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會議多:開好“兩頭會”,中間巧“分流”
( g( h7 P; l* S8 J% y6 M0 s' O% k: b
該段所屬車間、班組大多分散在沿線小站,點多,線長,面廣。過去,傳達上級會議精神、布置工作任務要靠重復開會。要減少會議,如何布置工作呢?該段確立了開好“兩頭會”,中間巧“分流”的工作思路。年初開一次全年工作謀劃部署會,匯總段各部門、職能科室工作打算,布置全年度工作任務,一個會議管全年。年終開一次工作總結表彰會,所屬各單位匯報工作,大家共享經驗和成果,共查失誤和教訓,然后集體研究新年度打算。平時,注重搞好每個工作階段的工作協調和會議“分流”:一是科學布置任務。機關各職能科室堅持吃透“上情”,摸準“下情”,在結合上做文章。每月向段黨委行政匯報工作安排,集體研究決定有沒有必要開會,并堅持開“一攬子會”。二是變面對面開會為面對面指導。段領導班子分片包保車間,對車間新提升的干部,既安排工作,又傳授方法。每年堅持下車間蹲班組都在190天以上。三是靠現代傳媒手段減少會議。該段充分利用局域網,通過電話、傳真機把上級的指示精神及時傳達到基層,提高了工作效益,促進了工作的落實。 " D( c8 p. n/ Q+ [# M5 S
. o' W+ B9 @# e* O |
# U: d0 w* {3 F6 o+ j4 ?" Y ! u; o8 K% M8 k/ Y( L* ]1 p
如何做好一名稱職的班組長
2 f" A. T$ @( X- ]( \4 u( M7 x) M有人將班組長比喻為小企業家,這樣的比喻并不為過。班組雖小,但功能俱全,有如麻雀的五臟。企業的安全生產、經營管理和各項改革措施以及職工的思想政治、維權、民主協商和勞動糾紛等等幾乎都要通過班組來貫徹落實。企業的班組長具有“兵頭將尾”的特點,由此決定了班組長肩負的是一種“干部職工復合型”的職責,他(她)既要承擔班組的管理工作,又要做好班組的生產工作,兩者都得兼顧。因此,要做好一名班組長并非易事。筆者經過多年的接觸基層工作,對如何做好一名稱職的班組長提出幾點看法,與大家共同探討。
/ E0 Y9 T) Z& V- v 首先,要正確認識班組長的地位。班組長的地位處于企業管理環節中的末端位置,在企業實行廠部、車間、班組三級管理模式里具體負責貫徹落實由廠部和車間布置的任務,是任務的具體組織者和操作者。由此可見,對班組長地位的認識到位與否,班組長這種生產帶頭者、組織管理者的作用發揮得如何,將直接影響車間的生產形勢和產品質量乃至企業的經營目標和經濟效益。
7 B# `5 t w& x( \8 V; P 其次,要用好班組長的職權。班組長的職責是按照廠部和車間的生產經營目標和經濟責任制的要求,做好本班組的生產和管理工作,確保各項任務的順利完成。這種職責就是班組長手里的“指揮棒”,而班組成員則是“樂隊”,“樂隊”演奏得是否協調順暢,就看班組長指揮的技巧如何了。所以,班組長既要充分認識自己的職責,還要巧妙運用自己的權力。當生產遇到挫折的時候,班組長就要樹立“兵頭”的榜樣,但樹立的過程不是一味地用死力氣沖鋒在前,而是在帶頭的同時發揮“將尾”的效應,如:及時調整班組成員,整合攻堅力量;完善班組規章制度,杜絕消極拖拉現象,鏟除安全隱患;樹造班組先進(用一定的物質激勵)和落后(合理的進行處罰并用言語行動引導感化)典型,形成反差氛圍,促使先進者向前有動力,落后者跟進有目標,結果不斷提高班組的戰斗力;靈活運用車間的經濟承包責任制和工資分配實施細則,對工資獎金按“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進行分配,對生產資料進行妥善管理,對班組成員采取客觀靈活的用人制度,讓職工心服口服地圍繞班組長這個核心來開展工作。0 i, I& s' z3 q& h! O- s( l2 Q
