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53371|回復: 82

[ansys] 使用ANSYS一年多的體會,原創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08-4-25 21:06:31 |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使用ANSYS一年多的人的一點學習體會(絕對原創希望支持)& S5 _. q0 Q$ j, E4 a
     首先說一下本人是碩士在讀,ANSYS用的時間也不算太長(大概一年多吧),總的感覺這個軟件還是很不錯的。上手還是很容易的,而且計算還是比較準確的可以給人提供可信度較高的參考。如果要想學好我個人認為:( A' \# w$ Z9 J! _' N
     第一,力學知識要比較了解,比如ANSYS里是分單元類型的,像桿(LINK),梁(BEAN),必須搞清楚它們之間的區別,像桿只能做沿桿方向的力,梁不僅可以可以計算沿梁方向的力還可以計算扭轉的角度和力,因此在選擇單元時就必須搞清楚各個單元類型它們的區別。  }" c) a( J+ ]) f& W, o
     第二,對分析的模型一定要清楚,因為在很多的情況下,受力時是否會發生非線性變化是很重要的,如果要發生了非線性變化那么在材料參數的設定下就一定要好好的考慮,選擇合適的材料選項。
9 C& h( s* t  q9 H. I- a$ O     第三,其實GUI操作和批處理都是差不多的,只不過一個的參數可以很方便的修改(主要是批處理),而且在進行優化設計時批處理還是在修改參數時好一點。但是我覺得,GUI形象直觀便于上手好處還是很多的,特別是新手GUI是個好選擇。
4 ~/ Q: m8 P! ~0 O$ {- J/ [     第四,在進行ANSYS運算前,最好能用理論計算將問題計算一下,不用太精確只是預估一下大概的情況,以便和ANSYS運算出的結果進行比對,因為畢竟如果是比較復雜的加載載荷,能有雙重保險還是比較好的,計算機運算強,但是如果條件設置不當算出的來的結果肯定與真實值差距很大,如果一味蠻目相信ANSYS肯定不行,畢竟有限元的目的是給人一個相對準確可信的參考,并不是真實情況的絕對反應。
4 O( J3 t+ q( ]5 T以上就是個人的一些體會,以后還會慢慢補充的。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表于 2008-4-26 08:59:50 | 只看該作者
說到受力計算會有很多人都說用ANSYS分析!
5 E" {6 |. u& e1 |真的想請教樓主,對一個新學習ANSYS人來說入門何去何從???
3#
發表于 2008-4-26 11:02:02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王勁 于 2008-4-25 21:06 發表
. q5 F* o/ ^2 b5 x9 y+ G( Y使用ANSYS一年多的人的一點學習體會(絕對原創希望支持)& n+ K7 J( p' q
     首先說一下本人是碩士在讀,ANSYS用的時間也不算太長(大概一年多吧),總的感覺這個軟件還是很不錯的。上手還是很容易的,而且計算還是比較準確的可以 ...
! q( N( }0 M& N& D% ?* u' b8 {- e) U
  r) i- n- o7 m2 z" r  F
所說"有限元的目的是給人一個相對準確可信的參考,并不是真實情況的絕對反應"真的讓大家很困惑。前不久參加了一次solidworks的全國cosmos路演大會,會上專業工程師演示了如何用cosmos進行分析,而且主題就是“設計仿真一體化”,證明如何利用CAE軟件達到物理的及其真實的仿真驗證。如果仿真的結果和現實有大的差別,或者需要專業的設定,那CAE距離普通的CAD工作者豈不還很遙遠?
4#
 樓主| 發表于 2008-4-26 14:06:27 | 只看該作者
回上樓, W; B+ A3 _! j( r% U, }8 `0 e3 t! Y
其實我的意思是對于任何的CAE軟件的仿真模擬都是在相對理想化的情況下得出結論的,它只是對真實情況的無限接近,它的作用就是在實際的物理情況發生之前提供給設計者一個參考,可以想象如果是一個處于設計階段的產品要驗證產品的可行性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它生產出來,但是這樣將很可能造成巨大的浪費,因此就可以利用仿真軟件構建一個虛擬的產品進行相應的試驗。但是這個中間就容易出現偏差,理由:第一,在計算機中的建立的模型都是理想化的模型,這個我就不用多說了吧,可以想象一下,世界上怎么可能會有材質完全均勻的鋼板呢?不管采用什么熱處理也好,也不可能實現百分百均勻的材料吧.第二,就是我說的原理問題了,如果你懂得有限元的理論,你就會知道,在劃分網格的時候,無論你是采用三角形和四邊形,在劃分點的時候就要考慮到一個精度的問題,這樣說吧,{f}=[N] {δ}e  這個公式的意思是單元內的位移與結點的關系從中就可以透露的問題就是,單元如果包含的點越多,那么精度就越高。因此有限元的理論必須清楚才能獲得最準確的模擬情況。第三,在進行有限元計算時,其實也是對真實情況進行了大量的假設,比如說模型都是連續的,模型內所有的點的位移場都是一致的,而且在計算中大量采用插值法比如牛頓法,盡管這些方法對于減少誤差很有幫助但是并不可能消除誤差。其他的我就不多說了,如果上樓真的對有限元仿真感興趣的話,可以去多看看有限元方面的理論教程,這樣能獲得更深的理解。
5#
發表于 2008-4-26 14:10:57 | 只看該作者
在ansys的分析結果里有一句話,是說本分析僅供參考,不建議作為設計的依據。
6#
 樓主| 發表于 2008-4-26 15:12:5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 的帖子

