軸承的組合結構設計* | i5 G7 \" {1 t
1 支承端結構形式 $ }4 t- y& k1 b+ L5 U! R
為保證滾動軸承軸系能正常傳遞軸向力且不發生竄動,在軸上零件定位固定的基礎上,必須合理地設計軸系支點的軸向固定結構。典型的結構形式有三類。 , Y9 P( G" h* Q$ Y
; \$ l5 e$ E6 D7 u6 \* L8 \, h/ i& {, p
a. 兩端單向固定
7 j4 @+ l# [$ y1 |, D$ a$ b 普通工作溫度下的短軸(跨距L<400mm),支點常采用兩端單向固定方式,每個軸承分別承受一個方向的軸向力。如圖17-15。為允許軸工作時有少量熱膨脹,軸承安裝時應留有0.25mm-0.4mm的軸向間隙(間隙很小,結構圖上不必畫出),間隙量常用墊片或調整螺釘調節。# d& H* I1 R. s# p& d* w6 q3 }
b.一端雙向固定、一端游動
$ h+ p+ Y8 H, B' ]. }9 w: |8 h 當軸較長或工作溫度較高時,軸的熱膨脹收縮量較大,宜采用一端雙向固定、一端游動的支點結構,如圖17-16所示。固定端由單個軸承或軸承組承受雙向軸向力,而游動端則保證軸伸縮時能自由游動。為避免松脫,游動軸承內圈應與軸作軸向固定(常采用彈性擋圈)。用圓柱滾子軸承作游動支點時,軸承外圈要與機座作軸向固定,靠滾子與套圈間的游動來保證軸的自由伸縮。+ X/ `$ c) x+ M8 b8 i8 C
c.兩端游動
4 U! l# Z8 a( W( a9 P8 n" _# g 要求能左右雙向游動的軸,可采用兩端游動的軸系結構。為人字齒輪傳動的高速主動軸,為了自動補償輪齒兩側螺旋角的誤差,使輪齒受力均勻,采用允許軸系左右少量軸向游動的結構,故兩端都選用圓柱滾子軸承。與其相嚙合的低速齒輪軸系則必須兩端固定,以便兩軸都得到軸向定位。$ E1 H% Y4 J- m" K
軸承在軸上一般用軸肩或套筒定位,定位端面與軸線保持良好的垂直度。為保證可靠定位,軸肩圓角半徑r1必須小于軸承的圓角半徑r。軸肩的高度通常不大于內圈高度的3/4,過高不便于軸承拆卸。
- I8 q2 Q6 r" C2 K9 e 軸承內圈的軸向固定應根據軸向載荷的大小選用軸端擋圈、圓螺母、軸用彈性擋圈等結構。外圈則采用機座孔端面、孔用彈性擋圈、壓板、端蓋等形式固定。
1 d6 Z1 m3 }' X9 q9 D( a
) w T1 O& l2 g0 M( |5 [% ` 2軸承的配合 . [. c& ?5 k' e5 [' y; t
軸承與軸或軸承座的配合目的是把內、外圈牢固地固定于軸或軸承座上,使之相互不發生有害的滑動。如配合面產生滑動,則會產生不正常的發熱和磨損,以及因磨損產生粉末進入軸承內而引起早期損壞和振動等弊病,導致軸承不能充分發揮其功能。此外,軸承的配合可影響軸承的徑向游隙,徑向游隙不僅關系到軸承的運轉精度,同時影響它的壽命。7 s E% X' i' v
滾動軸承是標準組件,所以與相關零件配合時其內孔和外徑分別是基準孔和基準軸,在配合中不必標注。決定配合時最主要的問題是軸承內、外圈所承受的載荷狀態。
$ ]" a6 _. y( E+ T+ z$ X 一般來說,尺寸大、載荷大、振動大、轉速高或工作溫度高等情況下應選緊一些的配合,而經常拆卸或游動套圈則采用較松的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