再次,要自覺提高自身的素質。企業的改革與發展決定了基層的直接管理者即班組長要通過不斷的學習實踐來適應生產形勢的變化。班組長若跟不上生產形勢的變化發展,那他(她)在組織生產和班組管理的工作上必然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自覺提高班組長的素質,既是企業發展的需要,也是自身進步的需要。而要想全面提高,就要從五個方面入手:第一,接受學習教育,提高思想覺悟。有人說小小班組長沒有必要學這些東西,此乃膚淺之見。一個人做事的結果是由其言行決定的,而其言行如何又受到內心思想的支配。班組長的職位決定了他(她)必須有比班組成員更高的覺悟和更強的意志,這樣在組織生產的時候才有更清醒的認識,也才能發揮先鋒模范的輻射作用,從而穩定軍心,不至于在困難面前亂了陣腳。第二,加強實踐,提高技能。班組長作為“兵頭”,本身的角色決定他(她)必須責無旁貸地帶頭搞好生產,以過硬的本領和高超的技能服眾。因此,班組長不但要熟悉基礎理論知識和常規操作方法,更要通過刻苦鉆研摸出一套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實踐經驗和生產技能,并有一種“愛兵如子”的胸懷,耐心將自己的好的做法和經驗傳給班組成員,如此才能在開展生產工作中輕車熟路,形成一個班組的整體技能優勢。第三,激發潛能,善于管理。作為班組長,對日常工作所需的人員、物料、設備、工具和操作技術、安全措施、規章制度、衛生狀況以及經濟核算能力等諸多方面都要如數家珍,樣樣皆通。這就要求班組長具備較強的組織能力和較高的文化素質,并需要在不斷完善管理方法中挖掘自己的潛能,將班組長“將尾”的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第四,加強溝通,協調關系。一個班組長能否贏得大家的信賴,除了會生產和管理外,與班組成員的溝通交流亦很重要,因為只有班組長和班組成員之間建立在一種坦誠式的雙向溝通基礎上,才能讓大家更好地增進了解,班組長制定的計劃、措施、任務等也才能更順暢地執行開來,這樣班組之間沒有誤解的疙瘩,一個班組的力量就能擰成一股繩,凝聚力和向心力就會得到增強。因此,做好了與班組成員的溝通,就可以讓一個班組充滿和諧的氣氛,在關系融洽的班組里工作,心情也好,效率也高。 i0 S4 ]6 m4 _
最后,要給班組長創造一種既有壓力又有動力的環境。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沒有動力就沒有生機。作為車間的管理層,應能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那如何給班組長壓力呢?筆者認為,壓力是在競爭中形成的。所以,對班組長不能搞“終身制”,而是要形成“客觀浮動制”。“終身制”會讓一個人養成惰性,沒有人“篡位”則讓他心安理得,總以為做得好壞與否都可以享受班組長的待遇。由此可見,要想讓班組長有不停向前的動力,就要給班組長不斷地加壓力,以“客觀浮動制”即實際上誰做得最好誰就是班頭的用人觀念來刺激班組長這個職位,如此不但可以挑選出最好的班組長,還能讓班組成員口心皆服。車間應盡量為班組長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比如:定期組織班組長舉行經驗交流會;有條件的則可以選送一批優秀的班組長到外面的舞臺上接受學習或參加比試,以此鍛煉班組長,讓他們掌握最先進的班組管理知識和生產技能;制定一系列獎懲措施并嚴格執行,做得好的班組長該獎,做得差班組長要罰,差得太多就要立馬換人……總之,要給班組長最好的發展條件和最大限度的自主空間,他(她)渴望充電的時候要盡量滿足其條件,他(她)能自主解決的時候車間最好不去插手添亂,讓其才智得到充分的發揮。
0 T# ?/ D9 m: [5 Y 如今企業在都在建立運行“先教”的長效機制,車間應將眼光放長遠一點,這套機制不僅適用于黨員,也適用于非黨員的班組長,只要在其中加入科學的引導方法、合理的發展目標和新穎的激勵手段,那么,所有的班組長就找到了一個更適合自我學習、自我提高的有效平臺,他們就能在“兵頭將尾”的雙重角色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從而實現“帶頭生產有效率,班組管理有魅力”這樣的雙重效果。筆者認為,只有能勝任雙重角色的班組長,才是一個合格的稱職的班組長。
: H: v& S2 H/ e; n
+ Z% [ {, A2 W( f6 O( K& \) `怎樣做好車間主任+ b, f0 l* U& O4 m. z
