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G9 K- V* o/ N' _: r+ ]2017年我33歲了,在汽車零部件行業呆了10年。: w0 k, H# l, I8 \8 s; n
: d9 Y' W$ y5 n# m% i8 F
2017年大學10年聚會,同學們的性格一點沒變,只是多了些世俗和蒼傷。分別十年后,在大學校園重新聚首,很美好的回憶浮現眼前。" A2 [# ?, |1 A6 `- d$ r2 h/ ^
% z$ q( K, B/ p( \3 h+ j$ Z2017年,完成了工程師到管理者的轉變,蛻變的心理路程很崎嶇,但符合我的職場定位。
7 i) X' h3 N9 g, s! K4 H! Y
1 x ^1 g \/ Q7 h我的性格開朗,健談,喜歡文學、歷史、電影、地理、天文、物理,但對于機械設計這類純工科的專業,沒太多興趣,更喜歡跟人打交道。
* s+ w$ b9 o* @$ Z/ f) H' [9 E其實自己究竟喜歡什么,我是在2年前才知道的。
8 ~3 s% F7 S( j+ \* [
( y* w3 k( o6 U% t2 v5 c* }1 j大學專業是“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大學畢業后幾經周轉,進入了廣汽部件下的日企,工作7年。IE工程師4年,IE主管2年,設備經理1年。
6 b# ~0 X' m% |, i# @3 k- V雖說薪酬每年提升,但我一定會離開這個企業,自我感覺日企的壓力讓我有了些許戾氣,不開心。/ `6 B* ?! t( l0 \* v$ {; b
& g; W& m5 W( h/ k' N
之后順利跳槽到全球知名的德企,職位是高級工程師,薪水也翻倍了。這家德企高大上,完全符合我心中的工作愿景,半年后我順利通過試用期。好景不長,新鮮勁一過馬上就是對自己心智的歷練。當時的我自以為:各部門的壁壘嚴重,主管不作為,設備維修部門不負責,質量部門不監督,完全與我對德國企業的預期不一致,同時我跟周遭的同事關系緊張。對于德企的心路歷程,我總結再三,我自己的職場心態有很多缺點。1.日本企業思維的慣性太嚴重,我對職位看的太重;2.我的團隊意識太差,以高級工程師自居,覺得自己搞技術的就是牛;3.從心底沒有尊重他人。這些都是職場法則的大忌!!!所以在這個德國企業工作了1年多后,帶著滿身的傷痛和回憶,離職了。 }# c8 x6 l2 c7 N3 W% ]9 w$ p4 u/ ^
/ x1 ^8 @, v3 U, Z* g
一個難得的契機讓我跳槽到一個美國企業,籌建新工廠,職位是技術&生產&物流的經理,面對全新的挑戰。
/ U% \: ~) h7 T2017年完成了生產線入廠、調試、試生產、量產,招聘并培育工程師;招聘了生產團隊,培訓新員工,培育班長、技術員;建設倉庫、建立倉儲管理流程,建立盤點流程,完成盤點工作。
) `& V+ w! U! o# d+ C% T2017年是坎坷崎嶇的一年,上半年與廠長的矛盾急降到冰點,10月爆發劇烈的沖突,11月握手言和,冰釋前嫌。這是個非常痛苦的過程,也讓我明白深刻的兩點:1.做人一定要大氣,心胸和氣量成就非凡; 2.相信一個人是多么強大的力量。
$ K. _; ~, _$ y: w2 ^" y! ^ s% {- y6 v# Q+ g N) K6 o
2017年我進一步的認識自己,感謝2017年帶來的成長!“”淡泊名字,寧靜致遠“也將是我的人生信條,不冒進,不浮夸,走好未來的路。
' M/ z4 P' b/ \
0 v6 b9 A. M8 n0 C4 C+ B感謝中國機械社區,希望明年大家都能好好生活。( J" Y9 s0 K' L) e
S; X7 a6 x0 _( x6 h: V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