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依據現代企業經營機制變革的要求,提出了企業設備管理應確立設備綜合管理理念,要建立和完善設備專業化和社會化服務體系,企業要根據裝備技術水平采取靈活、多樣的經濟檢修方式,對不同設備采用不同的維修策略。
1 i" S5 p& a6 v9 z關鍵詞:設備管理;思想 ;方法;手段
$ u3 n$ m1 `6 \& K0 c) {6 @8 }8 t. b" o. { n* O
設備是企業生產的重要物質技術基礎,是生產力的重要標志之一。現代化企業裝備水平日趨大型化、自動化、連續化和高效化。連續的流水生產過程,生產環節多,前后道工序復雜,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的設備發生故障,就會打亂生產節奏,使整個企業生產發生波動。因此,企業設備運行的技術狀態直接影響到企業產品產量、質量、成本和企業的綜合經濟效益,還危及到企業的安全和環保工作。因此,把握現代企業的發展趨勢,結合具體情況探索加強企業設備管理的有效方法,對提升企業設備管理水平,增強企業競爭能力,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具有重要作用。為此,企業設備管理工作要不斷創新,重點要加強以下幾方面的工作。0 c6 a$ W: ?4 `1 \& q& r1 v5 D& {
. _, ]$ D" ~2 r1 v7 }" A" x1 A+ H
一、建立和完善與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設備管理新機制
W* H4 |7 @! Y) f6 Z
( B4 h2 i( r$ R( k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設備管理工作要適應市場經濟體制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要求,保證設備安全經濟運行,促進國民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為此,要建立和完善與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設備管理新機制。
0 _( Z: K& _& a. u# H4 X: w8 F ]' |! k% c# }
首先,要加強國家宏觀管理,建立和完善設備管理相關法規、制度。國務院于1987年7月發布的《全民所有制工業交通企業設備管理條例》執行18年來,對建立企業設備管理秩序,規范企業設備管理行為,推廣先進的管理理論與方法,起到了明顯的指導作用。但是,由于《設備管理條例》產生于改革開放初期,其內容不可避免地帶有計劃經濟的色彩。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其中一些規定已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和企業設備管理的需要,亟待修改和完善。要重點圍繞政府職能的轉變,滿足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企業所有制結構的多元化等方面修改和完善。
, Y* p, _. `7 P5 p# j. W, ]( T* d! c- e" C7 }' G2 [1 |
其次,要加強企業內部各項規章制度的建設,建立和完善企業設備管理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加強企業設備管理,首先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企業要建立、健全員工崗位的設備管理職責,增強全體員工參與設備管理的積極性和自覺性;要完善企業設備管理基礎工作,推進設備管理標準化工作;加強設備的現場管理,確保企業文明生產;加強設備的故障管理,探索故障發生原因及其對策;要采用先進、適用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依靠技術進步,加大設備更新改造力度,不斷改善和提高企業技術裝備素質,充分發揮設備效能。要制定科學合理的設備維護制度、設備點檢定修制度,修改和完善企業設備操作、維護、檢修規程,使設備管理工作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 再次,要正確處理企業生產與設備、質量與設備、效益與設備、安全環保與設備的關系。要堅持設備管理必須以效益為中心,促進生產經營發展的方針。以效益為中心,就是要建立設備管理的良好運行機制,積極推行設備綜合管理,加強企業設備資產的優化組合。堅持促進生產發展,就是要正確處理企業生產經營與設備管理的辯證關系。設備管理必須堅持為提高生產率、保證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保證訂貨合同期和安全環保,實現企業經濟效益服務;設備管理要堅持做好“五個結合”,即設計、制造與使用相結合;維護與計劃檢修相結合;修理、改造與更新相結合;專業管理與群眾管理相結合;技術管理與經濟管理相結合。