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xiaobing86203 于 2018-1-26 20:56 編輯 $ L2 y6 L% `1 z; X) q
# r* L$ J9 e$ q* l" ^% }3 U; G" O3 a
從世界范圍來看,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各國汽車產業發展的戰略方向。主要汽車國家及企業紛紛加快創新驅動和融合發展,產業形勢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 , F; O6 Y: Y; }" o* ~4 m' L( o: F D
截止到去年年底,全球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超過320萬輛,2013年到2017年,年均增速45%,在歐洲挪威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占比已經達到26%,較早提出了禁售燃油汽車的動議。美國、英國、德國等國家市場的滲透率也都超過了1%,新能源汽車已經進入全球規模化發展的新階段。
$ K) m( q! y! X0 K l
二是跨國汽車企業加大電動汽車領域的投入,加強戰略合作,加速電動化轉型。 大眾、寶馬、奔馳、沃爾沃、奧迪等企業都已經明確電動化轉型的時間表,提出在2030年甚至2025年實現電動化轉型的目標。豐田、寶馬、雷諾、日產等企業分別牽頭成立了電動汽車聯盟,在研發成本的分擔、技術成果的共享等方面開展務實的合作。 * R* ^6 h; @6 \9 q* c4 {
從我國產業發展來看,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和保有量的不斷提高,產業發展進入了新階段。一些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也逐步凸顯。
; q1 I+ o7 Q( S; T
一是充電基礎設施仍然是發展的短板。我國現在車樁比只有3.5:1,隨著新能源汽車數量的持續增長,充電基礎設施結構性供給不足的問題日益凸顯,整體規模仍顯滯后。2020年規劃建設公共充電樁數量約50萬個,但是與同期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規模仍然不匹配,我前面講了3.5:1,這個本來就不太高,如果按照200萬輛2020年年產銷量和500萬輛保有量來看,和我們計劃所建充電樁的數量來看,不但沒有優化這個指標,還會進一步惡化這個指標。另一方面,充電設施的布局也不夠合理,公共充電樁的使用率還不到15%,可持續的商業發展模式還沒有形成。存在著運營企業盈利困難和消費者充電價格偏高的雙向矛盾。 2 ^, W7 t8 {6 r) w# K4 d% n9 d
二是政策體系仍需要完善。在貨幣化支持政策逐步退出的情況下,使用通行便利等后續接替的政策需要提前研究,抓緊布局。中央政府各部門之間,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支持政策的銜接還不夠充分。不同形式的地方保護主義仍然存在,部分城市設置地方目錄,導致消費者選擇車型空間大大的壓縮,造成了市場的割裂,抑制了發展的活力。 % Z# _$ D9 n8 l, c+ }! P
三是核心技術還需要進一步突破。從動力電池來看,高端產品與國外的差距不大,但產業整體創新能力還不夠強。在先進技術研發、產品的一致性保障以及國際化發展方面,與跨國企業相比,仍存在著不小的差距。從整車來看,我們真正意義上新一代純電驅動的平臺大多還沒有納入企業的研發計劃,已有的平臺大多是利用原來燃油車進行的改裝性平臺。燃料電池汽車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還在拉大,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創新體系還亟待完善。
( n. A" T" s: y- h: S, @0 U2 D
四是后市場流通服務體系還有待健全。在售后服務方面,不同品牌新能源汽車的質保內容參差不齊,電池以舊換新的政策也不相同,售后服務配套體系滯后,對培育消費市場也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同時,新能源汽車二手車市場評估標準的缺失,流通體系的不健全,車輛保值率低,影響新車市場的長遠發展。另外積分辦法已經發布,但是部分企業還面臨著較大的達標壓力,以2016年為例,123家汽車整車企業當中,有42家沒有達到燃料消耗量標準的要求。其中也有產銷規模較大的企業,不少企業在新能源汽車產品規劃布局方面,距離2019年和2020年積分比例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汽車企業要根據積分辦法中平均燃料消耗量的標準和新能源汽車比例的要求,盡早進行產品研發和生產布局,反應慢了,不僅會有經濟上的損失,還會造成發展的被動。 5 M0 v( r2 `& e' _2 P
所以,投資有風險,入行需謹慎,特別是新能源行業了,大批量得都不多。
$ s. s' b' d9 q+ z% g& k& ]3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