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loveskycc 于 2019-4-16 11:55 編輯 + ^2 l3 ~" G* R6 Q! s6 _0 z# y# R
& b, G7 N8 S$ N6 W/ Q- h' j- C 最近隨著“兄弟”被重新定義,京東一系列換人動作和996這個話題被熱議,很快網上列出了當今中國一些標桿式的互聯網和科技企業的工作時間,緊接著互聯網大佬的發聲掀起了更廣泛的社會大討論,仿佛一切都很清晰,就是資本家和員工的博弈,除了沉默的群體,一派可以歸納為老板派,要想未來美好就要現在拼命,哪有不吃苦就有甜的,另一派是未來再美好也不能犧牲健康,最好是事少錢多離家近。這兩派都是在自己的視角發聲,誰對誰錯都有擁護者,我個人認為這不應該成為關注的焦點,而是大家在熱議的同時有沒有想過,這和血汗工廠的歷史何其相似,20多年前的機械行業也曾經蓬勃發展過,工程師的頭銜也令人高看一眼,只是現在大家更多的是自嘲,當然對于互聯網科技企業我們還可以用高薪來解釋,但是算上人才門檻、工作時間、用腦強度和職業壽命,誰又能保證10年后中國的互聯網和科技企業不會像今天的機械行業一樣呢——以海量的勞動時間換取越來越微薄的收入。京東這次事件給我的感覺就是,京東遇到瓶頸了,不知道該怎么發展,而缺乏模式創新沒有發展動力的原因和制造業困難如出一轍~~~, @, H3 N8 [1 l4 f
h' f% p) c1 }! Y& [
& y2 n0 L) p1 U4 O" v3 i2 j 要想破解難題,首先要分析背后的原因。為什么我們總是要以長時間的勞動才能換來一定的收入?
; T) I/ W" Y: M2 D& O& h4 T5 o 可以說我們這個歷史階段一方面要還利息,一方面要還本金。利息好比我們和歐美同期進步的速度,本金是欠了幾百年的債,而且這還要在路走對的情況下,如果路沒走對利息都還不完,本金就更不要奢望了。本金是什么?那就是歐美幾百年前就設計的當今世界的樣子,說的直接點,中國就算是孫悟空,也在歐美這個“如來佛”的掌握中,這個巴掌太大,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等等,幾乎能夠想到的所有行業,歐美都站在金字塔頂端,他們一手搭建了當今世界的模樣?,F代科學是建立在現代數學基礎上,從西方數學用幾個公式推導出整個世界,后來愛因斯坦又修正了研究方法讓歐美設計的世界更廣闊,你創造的價值都是按照歐美標準來定義的,又怎么奢望生活上超過他們?
7 Q, j, \9 W5 @) I5 I" \
2 p$ ], w8 A' e& c/ }, g8 g. _% i w0 w- t Z6 O
我在之前帖子里就拋出過一個觀點,我們始終是在歐美世界設置的生活生產中謀生,別人告訴你汽車什么樣火車什么樣,讓你去做,所以只能淪為世界工廠。有壇友跑出來反對說中國機械甩歐美50年問我信不信,真的是梁靜茹給的勇氣啊,別的不說你看看你用的設計軟件,就連正在敲字的計算機cpu都是別人的,用什么甩?他們能夠扶持中國基礎工業一樣可以扶持別的國家,我所在的汽車起動馬達行業,印度和中國的性能已經幾乎一樣,而且價格便宜20%到30%,就是外觀還差一點點,他們今天可以讓你干明天可以讓別人干,這就是宏觀主動權。大家不要覺得是危言聳聽,可能有些朋友會說這是機械行業,互聯網科技公司這種事少,拋開QQ 淘寶 京東這些模式的雛形創意原本來自國外不說,記得之前看一個新聞,美國verizon調查了一個程序員,這個人是明星程序員,各種計算機語言C、C++、Perl、Java、Ruby、PHP和Python無所不能,每天就是到辦公室打開電腦喝咖啡逛購物網站,工作全部外包給中國幾個碼農,赤裸裸的代工,和我們今天幫奔馳寶馬生產汽車配件有什么本質區別?40塊的單相器到主機廠一遛就變成500了,而且今天可以讓你做明天可以讓別人做,你又算什么呢?。。。 - Y" I& R! g' K6 u; H
; l m' `4 D% E+ n+ G9 e