要靈活運用各種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為企業生產經營提供良好的設備技術保障。 設備管理現代化是企業管理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工業企業生產的客觀要求和必然趨勢。為了適應現代科學技術和生產力發展水平,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把現代科學技術的理論、方法、手段,系統地、綜合地應用于設備管理,充分發揮設備的綜合效能,適應生產現代化的需要,創造最佳的設備投資效益,使之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設備管理現代化是指設備管理的綜合發展過程和趨勢,是一個不斷發展的動態過程,它的內容體系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不斷更新和發展。設備管理現代化的內容主要包括:一是管理思想現代化;二是管理組織現代化;三是管理方法現代化;四是管理手段現代化;五是管理人才素質現代化。8 _/ z. B# ?. d9 p1 h1 A- e' |1 v
3 s, P E# q8 N0 D8 {
管理思想現代化是管理現代化的靈魂和主導。不同的管理思想,有不同的管理活動、內容和效果。現代化設備管理思想包括設備綜合管理觀念、設備效益觀念、安全與環保以及可持續發展觀念等。管理組織現代化是管理現代化的基礎。設備管理組織現代化就是不斷適應經濟體制改革和現代化大生產的要求,探索建立合理、有效的設備管理運行體制和組織機構,最大限度調動和發揮組織中每個成員及群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設備管理與維修的組織形式和結構應當與推行設備管理現代化相適應,組織嚴密,制度健全,工作高效,充分協調,信息暢通,并具有良好的跟蹤和反饋控制能力。管理方法和手段現代化是管理現代化的工具。管理人才素質現代化是管理現代化的關鍵和前提。實現設備管理人才素質現代化,關鍵是努力提高設備管理人員個人素質和整體素質。3 m2 n5 e: Z& |
+ l" G, y6 [/ t+ [5 P( L/ _, n
中國設備管理戰略 目標是推行設備管理現代化,這是一項長期的艱巨任務。必須根據中國現代化建設和方針、政策,制定具體的規劃和步驟,積極穩步的推行設備管理現代化。各個企業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結合企業管理現代化的進程及設備管理現有基礎水平,制定規劃,分步實施,積極創造條件,不失時機地從上述5個方面進行努力。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企業經營機制的轉變,企業為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要進行“精干主體,分離輔助”的改制。培育和發展設備管理維修市場,實行企業設備管理與維修的社會化、專業化勢在必行,且條件日趨成熟。現代化的設備對設備管理與維修的要求越來越高,對維修人員的素質和技術要求也越來越高。企業想這一切工作都自己承擔下來是不大可能的,也是不經濟的。企業要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設備管理與維修工作就不能再停留在“大而全”、“小而全”的封閉式模式上,必須搞規模經濟,走社會化、專業化道路。目前,許多企業已把內部的修理廠或車間分離出來,推向社會,走向市場。一些修理能力不足的企業或新建企業也不愿再花較多的資金建立修理設施,配備龐大的維修隊伍,而是尋求社會力量和專業力量來解決企業的維修、改造等任務。許多現代化設備修理、改造、檢測診斷等配套設施并非單個企業就能實現。因此,企業也需積極利用社會資源,尋求社會力量幫助做好企業設備管理的各項工作。4 \# @. S$ l6 w
1 V# c' F0 A& d$ h; g/ n
第一,要完善設備制造企業的售后服務體系。主要任務是為用戶提供有關設備的使用、維修、咨詢、培訓操作和維修人員等服務。如家電行業在各大中心城市建立了完善的售后服務體系,對促進我國的家電行業發展和家電質量趕超世界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8 C: L# D+ [7 z, w
) i* T& w- r# y- R; ?4 _
第二,建立設備維修與改造專業化服務中心。設備管理與維修實行專業化、社會化,為企業內部設備管理機制改革創造了客觀的有利條件。企業內部傳統的、龐大的維修組織將縮小規模,企業大多數設備維修改造任務將以協議和委托方式依靠專業化維修企業或公司完成。企業的設備管理工作更加注重在設備的投資效果上,更注重設備的現場管理及設備操作人員和維修技術管理人員的素質,車間設備專業管理人員將負責設備點檢、簡易診斷、日常小修、緊急故障處理的管理等工作,并指民操作人員正確使用、維護保養設備。專業化服務有利于維修工作的規范化、標準化、高效化,也有利于全社會的各種資源的配置,提高全社會的綜合效率和效益。如冶金聯合企業維修人員過去一般占企業全員的2O9,6左右,現在新建的企業可基本不設立專職維修人員,而與專業維修企業或公司簽訂長期的設備委托維修和改造服務協議,由他們承擔企業全部維修和改造任務。
