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而為人,我們幾乎每天都會質疑自己的決定。
, e- k6 z( t' G( h' ~
" @, d( H! K7 ?+ U* d這個專業是我應該選擇的嗎: f" n6 ^, r# i+ M
/ s8 g7 ^9 V' A# | _ l我跟這個人在一起是明智的嗎?3 }" q3 x& Q3 y1 o# }: q
! T3 c$ n( j6 X# r
我跳槽的決定正確嗎?
7 t4 d! [, l! o: Z- ]6 `! Q& \, p/ E$ K
一方面,我們總是會為了選擇A,而不得不放棄B的機會成本心痛不已,但另一方面,自我辯護的本能又讓我們不愿輕易承認決策的失誤。因此,我們也習慣用“別多想,只管干”的雞湯輕飄飄的把日常的自我懷疑遮掩過去。
. v6 Q: z N P" i R$ K- L x' \( V% I& _8 j8 Q4 C
誠然,對于每個人來講,判斷選擇對錯的標準都不一樣,但同時,也的確有一些可供參考的衡量標準,可以幫助你更好的做出選擇,下一次自我懷疑時,不妨先問問自己這三個問題。
* N z# z5 ^6 g: x
4 c% E. q# D4 P1. 我做這件事,是出于內心的選擇,# `0 z* b% k* G6 b
8 a( D3 ^+ }, w B0 Y還是迫于社交壓力?
6 Y2 f9 c, [- D( d6 e0 P7 x: t9 T: a: y
我曾經跟一個讀者聊天,她在廣告公司工作,工作強度本來就大,可她還報了MBA,每周末的課程讓她痛苦不堪。別說跟男友約會了,就連基本的睡眠時間也無法保證,她找我打聽有沒有什么高效的學習方法。
v, }* l6 W0 ^. S2 f% m( X! u4 @4 f" K9 w; c
我出于好奇問了一句:你為什么想讀MBA?今后準備往管理崗上發展嗎?
1 |4 n% U- `+ R( W' p7 y
9 U$ d$ d: w& t& x7 \沒想那么多,她撇撇嘴,今后的路怎么走也不知道呢,就是同學聚會的時候發現別人都在學東西,那我也不能閑著啊。* M: h$ O( B. h+ b; s2 y$ D# ]
' v; }* k* ~- m- g5 E我瞬間就明白了她如此糾結的原因。因為不喜歡,所以無法全心投入,因為不知道讀了有什么用,所以意興闌珊。( ]$ K% W, R3 f; A, r! ?5 W
/ r( i" {3 L4 W) M9 ?- @3 C O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做“焦慮性防御”,它指的是一個人在極度焦慮狀態下所做出的選擇,無論看起來多么正確,其實都只是對焦慮的抵抗而已。
o6 h0 Y1 n) u! a" }6 O8 f- c) R
* ~ k( k" C7 B B2 F( N4 K而在這個時代,我們面臨的社交壓力空前巨大,無論是“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還是“00后小姑娘靠寫公號月入十萬”,都在迫使我們一遍遍的自問,那我該做些什么呢?
' I" f; l- p1 `" v
# G4 u" Y$ Y6 W6 T, n人在焦慮狀態下做出的決定,又往往是脫離實際的。你從沒健過身,卻要學著別人每天十公里加一百個俯臥撐,堅持了不到三天,就會因為全身酸痛而打起退堂鼓。你沒有理財經驗,卻跟風別人買股票玩區塊鏈,妄想一夜暴富,結果卻血本無歸。1 _( `' T' J1 k; J; a
. t$ I9 S1 R: R
可如果你是出于自身的需求想要健身或者理財,你還會這樣做嗎?/ }% p$ D. ?% O5 L
2 t5 { U) Q4 ?( g5 \5 v. [/ g你會一步步的先調節自己的身體狀態,先了解一些基本的金融知識。因為你的目標只是“讓自己變得更好”,而不是被焦慮驅使下的“我要趕上誰誰誰”。9 P$ T. D' m. N9 N$ |
" l7 x) C) B; K. b1 t+ }
另一方面,你可以問一問自己,如果我在做的這件事不能讓別人知道,我是否還會去做?+ o% e9 s" ?- ~. u- F- Q1 N
# ^& e& W# O5 X- D* N& `4 o1 t" g$ u
如果不能在朋友圈打卡背單詞,我是否就會打開淘寶和王者榮耀?如果不能曬出自己的讀書進度,我還會堅持閱讀嗎?- V t, ~" _) G& |. ]/ K, K
6 O* j# n4 Y8 z
不被焦慮和炫耀裹挾的選擇,才真正屬于你。
' ]4 `8 v) P) q6 {: a: l
* \8 c% u3 ^3 ]& G# y2 E! t4 I2. 做出這個決定,我會損失什么?
