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17209|回復: 46

談談機械工程師該是什么樣子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18-3-11 10:33:23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后由 zmztx 于 2018-3-11 13:38 編輯

主要想談談這個論壇里,有一些不理性的想法

1)XX專業是機械類還是電氣類,諸如這一類的想法
其實我接觸過的優秀的機械工程師,他們不僅在機械專業非常出色,其他方面也很出色。比如能設計電路(甚至在電類專業帶研究生);能編寫規模比較大的應用軟件;能畫人物畫,不比專業畫家差多少。
有人說,學機械的就是萬金油,哪都能抹。這話太有道理了。干機械的多數是做輔助工作,即不在純機械行業工作。想要做好工作,勢必要跨專業學習。這樣一來,何必非要分機、電,分是什么專業呢?

2)不愿意做實驗,或者不知道怎么去做
不止一次看到,問材料力學中各種“慣性矩”等三次、四矩該怎么算?問題是這種東西除了計算,難道就沒有別的辦法得到嗎?當然,學機械不會算這些“矩”確實不應該。即便忘了也該知道在那本書里找啊。就算是幾何形狀復雜,也該有個思路。
問題是,除了苦逼式的計算,還有做實驗也可以得到啊。精度差點可是能解決工程需要。
類似的問題,如加工精度、機構問題、等等
我體會,實驗能力差,還是基礎沒有打好,概念不清,也就無從下手。注意,實驗不是都要高級的設備【在鄭兆昌寫的機械振動中,有不少簡單實驗的方法,通過實驗得到矩】
有沒有動手能力,決定著你能不能混在機械行業

3)不著邊際的想法
機械是科學,也是經驗。它進步的歷程是繼承和發展
做夢想出一個前無古人的工藝,憑空從石頭縫里蹦出新的機構。那是不可能的。也不可能從根本上否定一種存在多年的機構。
比如,現在機械人關節用的RV減速器。先是中國工程師朱景梓先生,根據齒輪嚙合原理提出了一種周轉輪系方案,后來日本人改了零件,就成了現在RV減速器
還有,說諧波減速器被淘汰了。怎么可能?!就算有了更新的形式,也是在原有基礎上改進的。更何況在實際中反復證明是對的、可用的東西,它在某些應用場合可以被新東西代替,但不能徹底廢棄。

4)判斷是否為好工程師的簡單方法
看他會不會燒菜
好的機械工程師必定會燒一手好菜,不過能燒一手好菜的不見得都是工程師

評分

參與人數 2威望 +200 收起 理由
管理團隊 + 100 公眾號采用
老鷹 + 100 思想深刻,見多識廣!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表于 2018-3-11 10:41:03 | 只看該作者
逐條回復:
1、樓主講的是事實,但是造成機械工程師萬金油的原因是多樣的,萬金油固然好,但也不要否定一個只精通機械領域的工程師。
2、嚴重同意!!!
3、哈哈,想法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3#
發表于 2018-3-11 10:50:08 | 只看該作者
樓上又開始胡言亂語了
現在的問題連傳承都沒有,何談創新。先別說那些瘋話,把已有的知識裝到腦袋里先。
4#
發表于 2018-3-11 10:58:14 | 只看該作者
強烈贊同!1、機械、電氣、電子和材料都是不分家的,屬于傳統工科領域,在做項目的過程中,不可能只了解自己那一小塊,只有相互合作,充分為完成項目著想,才能在團隊中發揮自己的最大價值;2、質量、慣性矩,轉動慣量、抗彎截面系數、材料力學四大強度理論,互換性測量,機械設計手冊等這些都是機械工程師應該知道的基本常識,一個機械工程師,最少配備游標卡尺,螺旋千分尺,內六方扳手,一字十字改錐,高度尺,手電鉆,絲錐角鋼,粗細砂紙,酒精,丙酮等一些常用的工具;3、機械行業有經驗也有創新,就像最近幾年在半導體,液晶屏行業生產線上比較火的TCG零背隙滾輪齒條產品,新產品也是在原有齒輪齒條結構基礎上發展出來的新型結構,解決了傳統齒輪消隙的困擾!

點評

丙酮可不是常用工具,買丙酮要去police station 備案,TCG 加茂齒條啊 切割機用過  發表于 2018-3-11 11:14
5#
 樓主| 發表于 2018-3-11 11:05:1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zmztx 于 2018-3-11 11:13 編輯
魍者歸來 發表于 2018-3-11 10:41
逐條回復:
1、樓主講的是事實,但是造成機械工程師萬金油的原因是多樣的,萬金油固然好,但也不要否定一 ...