其實做車間主任是做管理中最難做的“官”!對下面要每天直接面對員工安排生產;對上面要向老板和廠長匯報工作,是個出力不討好的差事。但是凡事都要有人做啊?再怎么不討好也還要有人去做。做好車間主任,才有可能望上攀升去做廠長或經理。我就說說自己的看法,和那些新上任的車間主任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也希望在此位置上的朋友出來講講自己的經驗,或是曾經做過的朋友也可以出來指點一二。 首先,自己的技術要過硬。車間主任是安排車間生產的主要領導,如果自己技術不過硬,那是沒有辦法去安排生產的,在生產過程中還會出現很多這樣那樣的問題,都需要車間主任去解決。有了技術才知道哪一環節比較重要,哪一環節比較慢。在原有的基礎上考慮如何去改進產品或生產流程。所以,技術是第一位的。) J0 \! H* W! M2 \4 E
第二,有良好的組織能力。生產的流程安排需要有一定的經驗,沒有組織能力車間就會象一盤散沙。有的人忙不完,而有的人卻沒事情做;該生產的出不來,不是很急的卻生產好了!很多企業車間加班都是與車間主任的工作安排不當有關。除了特殊情況。車間的日常狀態直接反應了管理者的能力。所以,車間主任必須是懂得生產流程,能夠組織好車間的人員,安排好生產秩序。
- O. h3 T! u/ Q 第三,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在管理員工上不能夠和員工相處的很好就是管理者的失敗。要知道,沒有員工,管理也就失去了意義。而如何同員工相處,如何調動員工工作的積極性,是管理者的日常工作內容。和員工相處好了只是一部分,還要和老板或廠長做好溝通。只有和上級溝通好了才知道哪些要先做,哪些可以緩做,才可以讓上級及時掌握車間的生產情況,以便于安排下一步的生產計劃。如果是獨斷專行,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到最后工作做的一灘糊涂或者是只有走人!有了良好的溝通,車間主任才好做,才不會感覺到自己很孤立。在企業中沒有孤立的人或事,只有體現團隊的精神才能夠使生產順利進行,企業才會壯大。
# }3 G/ T& c, X- ~% z: x) ]0 m: f 有了以上幾個方面,那么車間主任就好做多了!我們可以制定車間的生產計劃,把本月計劃生產量和車間生產能力進行對比,知道車間的生產能力才能在有急單時算出最低限度,可以做到未雨綢繆,讓自己的管理工作也相對輕松許多。4 R, z6 D4 R0 a6 J: X6 V
對經常生產的產品可以制定生產程序,并在工作中加以分析和改進。以便于員工操作,節省時間,并能制定程序管理。使分工更明確,責任更清楚。/ W5 a/ S" b2 T6 `8 j0 R
穩定車間人員和培訓新員工也同樣重要。不要讓員工做單一的工作,可以互換工種。一是怕員工的工作太單一,容易產生煩躁和感覺工作乏味,缺少工作激情。二是為忙的時候或缺人時可以臨時替代。車間每天都會有事情做,但是不可能每天都很忙,在比較閑暇時培訓人,在生產緊張時才有人可用。否則如果做某些工種的人走了,而生產時間又緊張,卻沒有人可以做,那時吃不完兜著走的肯定是車間主任! Y# G1 \$ T5 h: i0 w7 n1 P( E
為員工爭利益,為老板減成本。做為基層德才管理者如果不能為員工的利益著想,那就早點下來吧!不然到時候被趕下來是很慘的!因為上面對員工工資的確定只是宏觀控制,基本操作還是靠車間主任去安排和定位。在這時候就要根據具體情況來核定員工的工資。讓員工感覺到你和他們是站在一起的。你的今后工作就好做很多。而老板要的是減少浪費。靠剝削員工工資生存的企業畢竟是少數。因為做老板的也知道人是企業之根本,沒有人企業還談什么發展?不過,成本核算是肯定要的。在不損害員工利益,不偷工減料的情況下,提高成本意識,減少浪費是每個老板都希望看到的。所以,做為車間主任在節約開支等方面是首當其沖。象一些企業做的不必要的樣品,用料時沒有計劃,或是核算不到位。對于車間主任來說,哪些該用哪些不該用心里是有譜的。把節約的錢加到員工工資待遇里去或是核算到產品成本中,老板和員工都開心,而車間主任做為主要的帶頭人,誰能不喜歡呢?
8 G! B/ N4 H1 S/ @( q
% r* {7 J! o+ s) U | - ~/ @( ?5 O7 X6 s h
5 a5 J+ U$ \: w: a, L: V
|
. ~: Z4 L. o1 L2 y# c
" {$ m B5 i, Z4 j$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