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起蝦, 大家伙最先想到什么? 是夏季攻占全球的小龍蝦?
; n9 F8 \7 m+ D( Z( h9 @+ c
e25878af3fbc7893d529529ffa4897f5.jpg (56.46 KB, 下載次數: 9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7-16 14:11 上傳
還是白石老人以假亂真的“天價蝦”? 4 i$ L6 N6 c. |! o6 q* v4 g) d
在日本,有這樣一位80后木雕天才——大竹亮峯,竟然用最普通的木頭,雕刻出逼真到讓人驚嘆、每一個關節都能活動的伊勢蝦! u0 Y; x5 M7 }8 p0 H# ^: h9 s
伊勢蝦,又叫“伊勢海老”,是產自日本伊豆的頂級龍蝦。因體積壯碩,外殼如盔甲般堅硬炫目,蝦肉透明鮮美多汁,一度是日本長壽和權利的象征。卻在小哥哥的一雙巧手下,被完美復刻。 & \1 t1 w k8 u" w% s; M- u
還原度百分之百!
, b% v9 p6 I, Y
l M3 J; a6 g+ l! T( f. {& M
不僅外形上惟妙惟肖,刀工更是“變態”細膩到做出 蝦殼的每一寸紋理。 3 i4 }" i- ?9 s3 b* q
( ]# j \0 }9 T
吃過龍蝦的朋友都知道,龍蝦關節之多令人抓狂,連剝起來都費勁。 * O" U% C$ a- u& O( |7 r
而當年只有25歲的大竹亮峯,卻不僅精細刻畫出每一個關節,還能讓關節與關節之間縝密銜接,每一處都能動! “給大神跪了!簡直是伊勢蝦本蝦了!” 8 F5 D$ g( I, d( Y. R
: y( b4 E# R1 E2 f
: C1 S7 }5 n7 g+ z% v
龍蝦刺身了解一下? 此“蝦”一經問世,便在日本引起轟動。大家無法想象,一個如此年輕的小伙子,竟能把木雕練到如此爐火純青的地步。 & z5 R, @( C& W; g# w, m" H& g
0 \( v- h& k8 w/ ?' [. j* ?0 E, @作品《蟬蛻》 而這一切,已經不是單靠靜心就能完成,而是大竹亮峯一直以來,對手藝近乎偏執的死磕,和始終如一的熱情和堅持。 ) w! }5 ~) w$ a
大竹亮峯,1989年生于日本東京,從小就很喜歡刻木頭。當同齡人都選擇律師、醫生等高大上的職業時,他卻義無反顧地跑去京都傳統工藝專門大學,學習自己最喜歡的木雕專業。 * {$ K. [1 ]3 y
. {0 l. I9 B% z# x+ @" t! z
6 D7 L' H) J( y% q( Q
作品《會動的竹蜻蜓》 一次偶然的機會,大竹在網上看到用“自在置物”手藝做的蝦,其細膩逼真的程度令他震驚。 6 w9 V# I3 ]7 y
作品《沖繩鹿子蝦》
, W$ T4 _4 ^& {4 V4 ?# \) W5 P
【自在置物】是日本金屬工藝的一種。以鐵、銅、銀、紅銅、等金屬板為素材,制作出龍、蛇、鳥、魚、伊勢蝦、蝦子、螃蟹、蝴蝶等動物的寫實模型。
) j* g% S) m4 g. s0 `& H
其最大的特征是像實物般完全可動的甲殼及關節構造,數量繁多的零件、復雜的組合方式以及細膩的內部結構。 大竹靈光一閃:為什么不把這種金屬工藝運用到木雕上試試呢? 3 Z) D$ a0 S3 D5 Q7 o" F
5 T2 ?! O) A8 w2 Z
作品《饅頭蟹》 想起來簡單,做起來難。金屬有其特殊的延展性,制作起來可操作空間大,但木頭卻是極易斷裂,稍有不慎就要全部推翻重來。 : c) e% I7 ~4 r G; r* { z" k$ L/ ?
, L) K4 E/ t( u; O- L9 W1 @$ f% w
前有齊白石為了畫好蝦,不惜在案頭的水盂里養蝦,以方便隨時觀察蝦的結構,形態,以及各種運動時的變化,成了遠近聞名的“蝦癡”... 今有大竹亮峯,為了能把蝦蟹等雕刻到極致,每天著魔一般沉迷其中,幾乎成了半個動植物專家。 6 x. i* q7 E8 F/ M
他經常一個人,泡到水族館、水產店···甚至在吃蝦之前都要先細致觀察一番,一只蝦有多少骨節,不同蝦的蝦殼紋路是怎樣,面包蟹的眼睛有多大,大竹亮峯早已了然如胸。 % n/ u! n6 a( w1 |$ x7 j9 W* z
無數次嘗試、失敗,無數次推到重來。大至220厘米、小至4、5厘米,逼真的動物肢體和關節,成百上千個指甲蓋大小的零部件,手工打造的關節自由屈伸、活動自如,常??痰诫p手破皮、抽筋...
; w8 @" |8 t1 M! i. a B: O
% x/ N# T: f' k5 U r1 f7 J
然而就像《莊子》“目無全?!敝姓f的那樣:“我所愛好的,是事物的規律,已經超過一般的技術了。 開始我宰牛的時候,眼里所看到的沒有不是牛的;三年以后,不再能見到整頭的牛了。 $ Y* t* G, ~$ ?# J, b
饅頭蟹的每個關節不僅能活動, 夾子還能夾起物體來 做任何事,只有心到、神到、手到,方能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 k. d: V1 b# Z6 |
除了單個生物作品,大竹亮峯還開始探索更多美的可能。 《蜻蜓》,用世界上最薄的和紙,和竹子雕刻而成,,輕輕地落在一株枯荷上。 0 [4 D) b6 E7 ~4 W8 D
$ w4 [. ? U/ K& F% j3 `/ K# z
如不是親眼看到,我們無法想象,在薄如蟬翼、幾近透明的紙上,還能刻出如此精細繁復、逼真到不可思議的花紋。甚至連作為背景的蓮蓬,都被用心地刻上了可以活動的蓮子。
( {4 h ?3 E S& g4 x5 N
2 }: }* o# e/ M; i5 u5 ~; F
亭亭玉立的《竹水仙》,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 p; R- a7 {1 D9 Q
好像隨時都要隨風起舞,美得讓人忘記了呼吸,靜靜得站在那兒,就已經不可方物。
1 [& y, D/ x; p* w4 m
" F. G# S. H0 Q" U+ K7 j- H
大竹亮峯卻不滿于此,他一次又一次地突破創新,不斷挑戰自己的極限,竟讓它成為了世界上唯一一株、能開花的木水仙。
( ~9 K/ Z5 s2 w1 Q) _, J" Z
手藝人的光鮮都在作品上,手藝人的清苦卻藏在作品后。經常會有人問大竹,每天都跟這些木頭待在一起,你不會覺得很可惜嗎? 大竹卻總是回敬一臉詫異:怎么會覺得可惜呢?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你永遠不知道會有多酷! ) S3 x' u, W0 ]: M& u
* S9 \) u' @+ d q; ^4 ~$ Z
! Y: e7 ^6 C& W9 s/ ^- Y/ P
- A) Z) @" J) R; ?* ]' f6 h
, I& _, _/ q/ ~9 l" _. }9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