7 i6 B/ a, o' Z. P) K
) Y) _0 a! H3 g# \8 o# p第三,成立備品配件服務中心。組織備件的專業化分工協作生產,形成備品配件市場的專業化生產企業;組織地區性、行業性備品配件供應中心,匯編各企業的設備及其所需的備件名稱、規格、數量及使用周期,為企業提供質量可靠、價格合理、快捷周到的備件制造和供應服務,這樣可減少企業備件資金占用,提高企業資金的營運效率,促進企業備件管理逐步向“零庫存”方向邁進。6 {7 u& H. ^" S8 D
* v9 ?" h4 ]# I6 i
第四,設立設備診斷技術服務中心。在企業推廣狀態維修的進程中,各級政府和行業協會應充分發揮宏觀指導作用,積極倡導和支持建立狀態診斷技術的社會化服務中心。該中心除為企業提供狀態監測診斷技術培訓、咨詢服務外,主要是為企業提供精密診斷技術服務,隨時為企業排除現場故障。這樣一方面可使企業避免購置精密診斷儀器投資大,設備利用率低,綜合效益差的特點;另一方面可提高設備故障診斷的專業化水平,提高設備狀態維修的準確性,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 四、推行以點檢定修為核心的“全員生產維修”,提升設備綜合管理水平 在現階段,中國多數企業的裝備結構是不同技術水平設備的組合。即使是在同一生產線上的設備,它們的重要程度也是不一樣的,所以多數企業應采用靈活、多樣的經濟檢修方式。也就是對不同設備采用不同的維修策略,綜合應用事后維修、計劃維修、預知維修和改善維修等設備管理方法。
1 g9 w: |# |: _9 N, ^
+ S) m' B: E# t5 A6 h+ r實施點檢定修修制,首先應根據設備的重要性進行分類管理。現代企業設備種類多、數量大,單一采用點檢制,點檢量太大,人力資源浪費嚴重,如果根據設備在生產中的不同作用,根據 ABC管理原理,將設備分成重點設備、重要設備、一般設備,按照預知維修、預防維修、事后維修、改善維修等形式進行管理,勢必節省大量人力、物力。其次,要明確各級設備管理人員的職責。要遵循“事事有人管,人人有專責”的原則,把企業的所有設備和這些設備管理的全部工作任務逐級劃分到車間、班組、個人,按照“五定”(定內容、定標準、定周期、定責任人、定考核辦法)的方法進行管理。
. Z; @" f& b; ]/ e/ j( q# d0 y& p$ v4 V# g& U& E
五、推進企業設備管理信息化建設,實行設備“狀態維修”
, l" |7 z2 {8 [+ W3 `5 F5 z* `" G ~ g
設備管理信息系統是企業管理信息系統(MIS)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企業管理信息系統是集計算機技術、網絡通信技術、管理技術等為一體的信息系統工程,是一個覆蓋企業或主要業務部門輔助的人一機系統,主要為企業經營、生產和行政管理工作服務,它涉及企業經營管理、設備管理、生產管理、財務管理等各個方面,它和企業的管理模式、經營意識密切相關,為企業的最終目標服務。企業設備管理信息系統包括設備前期管理、固定資產管理、設備檔案管理、設備維護管理、設備運行管理、設備備件管理、設備維修管理等子系統。
( g/ y/ ^2 M$ O# s, W
' V. @; }6 M. Q8 v9 J4 g2 _隨著中國經濟的市場化進程加快,中國企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企業信息化是企業精確管理的必由之路。設備管理信息化的建設不是僅僅將現有管理體系搬到計算機中,也不僅僅是實現電子帳表的信息共享,更重要的是能夠引進新的管理觀念,優化管理,提高管理預知性、可控性和準確性,為企業的整體設備管理水平上臺階打下基礎。; R/ P3 F- f& T2 s }
* F7 H, S) o" A設備運行的安全性與可靠性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是設備設計制造的各項技術指標的實現;二是設備安裝、運行、管理、維修和診斷措施的實施。為此,企業應加快設備狀態監測和技術診斷及遠程監控的信息化建設。
; o- F0 s% n" L: K, f
1 p$ d- q: T% J綜上所述,加強企業設備管理,提高設備經濟運行水平,必須用現代化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手段,不斷探索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企業設備管理的新機制,以適應企業所有制結構變革和企業生產力發展的新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