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8598|回復: 30

沒錯,貴校99%的就業率是假的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18-5-12 11:10:29 |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6 S+ [2 ?/ \5 M* Z/ P
還記得高考填志愿時許多高校對外公布的招生簡章嗎?里面可能會寫著這么一句:“本校畢業生就業率90%以上。”當然,可能有些學校也會在招生簡章中用93%以上、96%以上。不管這些數據看著有多么美好,我們還是經常能在新聞報道中聽到“史上最難就業年”這樣的描述。那么,高校為什么還要在就業率上做文章?就業率這一數字背后還折射出了哪些問題?
" a2 Q# J4 V+ [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浪潮工作室”(ID:WelleStudio163),作者:伍陸琪。
. }/ R: T' E9 k# j
2013年,699萬大學生畢業了,次年被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年”。次年,畢業生高達727萬人。本以為沒有名頭安在這一年時,媒體又適時地推出了“更難就業季”的稱號。
+ n0 y, ^: p* B9 W
畢業浪潮中的莘莘學子面對這兩個名頭時,可無法像媒體那般一笑而過。畢竟,找工作的是他們。但就在被求職折磨得奄奄一息時,學校又傳來了消息:本年度畢業生就業率達90%以上。
2 g9 Z; Q6 T3 A" q1 @+ N! {
這當然讓學生們憤怒。不光是因為有人是那未就業的10%,更是因為那90%的就業人士中,有不少是“被就業”的。他們或讀研深造,或出國鍍金,或在家待業——美其名曰自主創業。但這不妨礙學校拿他們濫竽充數,抬高就業率。

4 q& @0 [9 W8 k5 c3 ^9 r
學校為什么這么在乎畢業生就業率?為了就業率過得去,學校做了那些“努力”?畢業生就業統計存在哪些問題?
8 h0 p# ?9 e; w  P* d
擴招,把就業率寫入大學的基因

0 W' U$ g, v% v" y, Q8 @5 |; N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廣州大學松田學院“綁架”了學生的畢業證,讓他們拿就業證明來贖。曾幾何時,中國的大學不需要為近乎百分之一百的真實就業率操心。" D; |3 s8 M. |3 o+ O# y
$ u. y: ?# N3 w& \( }3 `( A
國家有形形色色的分配政策,學生還沒畢業,就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 n* X  a" S6 T6 @& p
比如國家指令性計劃就規定,當湖南的煤炭學院想引進北大畢業生時,就聯系煤炭部,向北大要人。領到指標的畢業班級必須出一個人頂上。這個名額通常落到本省人的頭上。被選中者高興也好,無奈也罷,只能拿著學校開的證明,乖乖報道。

' r) v- v6 u; R" I9 D* V  D
2016,山西太原,千余企業招聘兩萬崗位,應聘者僅有數千人,求職者搶手程度堪比八十年代 / 視覺中國
7 }: x% C# h, o6 h

) v9 e! c" a" Z7 W
就算錯過分配,還有別的方式給大學生找工作托底。1985年,《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發布,確立了畢業分配劃分出“本人選報、學校推薦、用人單位錄取”的制度。求職過程中,大學生就連“考慮考慮”這樣的答復都很少聽到,一般都直接錄用——畢竟天之驕子。
6 Q7 Y1 }( C# q; H- E
但事情很快起了變化,整個九十年代充斥著大學要不要擴招的討論。這些原本停留在紙上的東西,被巨變的環境變為現實。
: ]8 _: i. M( ^( j
1992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率高達14.2%。此后逐年下滑。中國陷入通貨緊縮的危機中,以致于1998年年底的經濟會議很沒信心,把1999年的預期經濟增長率定成保8。

9 ?$ R" i  k5 o
屋漏偏逢連夜雨。九十年代末出現下崗潮,幾乎每十個機關工廠職工中,就有一個被迫離開。特別是國企密布的東北。一時間,滿街都是修自行車的人——他們都是從機床廠被下崗的工人。累積到1999年,全國有2300萬人待就業。
& u2 Q: B7 S' v- R% S& l/ k1 l
2018年,長春,街頭依然有下崗工人在打零工謀生 / 視覺中國
3 P# \9 k" A; F6 H1 Q  q

" j  w* N2 `) L* `% T; f7 m( b! Z
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學擴招迫在眉睫,以期一石多鳥。

