強迫誰是吧。
3#
發表于 2019-4-16 13:27:46 | 只看該作者
大佬有想法。經驗還是有用的,創新還是用來喊的。
4#
發表于 2019-4-16 13:40:19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本身確實是難以自成體系的,但憑借經驗比較容易實現【溫飽】,這也是為什么國內的工廠大都講經驗主義——一方面實現起來比較快,幾個老師傅就能支撐工廠運轉了;另一方面也是缺少系統型的人才,實際的東西無法簡化成理論模型。
5#
發表于 2019-4-16 13:43:31 | 只看該作者
宏觀設計,頂層設計。如何引導并強化所需要的,這是一種考驗,特別是對于頂層。40年,經濟上讓全人類刮目相看,文化上還是侏儒狀態。從各大佬的發言可以看出,也有可能是因為現在的確是比較困難的時期,也有可能是為了迎合目前唯一的聲音。996是否合適,是否正確,是否合乎情理,這都是建立在他存在的必須條件是否經得起推敲。而這種存在的必須條件不是某一個公司某一個行業所能改變的。我們不夠努力么?昨晚9點半下班,工業園里的其他單位依舊燈火通明。我隨便轉了轉,有的是夜班,有的是加班調機器。年輕人們居多,90,80后的,上有老下有小,房貸車貸,工作壓力,家庭壓力對于未來的未知,早已經讓我們喘不過氣了。也的確是也就我們喘不過氣,經濟才能高速發展。這些都是代價。996也是代價,但最后最大獲益者是誰呢?西方發達國家有崛起,也有沒落,但所有現在處于頂層的國家,都是不太希望我們能跟他們平起平坐。資源有限,生產力有限,但人的欲望無限,最終發展下去,就是從矛盾開始然后是摩擦,然后是貿易戰,甚至動武。我們在追尋外部的問題影響的時候,是時候反思我們內部的問題,而且是深層問題。有人說,資本外逃是因為人力成本,或者人力成本占主要原因。我覺得應該是頂層的設計出現問題了。從對于私公之間立場的轉變,從最近10年房地產如同坐了火箭一樣,從環保的查處手段方式方法,從高層的主流聲音,大家已經感知到了,我們自己準備踩剎車并準備倒車了。有能力的現在不跑,那要等到什么時候?對于生意上的虧本賺錢資本家們考慮更多的是資本的安全。李超人是一個很好的列子。能打敗自己的,只有自己。
6#
 樓主| 發表于 2019-4-16 13:57:28 | 只看該作者
魍者歸來 發表于 2019-4-16 13:40
) T: e2 O/ x- W* X6 F( n7 Y經驗本身確實是難以自成體系的,但憑借經驗比較容易實現【溫飽】,這也是為什么國內的工廠大都講經驗主義— ...
: S8 O( ^* v. `. V* K
其實朋友你說得對,包括楊振寧在物理上取得驚人的成就也和他深厚的數學攻底密切相關。。。我寫這個帖子的目的就是如果有能力,就往上層去研究,就怕有能力而不知道往哪個方向,就麻煩了
7#
 樓主| 發表于 2019-4-16 14:11:03 | 只看該作者
zll3310737 發表于 2019-4-16 13:43
$ O0 Y6 r5 B4 U3 m! f3 U宏觀設計,頂層設計。如何引導并強化所需要的,這是一種考驗,特別是對于頂層。40年,經濟上讓全人類刮目相 ...

  N. F0 C- R2 n2 Q# _可能像我這種角色更能夠超然一點,我不在生產的任何崗位,和任何人沒有利益沖突,所以我幫供應商改進工藝的時候都是毫無保留的,我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如果我教完了離開這里,這個崗位依然可以穩定運行下去,而且要任何人來了都可以穩定運行下去,那么就需要一開始設計好一套系統,讓哪怕文化素質低的人都可以很快上手,所以引入類似數學中公式和函數一樣的辦法,盡量把變量減少,越少越好。。。比如那個廠四軸的鉆孔,最后的變量僅僅在每張圖紙孔的不同位上,從一個完全不懂四軸加工鉆孔的人的角度,每一步操作都是固定的,用什么鉆頭參數范圍切削液角度等等都是固定的,同時有一套簡短有效實用的培訓能夠短時間上手,因為變量很少。。。那么這個崗位以后就沒有什么太大變化,有能力的人可以在這個基礎上發揮,比如試用其他新型鉆頭提高效率等等。當然我只是舉了一個最接近生產的例子,實際上我幾乎每遇一個供應商首先協商一套報價公式,這個公式會以excel或者小程序的方式呈現,按照這個公式修改材料價格和人工等變量即可,可以說拿到圖紙就應該有價格,大大減少了中間來回溝通的時間

點評

@gaojia3000 不是,我是二道販子。。。幫人就是幫自己,不然怎么辦?換個廠供貨還不是一樣,在自己摸索中建立起來的我國低端加工基礎太差,效率跟不上質量不穩定光著急也沒用,而且這種工作做一次就夠了,以后現成的  發表于 2019-4-16 15:05
哥們兒,幫供應商高工藝?你是SQE嗎?  發表于 2019-4-16 14:38
8#
 樓主| 發表于 2019-4-16 14:16:51 | 只看該作者
一水江山JS 發表于 2019-4-16 13:27
3 y/ R/ c% S* l& T大佬有想法。經驗還是有用的,創新還是用來喊的。

& {0 F2 Z8 D) _/ h  o. |如果有興趣可以看看物理學研究方法在愛因斯坦前后的區別,楊振寧是如何發現宇稱不守恒,又怎么得到楊-米爾斯方程的。。。那些頂級理論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如果利用這種研究思路來幫助我們工作,這才是我寫這個帖子的關鍵,如果方法錯了消耗的可能是幾年幾十年上百年的精力,這也是為什么我接觸很多現實生產我發現哪怕做同類產品,每天都忙亂,忙亂的還是重復的東西,人一旦不能從簡單重復勞動中解放出來,就沒有時間思考怎么把工作變得更簡單。。。
9#
 樓主| 發表于 2019-4-16 14:28:41 | 只看該作者
回到過去220 發表于 2019-4-16 13:23
+ t  _* k7 C3 r: ~6 v這個東西吧  根據自己的情況定就OK了,沒有什么對與錯。能承受了就去做,不能承受就不去做,沒有誰強迫誰是 ...
0 @) z$ T5 Y+ }
我寫這個帖子不是為了說明996好和不好,更不想用吃苦耐勞勸導大家,從經營者的角度來說,如何讓工廠平穩運行缺了誰都一樣,從員工的角度如何擺脫無意義重復996勞動,有更多的時間設想推導和驗證未來。如果自己的工作在一段時間極其忙碌是正常的,因為宏觀設計是一種模式需要消耗巨大的精力設計未來可能出現的諸多情況,而且工作越重要時間消耗越大,但是很多人可能就是一個簡單的崗位同樣的一種工作干10年20年甚至40年,這樣還是996那一定是有問題的。。。
10#
發表于 2019-4-16 14:32:55 | 只看該作者
loveskycc 發表于 2019-4-16 14:16# V% T  |; [4 H  X
如果有興趣可以看看物理學研究方法在愛因斯坦前后的區別,楊振寧是如何發現宇稱不守恒,又怎么得到楊-米 ...
1 L) M, Y" X9 V; A
大俠說的非常對,我準備有空了去看看,發現的過程。2 A5 z: j' J8 _: |8 o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8-4 14:14 , Processed in 0.08518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