不著邊際的想法
舉兩個例子,是我見過的
1)軸承內環不圓,或者超差(小)。結果老板老板用一個鋼球挨個過一遍內環,當時基本都合格。然后老板美滋滋的說,我聰明吧
我直接告訴他,你他媽的就是一個奸商,而且是土鱉奸商。中國造為什么是狗屎,就是因為有你這樣的奸商。他到沒生氣,問這方法不行嗎?我跟他解釋了很長時間
面對這樣的事情,機械工程師該是什么態度呢?
2)10毫米的細軸變形。
一家企業專門給人家代工。工藝和材料,說不上規范,但也沒有太離譜。但有一道工藝我沒有弄明白:“燒料”
后來他們帶我看燒料的具體操作:將截好的材料,在一個泥巴砌的爐子(或者叫灶)加熱,大約是200°。然后出爐,埋到土、砂子、石灰混合后土里,慢慢冷卻。好像要幾天時間
我挺佩服他們的想法,估計也是什么人教的。
這道工藝,算是去應力。但肯定沒有經過相變,最多也就是是快速“時效處理”。
對解決變型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這些,算是積極想辦法了。比起空想、夢想好不少了。但是不合理,會出現不良后果。

點評

這個,人家就是要做時效處理呢?  詳情 回復 發表于 2018-3-12 08:40
6#
發表于 2018-3-11 11:22:12 | 只看該作者
zmztx 發表于 2018-3-11 11:05
不著邊際的想法
舉兩個例子,是我見過的
1)軸承內環不圓,或者超差(小)。結果老板老板用一個鋼球挨 ...

第一個例子,你就這么說老板,老板沒干你啊
7#
 樓主| 發表于 2018-3-11 11:25:54 | 只看該作者
猛龍D 發表于 2018-3-11 10:50
樓上又開始胡言亂語了
現在的問題連傳承都沒有,何談創新。先別說那些瘋話,把已有的知識裝到腦袋里先。

沒太明白你的意思
“連傳承都沒有,何談創新”。我倒覺得要理性看待“山寨”
如果說山寨就是簡單照抄,還做的粗制濫造。那是不好;但是說抄人家的就算山寨,那可是另一說了。自晚清開始到現在,中國工業發展不就是抄的歷史嗎。周恩來有一句話非常精辟:一學二改三批四創。如果把“學”改成“抄”,也許更明白
8#
發表于 2018-3-11 11:26:0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曉昀 于 2018-3-11 11:54 編輯

隨著時代的發展,同一個大門類的細分專業越來越多,也就是現在研究的方向越來越細,專業深度越來越深。但是專業研究的深度不影響專業研究的寬度,知識的深度和寬度從來都不矛盾,專業之間的界限也不會分的那么清晰和明顯,相反,相近專業的界限隨著科技的發展卻越來越模糊。比如,機電一體化、機械電子、機械制造與自動化,這3個專業機械和電氣、自動化的專業基礎課也學了不少,這就是為什么有些學機械的年輕人剛畢業想轉互聯網行業,那么順利。再看看現在的人工智能技術,機械和電氣誰也離不開誰。其實不光是人工智能,現在很多的機械設備的自動化程度都很高,都是機械和電子的綜合應用。

不管哪個專業都需要扎實的基礎知識,有了基本功才能在最基本的型式和結構上去創新。至于實驗(試驗),一般的民企投資不起,也不愿在試驗或實驗上花太多的時間,因為實驗(試驗)會產生時間成本、機會和市場成本,也就是耽誤不起,不是說民企不想做實驗(試驗)。國內有實力的民企也非常厲害,也舍得在實驗(試驗)上投資,但是,大多數民企因為實力問題,不敢在實驗上花費太多的時間,不想在實驗(試驗)上耽誤機會。

不著邊際的想法也不能完全否定,正因為有了某些天才不著邊際的想法,才有了創新。有一句話說的好:只要敢想,就能做出來。比如,有些農村的發明家,不是也一樣搞出來發明么?求同存異,才會百家爭鳴。
9#
 樓主| 發表于 2018-3-11 11:27:05 | 只看該作者
yangjunjie3 發表于 2018-3-11 11:22
第一個例子,你就這么說老板,老板沒干你啊

他不是我的老板,可他要叫我老師
10#
發表于 2018-3-11 11:34:09 | 只看該作者
zmztx 發表于 2018-3-11 11:05
不著邊際的想法
舉兩個例子,是我見過的
1)軸承內環不圓,或者超差(小)。結果老板老板用一個鋼球挨 ...

我在廣州花都一家小工廠看過,他們用一個油漆桶做的簡易爐子,底層燒上蜂窩煤,然后把沖壓模的模塊放進去燒,燒多久忘記啦,爐溫也沒想到去測,反正他們看燒紅啦就放到冷水里冷卻。問過他們干嘛呢,他們老板說讓模塊變硬點兒。然后我無語的走啦

點評

人家是小工廠,你不能要求人家小工廠有多么先進的檢測上班,人家沒有設備,當然用簡單的方法。  詳情 回復 發表于 2018-3-12 08:54
說什么呢?還不如不說  發表于 2018-3-11 11:40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15 06:24 , Processed in 0.075872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