4 X4 O% Y& H- C9 U
當時全國居民存款余額近6萬億元。大學擴招則能讓各個家庭心甘情愿地掏錢:學費、食宿費、交通費、書本費……教育產業稱得上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帶動其他行業,一舉走出低迷的經濟。同時,大學擴招還能吸收一部分人,延緩他們與失業人口搶工作的腳步。
0 }( S! |0 P. i7 v0 A
正巧,1998年 11月, 亞洲開發銀行駐北京代表處首席經濟學家湯敏——后被稱作大學擴招之父,以個人名義向中央寫信,提出《關于啟動中國經濟有效途徑——擴大招生量一倍》的建議書。

' f( g8 u8 Z! E8 V, S  t3 l8 T
民間的呼聲越來越高,年底,官方順應民意推出《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計劃》。次年6月,《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共同確定了到2000年時高等教育入學率達到11%,2010年時達到15%。

) l% W* {) W  _2 Q& c
1998年全國大學共招了65萬。但到了1999年就招了159萬。要是把大專院校算進去,1999年的高等教育入學人數達到了745萬。大學生數量的增加遠遠超過經濟發展的需要,這為“一畢業就失業”埋下了禍根。
6 }4 h3 \% T1 E3 Q' H  G
2018年,江蘇省南通市舉辦“三八架金橋·春風送崗位”女性就業援助專場招聘會,卻吸引來不少男性求職者 / 視覺中國( I2 \2 f, {, H
% \. R& \7 u1 f& w" I- Y9 R% \
大學生無法就業,意味著沒有通過市場的檢驗。對學校來說,這意味著培養環節出了問題。因此,就業率就成了每個學校關注的問題。但聲譽問題還不至于讓學校鋌而走險,在就業率上造假。真正讓學校惡向膽邊生的,是接下來的事情。
/ n* f8 c+ _& Q# x5 i0 @, u, G# p) b
抓就業率,是行政任務

% q* Z' i% Z( n5 `# _0 N
早在1999年,國家就公布了部分大學的就業率。為的是方便是社會監督辦學質量。但就業率的第一次大考卻在2003年。

: q. I! S4 b8 l0 S
這一年的畢業生,來自1999年首次大學擴招。他們的成敗,是大學教育質量的晴雨表,更能反應擴招這一長期政策的成敗。尷尬的是,2002年的畢業生就業率達到80%。到了2003年首批擴招的212萬學生畢業時,就業率下滑至75%。
9 |* ^, B9 y3 ^+ m8 K. E0 p* m1 T
現實驚醒了教育部。2004年,教育部發布了《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這項計劃對中國高等教育體制的影響相當深遠,最核心的莫過于將畢業生就業率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 k+ W; W1 Z/ w& f. g
2013年,江蘇南通的一場大學生招聘會放言“這是求職者參加的最后一次招聘會” / 視覺中國
5 {" g" g1 `& ]/ T& x  x

2 D# {) ^' F6 U$ z
文件的第六節提到實施“促進畢業生就業工程”。它明確表示“把就業率和就業質量作為衡量高等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教育部規定,連續兩年就業率低于50%的高校,要控制其招生指標,相當于黃牌警告。要是連續三年都低于30%,就要吃紅牌,只能減少招生,甚至不準招生。
4 V) w' t4 G5 i' y
禁令高壓之下,地方緊忙用更嚴苛的政策跟進。比如2004年廣東省規定,連續三年本專業初次就業率低于全省平均的高校,就要由平一指先生來設置專業——想增加一個新專業,就要忍痛撤掉一個舊專業。
4 D; H" t4 n% {9 x/ A# W. w3 W; A' s
相應的,大學的發展就被死死綁在畢業生的就業狀況上了。更嚴肅的是,畢業生就業率成了“經費劃撥的重要依據”,這下直接捏中了大學的命門。自高校擴招后,大學生人均教育投入維持在16000元左右。但學生及其家庭的支付不了這么多。學校想運作下去,就需要國家生均補貼7000元~11000元。
$ o9 @& J3 C! K3 F& t# f7 r7 z* M
2017年08月06日,安徽省蚌埠市,哥哥徐文和弟弟徐武考上大學,徐武的班主任交給了他一份申請當地貧困生入學補助的申請表 / 視覺中國
4 T" q3 g" t  W( X9 r5 n1 q, s0 X
6 S1 X' h$ g4 v% _( C; g& ^
有求于人,高校自然把教育部對畢業生就業率的要求當成圣旨。江西某高校給畢業生下了死命令:5月10日前把勞動合同交到學校,否則就拿不到畢業證。

* [5 D- \2 J" v  x
無獨有偶。春節前后,上海的某S高校的大四學生的勞動合同簽約率不足20%。掙扎到5月1號,簽約率也不到40%。但神奇的是,就在忙于論文和答辯的畢業季,勞動合同簽約率會狂飆突進,到7月1號前升到90%。毫無疑問,這些數字都摻了水。

