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我在日本一份雜志上看到的文章,題目是:“垂直分裂”的產(chǎn)業(yè)構造——面臨轉折的中國民族汽車廠商。我不了解汽車制造業(yè),所以不知道這篇文章的觀點是不是正確,拿過來大家一起來評評。$ { U3 ~, z" g0 R. H/ {* D, ]0 a, t
# _" y2 N# N# Q% V“垂直分裂”的產(chǎn)業(yè)構造——面臨轉折的中國民族汽車廠商
' K7 S5 l5 t) d (一)中國汽車產(chǎn)業(yè)面臨的“轉折”。從2007年下半年起,中國的民族汽車廠商的份額開始下降。中國民族汽車廠商的份額從2001年的21.7%開始逐年遞增,于2006年達到26.6%,進入2007年后,在1~3月甚至上升到了29.6%。但是,就在距30%近在咫尺的時候,從2007年下半年起,份額出現(xiàn)了下滑,2007年的整體份額僅為26.0%。進入2008年后,下降趨勢仍未改變,于2008年1~3月間跌至25.8%。而在這一期間,日資廠商的份額為29.3%,反超了中國的民族汽車廠商。
7 T2 {- L3 R, L Y$ q# k 從各家廠商來看,中國的第一大民族汽車廠商奇瑞汽車于2006年躍升至第4位,進入2007年后一度逼近前3名(一汽大眾、上海通用、上海大眾),但2007年全年排名還是僅列第4位。第2大民族廠商吉利汽車的名次也從第9位下滑到了第10位,從2007年下半年起,中國的民族汽車廠商的發(fā)展勢頭明顯剎車。
/ {5 f; Z- i0 q/ `2 H; c 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大致如下:在中國,能夠購買汽車的階層變得更加富裕,開始追求更高品質的汽車;日系等外資廠商陸續(xù)投放小型低價的新車等。但丸川表示,某一“事件”才是最直接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