說了這么多表面現象,不說解決的辦法就成了單純的吐槽了,這樣也沒有意義~~~為什么歐美好像成了世界的大腦,我們仿佛離設計這個世界越來越遠?很長一段時間,我也很納悶為什么我們學習這么努力,就是感覺總是比歐美學生矮半頭,按理來說大家都是24小時應該是差不多的才對,他們能想到的為什么我們想不到,終于有一天我在讀楊—米爾斯方程前世今生的時候找到了答案,物理學家的終極目標就是用一個統一的公式解釋所有物理現象,愛因斯坦將研究方法從“現象——對稱——理論”發展到“對稱——理論——現象”,不要小看這一點點順序的顛倒,楊政寧延續了這個思路取得了驚人的成就,包括很多未發現的粒子都是從楊—米爾斯方程推導出來的然后得到驗證,大大推進了研究的速度影響歷史的發展。換成通俗的語言就是,愛因斯坦將“從海量結果中得到理論公式”發展成了“從某一個特殊經驗入手得到理論公式,再用實踐去驗證”,是不是頗有點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意思,但是這里真理的得到不是先有海量的試錯,而是從特殊對稱入手。如果大家有興趣,真的強烈推薦了解一下物理學一些經典公式尤其是研究方法的來歷。; ^; D2 p; J" d9 M# C
3 X2 X9 b- B9 L- l& p; G 可能有朋友已經看暈了,覺得話題太大,來個具體和大家相關的,前兩天在youtube看一個鉆孔的視頻,我截圖發給大家,why spot drill?然后你會發現赫然有兩個公式擺在那里做講解,這種情況如果看歐美加工視頻多,很容易看到這種方式,深挖這個公式背后,出了問題就按著這個公式去找原因防止漫無目的浪費時間,同時你還可以預判未來可能碰到哪些問題,因為變量就那幾個,再發展就是一開始你就可以宏觀設計加工工藝的實現程度,同時如果公式失效,你找到失效的原因,如果這個原因是因為尚未為人所知的事物,那么就會推動公式進一步統一解決更廣泛問題,是不是很酷?。。。這就是宏觀設計,把特殊的某個經驗歸納未一個統一公式,再用公式推導出未來更廣闊的世界。而不是每天重復同樣的錯誤來積累點化的經驗,換個人繼續重復這種低端的勞動。。。( l9 X2 k$ i0 Z5 F
TIM截圖20190416101845.jpg (55.63 KB, 下載次數: 10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4-16 10:19 上傳
8 Z W/ b/ J4 d5 P
9 _& c1 Y9 u7 n @- y% ?8 D# Q
9 S' A" h, K$ |8 f 剛進入機加工工廠生產一線,我始終無法理解近似純動物性的生產方式,進入21世紀都這么久了,怎么能還停留在這個程度,比如2.9的鉆頭打出3.3、3.4的孔,就換2.6的鉆頭去打,看到能夠打出接近的孔徑于是被大家奉為高手,我滴個神啊,打著打著孔又是2.7、2.8了,于是得出結論前端磨損變小換個新鉆頭來,這都是啥玩意兒~~~所以我后來寫過一個經驗論不可靠的帖子,那個帖子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也引起了很多誤解。人生要有捷徑,首先要占領理論知識的宏觀制高點,沒有理論的胡亂實踐就是抓瞎,失去了推導世界的能力,話句話說沒有推導是無法創新的,越往后越是低端被剝削的對象。6 p) y2 C) |4 _' e# D0 s( {
當然話說回來,我目前也只能大概認識到這一步,并且盡可能幫助我對接的工廠往這條路上走,目前看來效果不錯,沒什么文化的臺鉆師傅一個多星期獨立操起了加工中心鉆孔除了編程其他都會了,我到youtube上找這個視頻也是因為這位師傅和我商量尺寸控制時候提到孔位偏差的根本原因,原理性的東西一開始不講清楚后患無窮,實際上我自己做生意也遇到類似的瓶頸才會到其他行業找靈感的,同時驗證自己推理正確與否的過程讓我感到非常愉悅~~~
- s6 M% v# D9 |: q& t$ i) `, X$ `/ K6 L
; o! _5 ^* E' W9 l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