5 H6 a! m# s- T; ~" \; ]
為了賬面數字好看,一些學校絞盡腦汁,游走在法律的邊緣。
! r3 x5 K6 W+ P
畢業前夕,學校會恫嚇學生,如果沒有簽合同,檔案有可能遺失。詐唬之后給出解決方案:先找個地方掛職,給檔案一個落腳的地方。畢業生雖然與一家公司或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檔案隨之落腳,但是學生并不需要報道、上班。這樣,學生能得到教委派發的派遣證,證明已經就業。
: S1 `  W" [6 N' t
2013年,杭州,學生帶著檔案袋參加招聘會 / 視覺中國
7 J, p! u) N' k; r
) M5 d' P: o, E, m5 W/ r& G
要是學生找不到掛職單位,學校還會拉兄弟們一把。西安歐亞學院的就業率常年維持在90%以上,但背后卻大有玄機。2006年,該校老師經人搭橋,讓陜西凱建機電設備有限公司招了7個學生。但無一人真正去上班。更烏龍的是,一家位于居民樓頂的影視工作室,原本只是個夫妻店,但卻一口氣雇傭了16個該校學生。
6 n2 [0 @% v2 D) T7 p
學校高壓政策之下,學生們只能抱團取暖。廣州某大學的一位男生,自己弄好了一摞蓋章的就業證明,發給同學們,好讓他們從學校換來畢業證。

) s; ~# C  X. R* K' v
更可氣的是,學校把學生的就業意向也算作就業率統計進去。北京某高校在4月和7月分別下發就業狀態表格。雖然只有7名同學簽約了工作,但統計數據顯示,就業率卻高達90%。因為大多數人都在那份表格中勾選了有就業意向。

) u  m; `2 E6 G8 H
就業統計方案問題多多

* i6 a6 |- K1 a; y% f. F5 B
2004年,以上海交通大學為代表的60多家高校和科研機構,聯手開展統計方法研究,制定了畢業生就業率統計辦法。分為以下六種類型:
6 X7 z5 _2 a2 F; I2 t- x3 E* l
第一種是和用人單位簽訂就業協議書,學校蓋章后算作簽約率。第二種是簽訂勞動合同,算合同就業。第三種被稱作靈活就業,包括了自主創業和自由職業等形式。第四種是讀研。第五種則是出國留學。第六種則是定向委培生返回原單位就業。

  P" a$ Q: y2 q0 p7 u- S
2013年4月12日,重慶大學運動會開幕式現場,留學生表達對中國的熱愛。不知道在他們是否被各自的祖國算作就業 / 視覺中國
9 `' D. Y$ C7 \' ^

# k- L! G$ n  s7 o
這套統計方式沿用至今。其有諸多不合理之處,也難怪會有學校造假。
% e' P" j% N" t, T. `" p* G" ?/ q
首先,這套統計方式將升入碩士和出國讀書納入就業的范疇。要知道,按照國際通行的標準,這兩者只能算作單獨的選擇,不能和就業混同。

" F# J3 q5 u2 |1 k: @) V
近年來,讀研的比例越來越高。211工程高校的升學率超過30%,985工程院校的升學率則在40%以上。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近十年來,本科生升學率均值約為20%。
/ q( \' P' v/ `' K! P9 \. g4 S
雖然沒有詆毀考研的意思,但校方將深造和就業率混淆,無疑是國內大學考研浪潮的推手之一。大學為了緩解一時的就業率壓力,鼓勵學生考研。本質上是在制造隱形就業人口,把皮球踢給三年之后。所以當武漢發布就業率統計時,僅僅因為把升學率單獨拿出來,就上了新聞——太難能可貴了。
: I" b$ g6 t  w* P3 d$ W8 t$ U$ I
其次,統計就業率太匆忙,不利于學生的職業發展。由于畢業生就業率事關大學的經費和運作,學校難免對不就業的學生采取強制措施。而臨近畢業,學生既沒找到工作,又不愿意造假掛名。
9 s8 _. s0 E& c- G1 X& `; q& q4 a) U
2012年,南京,某學校宣稱總就業率均在99%以上 / 視覺中國
' y  _' _7 [9 J; s4 y3 Y; W

' H( C3 t! z( B% ~4 X. \  ?* ^
萬般無奈之下,必須匆忙找一份工作來滿足學校。而近幾年就業形勢日趨嚴峻。2004年時,大學畢業生找到一份工作平均需要185天,到了2009年,則需要230天。算下來,即便整個大四參加招聘會一場不落,也未必能進入心意的單位。

