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細思極恐!員工前腳投簡歷 后腳老板就收到"告密信"/ m; `# ?0 w0 g6 t$ _3 m- h
2018-10-19 10:10:34 來源: 新京報(北京) 舉報. P8 A7 ?% Z) {4 d) _
, f: {, K1 i, Q5 i, n+ P(原標題:前腳投簡歷后腳老板就收到“告密信”,細思極恐)
0 u1 b6 z: o5 H! W# E生意是對人性的滿足,但商業,是對人性的取舍。在一個規則社會里,這原本應當是共識,遺憾的是,在我們的商業環境之中,卻屢見只顧滿足用戶需求而罔顧邊界的公司。
4 K9 ^. d6 W1 X; I+ }最近又有媒體報道,有用戶發現,如果你在某招聘網站上更新簡歷信息或者投遞簡歷,你現在的老板可能會收到一份警告郵件,報警“有員工試圖跳槽”。經調查,該產品名為助理小獵,利用爬蟲等技術違規獲取了招聘網站上的用戶信息,并為雇主提供“告密”服務。
7 C6 R6 Q @* z% w; i這并非個例。幾個月前,另外一家招聘網站也被爆出過存在漏洞,有公司利用漏洞獲取員工簡歷信息,一旦更新簡歷,則會向公司人力發送預警郵件。7 @6 X$ {2 c/ {/ E% e$ ~: _
雇員與雇主之間的角力,的確是職場上的長期痛點。很多雇員都希望得到更多機會,有些公司則希望掌控員工更多信息。在國內,圍繞職場需求做創業的公司非常多,但這種員工離職預警系統的存在堪稱是大數據版的職場小報告。以爬蟲技術侵犯了其他同行(招聘網站)的數據安全,又以盜用的方式侵犯了個人隱私,同時,因為其“打小報告”的性質,又突破了職場道德和社會倫理。
1 ^$ x& c% C/ C( e; ~9 M0 w細思極恐!員工前腳投簡歷 后腳老板就收到告密信
5 N+ w' D6 q0 q5 j; p▲ 網友收到的郵件截圖。圖/南方都市報。& |1 F/ G. W( o) ~2 f* ^3 Z
這種處于灰色地帶的創業,其實是整個中國互聯網公司關于數據和個人隱私亂象的一部分。 `- ~) w: r( W) q! l
在中國,數據安全正得到更多人的重視,但現實情況則是,多數個人數據始終處于裸奔狀態。而相應地,數據爬蟲技術則肆無忌憚地侵入傳統的個人領地。( j% ?, z( M" \
從去年開始,大數據相關行業的創業公司遍地生長,但一年過后,多數企業并沒有合法合理的手段來獲取用戶數據,最后演變成了數據竊取和盜用者。
/ H4 b3 ~6 A' ^ `& j今年七月份,山東曾經破獲一起涉及大數據的案件。涉販賣用戶數據的企業中,有一家是曾被稱為“中國大數據第一股”的數據堂。根據警方披露的信息,數據堂在8個月內,日均傳輸公民個人信息高達1億3千萬余條,按照全球人口70億計算,平均每人4.5條。并且,這是數據堂第二次因為販賣用戶隱私數據而被查處。& g0 E" Z4 j" j: ^2 b/ `
事實上,有業內人士向我透露,有不少公司都存在私下販賣用戶數據、任意使用用戶數據的行為。這些公司的典型行為是,通過不法手段去獲取數據,例如購買、流量挾持,或者干脆利用爬蟲系統來截獲他人平臺數據,再對這部分數據進行加工變現。而這種數據獲取行為隱秘不為用戶所知,所以,用戶就收到了大量針對性的垃圾短信、騷擾電話,或者像此案一樣,被“打小報告”。
) X& F/ E, M8 } |2 _) M8 e/ W% }這是一種正在進行中的大數據行業癌變。首先受到影響的便是毫不知情的用戶。從理論上來說,用戶更新簡歷的行為屬于私人行為,有權利決定是否保密和向誰保密。而這種數據公司的存在,使得私人的選擇權被剝奪,私人的信息被動公開。
2 ]: T7 M5 e, p- P而直到今天,不少互聯網平臺對于用戶數據的態度也仍未到位。一方面是數據安全機制不健全,使得他人能夠輕易截獲平臺信息,另一方面,平臺本身就是不透明和毫無規則的,用戶對于個人的隱私數據只有理論上的所有權。
* W$ ^5 \0 Z F3 S8 Y' t# R0 k
' z0 s) }- p0 r! g$ ^2 ?0 _
4 G; B7 R' a4 W7 |利用大數據打小報告也極富隱喻意味。當你的數據隱私被他人用來主動進行二次加工、打小報告時,近現代社會中關于私人領域的建構也遭到了威脅和挑戰。而這,又是一個更宏觀但卻更緊迫的時代命題。9 X; Q( r! C" z
: `2 f1 R# }/ b& e) g' l3 O$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