7 K, G% _. p2 c0 O" ]! F% O, I1 D
我是否能承受這樣的損失?' V% V, ?. s1 J
, z* _; r- u' a" D3 m" e" i
由于機會成本的存在,我們的每一個選擇都必然伴隨著失去。你選擇去讀MBA,就沒時間跟朋友逛街;你選擇了一份高薪的職位,就意味著會失去很多的閑暇時間;你選擇了一個人作為自己的伴侶,就無法同時在選擇其他人。
& Y9 @# h9 s. [2 I! @
( q; v' r1 D6 j% d2 _% e# A& b當你做出選擇時,你必須清楚的知道自己要先失去什么,自己能否應付這樣的失去,才有機會去換取自己想要的結果。
( U& A. x: T" H) E' @* L8 d3 z6 @; ^* y' j' Z$ f
我有兩個朋友,同時被派到海外分公司進行為期一年的學習,姑且稱她們為A和B吧。
, l- g* e" e. x: z3 p$ {; |( w+ M3 }1 x& Q" e
剛開始的時候一切順利,可很快A的生活就開始出現了問題,飲食不習慣,沒有可以聊天的朋友,男友也因為兩人長時間不見面開始愈發冷淡。+ E3 U6 M) X1 k8 X# |
2 e# Q" y2 N. B8 ?0 R: Q+ a每次跟A聊天,都能感覺到她度日如年的痛苦,可同時出發的B,卻依然是樂呵呵的樣子,有次我實在忍不住八卦,問她,難道A遇到的那些問題,一點也不困擾你嗎?
4 y. O( j$ p- L
) Y$ a$ ?0 v$ _; ]' R+ ?! x還真沒有,她秒回。
8 ]! h. ?2 w U; z& L9 M- K# X; ^! }3 t; U( {: ]) M
我走之前跟男友約好了,兩個人都給對方留出一段固定時間,每天無論多忙都要視頻聊一會兒天;跟同事沒辦法聊,那就自己寫日記排解嘍;我走之前專門回家去學了幾道菜,吃不慣的時候就自己做飯改善一下。9 J1 z% |, D" O/ U9 W K! f
$ w. `1 W# a5 v
我立刻發現了兩人之間的區別,A出國前滿心歡喜,卻完全沒考慮到出國之后可能會遇到的問題,而B是考慮到所有可能,想好了解決措施才出國的。一旦遇到事,A是會顯得措手不及,而B則游刃有余。
# m( u5 ` V C9 s l/ U2 \* V/ v- H
做好最壞的準備,仔細考量你的選擇可能會伴隨的損失,權衡自己的承受能力。3 G3 X+ I/ {1 }$ J& a
5 _. g, V3 N; @* ^* N9 z
如果你想分手,就做好一個人生活的準備,別等到真的一個人時,才發現自己什么都不會;2 o9 M& `8 D" \: h$ H" \
$ @5 r+ P* j8 s& _3 V- o* ~
如果你想裸辭,手上必須有足夠的過渡資金,來應付兩份工作之間青黃不接的日子;( ?: j6 u- v: s4 J& X' c3 [) q4 Y4 B
, J s1 x8 r' s) k6 |9 q" ]
然后,才能向著最好的可能去努力。; l. \2 \! l) u
0 I4 G ]% O% b" n0 w8 f3 T1 J
3. 你的選擇能夠給你快樂和力量嗎?
1 e. x& F9 a4 H4 `' y5 o' i: n2 A
我非常認同這樣的一句話“你真正喜歡的東西,是不需要用痛苦來堅持的”。# u [& q" ]# c5 J6 `# q
( \! }$ S) u' [6 `
這并不意味著過程中不會出現痛苦,而是無論多么難,多么累,你咬著牙做完之后都會獲得巨大的滿足,是那份滿足和成就感在支撐你前行,而不是痛苦本身。5 Q3 P- H# f9 s9 {
! k% q6 X S" w' u
夜深人靜的時候問問自己,我的選擇,究竟是在賦予我力量,還是在消耗我的力量?它是否能讓我愉悅,而不是疲于應付。: C7 U2 }. A3 r5 [- {
: }9 J4 @, ^; {5 y這是個沒有人能夠替你回答的問題,但這個問題的答案,也決定了你在這條路上能走多久。3 G) ^7 l) W3 d" n
$ w2 Z" z9 O: T" u, i4 z- T
選擇讓你滿足,讓你快樂的事,即便它也會讓你痛苦的齜牙咧嘴苦笑著罵爹,但喜歡是掩不住的,黑眼圈雖重,眼里卻有光。' H$ u% F- l/ Z
) X' X# g0 V5 N! s( @
最后,這世界上從來沒有一開始就是對的那條路。; n b6 h% m# Q
- [' b8 T/ Y( v3 ?+ F. B
是你先選擇了它,然后才把它變成正確的。7 R* J" l. ?# v* q5 V) X
" {. m2 H; _) k
文/陶瓷兔子
" e+ F; W2 ?& R* P
+ h% N- b5 J5 Q5 O/ L* E# e0 f%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