5 C& A8 O6 {5 C- }
求職時間短,學校逼迫急,以致于畢業生難以找到滿意的工作。2016屆畢業生中,211院校畢業生的半年內離職率為14%,非211院校畢業生的半年離職率高達26%。匆忙離職無疑是職業生涯的污點,對日后的發展也不利。

8 X" e/ W  i# ]2 Y
再次,這套統計方式沒有考慮到畢業生對就業質量的渴望。一個學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畢業后當然想去BAT做程序員,很少會愿意開網店。但有就業率統計逼著,許多人只能先在網店中掛個職。
  e* y/ B4 g; h8 f, k* Q
最后,也是最關鍵的,這套統計方式缺乏有效的監管,很容易造假。雖然教育部三令五申禁止,但不少學校依然堂而皇之偽造就業率。因為就業率只是個他們向上級匯報的數字。

* E( O% G8 r! {# c' I4 D
西北師范大學知行學院為了提高學校就業率,便引導學生偽造接收函,“隨便找公司,把章蓋上,反正是假的”。雖然過了接收函這關,但報到證和學信網上的就業狀態顯示為擇業生。這就導致“被就業”的五百多人兩年內無法參加公務員考試和事業單位考試。

" _3 n; U8 J5 l" O/ ~6 v
當然,最慘的還是為了贖來畢業證,學生從網上買了假的就業協議,影響前途。

  U1 i% _/ K1 {7 i0 X1 s
你雖然即將畢業,又沒找到工作,更不去深造,但不必擔心學校會對你“下毒手”。畢竟還有靈活就業這一選項。六月結束,你大概率會簽一張自由職業就業書,被只有自己能罵的母校踹出門外。
/ p2 ]* q  r/ y5 C0 G; B$ {
8 ?: \6 i5 R% ~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表于 2018-5-12 11:21:25 | 只看該作者
有的大學要拿公司證明,證明你找到了工作才拿畢業證,很多學生為了拿畢業證只好開一個假證明

點評

造假,從畢業開始...  發表于 2018-5-12 11:22
3#
發表于 2018-5-12 11:26:35 | 只看該作者
我經歷這種恐怖的 畢業就失業的時期  回家玩了幾個月

點評

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 學校專業的學習與職場就業脫節嚴重。倒不是說責任在誰,但學校首先得承認這個事實,而不是一味弄虛作假,掩蓋真相。  發表于 2018-5-12 12:53
4#
發表于 2018-5-12 11:28:33 | 只看該作者
那種電話銷售最喜歡剛畢業的大學生,工廠因為工作環境,連個大專生都看不到。

點評

其實現在好多五軸機什么的都需要高端的人。還有設備維護檢修。  發表于 2018-5-12 13:02
現在大學生畢業幾乎鮮有意愿下到工廠一線了  發表于 2018-5-12 12:55
5#
發表于 2018-5-12 11:38:25 | 只看該作者
我畢業是也是敲了個企業的章,那時候還沒過試用期

點評

你這算可以了。畢竟在試用期,有很多是直接弄個假的實習證明完事  發表于 2018-5-12 12:57
6#
發表于 2018-5-12 12:43:02 | 只看該作者
qq642446015 發表于 2018-5-12 11:26% j- i6 @5 d+ T( R& ]4 n* y# }6 L
我經歷這種恐怖的 畢業就失業的時期  回家玩了幾個月
2 d% s* E+ U$ F4 L% D+ x
那你這是小號8 h# ^* H+ ]; r: }' c& D7 z) u
7#
發表于 2018-5-12 13:24:12 | 只看該作者
學校統計的就業率不能參考,尤其現在這個社會。就業率的計算可能是真實的,但是,所去的單位合適不合適?學校不管這個

點評

就業率是用學生返回給學校就業處的用給你合同除以學生總人數。這個應該不會錯。但是,用工合同很多是假的。  發表于 2018-5-12 14:14
考慮到就業率里面有很多是應付的,就不可能是真實。即便你要說它是真實的,那也是一個充滿欺騙的“真實”。  發表于 2018-5-12 14:07
8#
發表于 2018-5-12 18:57:35 | 只看該作者
名牌大學,全國前五十的,或者專業全國前三十的,如果不挑剔的話,就業率99%很正常啊.
9#
發表于 2018-5-12 20:58:44 | 只看該作者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10#
發表于 2018-5-13 11:54:53 | 只看該作者
畢業那年,簽工作或者考上研究生的就不說了,最后還剩一些準備再考一年的同學或者沒簽的同學,學校會主動聯系一些“單位”,然后每天給你打電話直到你不受不了去簽三方,然后就被就業了,就業率就是這樣上去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8-13 12:14 , Processed in 0.078717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