回復一下:我學ANSYS的過程是這樣的,首先理論是可以指導實踐的,我上了一門課叫《有限單元法教程》是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這門課很詳細的介紹了有限元的基本理論包括桿,梁,平面,空間的有限元分析的基礎理論這本書很好,還有一本是外國人的書有中文版的似乎叫《有限元分析理論》吧(不好意思有點忘了稍后查一下補個帖)寫的非常的好,通俗易懂,結合實例把理論寫的很形象只要是搞工程的人一看就能明白的,當然不要說我媚外啊,我只是實話實說的。如果想弄懂有限元分析的理論這兩本書絕對推薦。在學習理論的過程中就開始實際操作軟件了,用的是9。0版的。主要就是參照書上的例子做,現在市面上有很多的書,都不錯的。在操作的過程中就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我說的一定要弄清楚ANSYS里的單元類型,當然這么多類型不可能每一個都背下來,但是至少自己用過一個單元類型后就一定要搞清楚這個單元類型把它的特性記住,學習是要多積累的,總是要一步一步來的,積少成多。我覺得只要這個問題能解決那么你的水平絕對不會低了,接下來就是盡量的多去看書看看別人是怎么做的,別人的思路是怎么樣的,看的多了,思考得多了,等到碰到類似的問題時自然很輕松解決了。* E' @- M, |3 j# j; u9 V2 D
希望我這樣說能給你點參考。
7#
 樓主| 發表于 2008-4-26 15:34:5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3# 的帖子

其實"CAE距離普通的CAD工作者豈不還很遙遠"這句話讓我很費解,原因是:第一,現在的CAE軟件操作上都很人性化上手很方便,哪怕是有限元軟件都是很易于操作的,怎么會很遙遠?第二,既然是仿真分析,就必須得有一個檢驗的標準吧,否則只是讓軟件去計算完全相信軟件的結果,不能對結果進行可靠性分析,那你就真的只是個CAD的操作者算不上工作者了。第三,如果隨便什么人都能操作軟件的專業功能那么就不會有句話叫“隔行如隔山了”。之所以說到CAE軟件那肯定是相關專業的使用者才會使用的,如果你是個文科生你用這個軟件干什么?如果你一個機械行業的人連一些本專業知識都不清楚那么你又怎么能稱為CAD工作者?難道現在的CAD工作者就是一個專業的畫圖師鼠標點擊者?不需要相應的機械知識?第四,我可以很負責的告訴你,其實COSMOS軟件的功能真的很有限(雖然它在計算一些并不復雜的情況下準確度還可以而且可以仿真的情況實在太少)。第五,說到底,機械行業是個專業性很強的行業,因此作為設計軟件高端領域的CAE軟件的專業門檻肯定不低,至少你要將其完全掌握的話一定要具有很深的專業知識,如果你僅局限于快速熟練的掌握軟件操作的話(即你說的普通的CAD工作者),可以說CAE離你并不遙遠甚至很近。
8#
發表于 2008-4-28 15:44:32 | 只看該作者
任何仿真計算都是建立對現實情況的一定簡化的基礎之上的,和現實的偏差是一定的,或大或小而已。所以任何仿真模擬都要有一個對結果做評判的過程。如果不是很熟悉現實的物理過程則有可能和現實情況較大偏差的結果。用好有限元軟件既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也要有實際經驗,才能對得到的結果作出評判,到底其可信度有多少。
9#
 樓主| 發表于 2008-5-3 19:43:19 | 只看該作者
好像我的帖子沒有什么人氣嘛 自己頂一下  希望能多交流一點
10#
發表于 2008-5-4 20:55:1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8# 的帖子

支持原創!
6 `& h4 _# T  y) @1 C2 U* p做好仿真,不僅要"很熟悉現實的物理過程",建立合理的邊界條件,而且要對所用軟件非常熟悉,選擇相應的處理方法0 x$ d1 l2 b  H- C8 U! N: e' i0 Q: X
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5 15:02 , Processed in 0.083345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