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曉昀 于 2018-10-12 17:23 編輯
微信圖片_20181012171832.jpg (25.02 KB, 下載次數: 7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10-12 17:19 上傳
作為汽車業的“新貴”—蔚來汽車,目前的現狀就像是當初的特斯拉,它們都在虧損的情況下,完成了IPO。不過,蔚來比特斯拉“進步更快”,相比特斯拉花了7年時間上市,蔚來卻只用了4年。
與此同時,國內還有更多的汽車業“新貴”正在加速奔跑,以期追上蔚來的步伐。比如云度、電咖、威馬、國能、車和家、小鵬、奇點、游俠、前途、正道、零跑等等。
依靠新能源、互聯網概念崛起的這股造車新勢力,一直引領輿論的關注。其中,特別是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有關“智能汽車的核心在于運營,而不在制造”的言論引起業內嘩然,雖然事后他請求媒體關注其前后語境,但是此言論卻早被化為各種解讀。
事實上,“運營>制造”概念在這些汽車業的“新貴”心目中,究竟是否確實存在,無法揣測,但有一樣是肯定的:這些汽車業“新貴”中,有些公司根本不具造車能力,而是依靠所謂概念創造出一種汽車視覺,這種汽車在圖紙上,或者在樣車中,呈現出一種極強的設計感。當然,不管這些新車如何漂亮,最后還是面臨一個不可繞過的現實問題,那就是如何制造?
有趣的是,多數汽車業“新貴”在向公眾透露自己的OEM工廠時,態度上不僅曖昧,且極為羞澀。但是,這一關總是要邁過去的。
上市之前,蔚來終于透露了自己的工廠是江淮汽車。那么,江淮汽車為什么甘愿為這個當初只有一張“PPT”的公司造車呢?原因只有一個:江淮汽車希望通過新增訂單,提高其業績能力。
根據2015-2017年的財報,江淮汽車營業收入分別為464.2億、525.3億、492.0億,而凈利潤分別8.555億、12.15億、2.373億??傮w上呈雙降趨勢。另外,在今年7月品牌汽車銷量排名上,江淮汽車僅列全國第22名。
因此,在當前各汽車公司為市場份額的激烈競爭下,江淮汽車要在短時間內獲得上升空間,機會不大,而通過為汽車業“新貴”做OEM代工,則不失為一種增加業績的新途徑。
只要蔚來繼續發展,甚至發生了商業奇跡,并且繼續和江淮汽車合作,江淮汽車的OEM業務就將因此產生巨變。那么,江淮汽車是否因此成為汽車業的“富士康”呢?并非沒有可能。
之前,類似小米、OPPO、vivo這些手機概念品牌,曾經就是通過將制造外包,自己專注于品牌、運營,走上了成功之路,而它們背后的富士康、藍思科技等也因為巨大的訂單,在OEM中享受了利益。那么基于“蔚來+江淮”汽車代工模式,會不會成為下一輪中國汽車業的常態,甚至催生出一家汽車業的OEM巨頭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