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面壁深功 于 2017-11-30 19:32 編輯
全球最大碳纖維復合材料制造商日本東麗(Toray),也爆出持續8年的造假丑聞。 據報道,東麗子公司“東麗Hybrid Cord”涉嫌產品質量數據造假。在2008~2016年7月期間,篡改了名為“輪胎簾布”的輪胎強化材料等149個產品的質檢數據,以滿足13家采購商的合同要求。 輪胎簾布是保持輪胎形狀的基礎材料,構成了輪胎的骨架部分,關系到汽車的操作安全性,而東麗提供的產品強度低于合同要求。 惡劣的是,東麗內部早在一年前就已掌握相關情況,卻一直未公之于眾。日媒認為,如果不是近期神戶制鋼所和三菱綜合材料株式會社被曝造假,本次東麗很可能仍不會承認。 東麗解釋稱:“雖然稍微低于標準規格,但品質上沒有實質差別,目前沒發現安全問題。”而在神戶制鋼、三菱材料的致歉會上,記者也看到同樣的鞠躬,聽到類似的解釋。 對于這種“通用公關說辭”,路透社發表文章猛批:“日本企業蔑視契約現象成風!”日本輿論也明顯感受到了日本制造業不斷惡化的“信任危機”,以下摘自日本國網友言論: 比起蔑視契約,激烈的國際競爭造成利潤下降,為了降低成本只能造假,這才是根本原因。 數據偏差并不大?不知道公司所說的“細微差別”是多大,但對于收貨方來說就是“不合要求”,差別1和100性質一樣。 還多著呢!這只是冰山一角。大企業當事人拼命隱瞞丑聞,是因為感受到了身敗名裂的恐怖。管理層也找專業“危機管理公司”指導,頻繁排練著謝罪發布會吧。 日本國內生產,價格上無法與世界他國對手競爭時,只有選擇降低品質了。一分價錢一分貨,這沒毛病! 從“完美”到“有瑕疵”,日企人設已開始崩塌,日本制造這塊“金字招牌”上,裂痕正不斷蔓延...... “完美人設”開始崩塌了 就在幾天前,日本有色金屬巨頭三菱綜合材料株式會社承認產品質量數據造假;再之前,日本第三大鋼企神戶制鋼所被曝質檢數據長期造假; 主要汽車制造商日產和斯巴魯長期使用無資質質檢人員;世界最大安全氣囊廠商高田公司因氣囊質量問題導致經營狀況惡化,申請破產保護; 電子巨頭東芝因財務造假陷入經營困境;而遺禍最大的東京電力公司至今仍因福島核泄漏事件苦苦掙扎。 從“日本制造”淪落到“日本造假”,背后原因眾說紛紜。不容忽視的一個主因是,如今“日本制造”早已走下神壇,但為維護“神話”光環,日本一些代表性企業,甚至監管機構、相關媒體,自覺不自覺地選擇緘默和隱瞞。 紙終究包不住火。當越來越多的造假日企承認“我也是……”,或許人們該重新審視“日本制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