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學+殲十+王帥-成功故事2 _6 R' g$ i# i2 e) o
成功故事文章% _4 s# S! g1 C; t- ~# m2 \
本人是西安交通大學ATC學員,受教于許睦旬老師。本作品系王帥個人作品。/ h% {8 A# f+ |% d- K
本作品起初作為本人大一期間選修的西安交通大學開設的Autodesk Inventor選修課的結業作品,純由個人興趣所創作,起始創作原由僅出于個人軍事愛好。后經許睦旬老師指點,加以改進,并于Autodesk Inventor 2008版本環境下重新創作,漸趨完善。
; T' C) p% \+ b. p在初次創作過程中,由于缺乏創作經驗和整體布局概念,在編輯特征順序時把握不好,后經過二次制作,未見能使軟件報錯的重大布局問題,可見軟件的健壯性表現良好。
4 x1 i: D) ?, T6 N以下列舉兩個創作中的技術問題及解決方案。
7 _0 ]5 K8 J; q3 J/ w7 p. ?首先是如何仿真殲十的流線型主體機身,起初想到的是旋轉,不是非常合適,無法展現出流線型曲線,整個機身顯得僵硬而呆板,與真實形狀差距明顯。
) _+ v, `5 g* | F, J# E, _. G解決方案:多次設置工作平面和圖象特征,并一次性多個圖象特征同時放樣。但這個解決方案需要對模型有很強的切片想象能力,將切片真實展現,且要有整體的布局意識。在本作品中,由于機身主體建立在兩個大型放樣基礎之上,為了保證整體的對稱性,尤其要注意兩個放樣的匹配問題。如此之后,效果較令人滿意。但放樣之后帶來了一個未預料的問題,放樣面上無法貼圖和獲得草圖特征,非常遺憾,故此功能應當慎用。8 Q0 i1 W1 R" g% Q2 E; C' M" a, \
http://images13.51.com/50/a/b3/c8/shuiyaooyy/1202869451_68619300.jpg
! G+ Z3 w: u) n* m; `第二個問題則是細節方面問題,如何完成機艙艙框與玻璃的無縫匹配問題。起初的方案是建立相同的基本草圖,然后再利用自適應功能完成工作。但發現工作面太多,技術問題明顯,可行性差。這個問題不屬于制圖可行性問題,只是對制圖技巧的一種探討。, _& V6 s! A; [6 [1 z0 Q4 b0 k
解決方案:先建立一個零件,完成較大部分的基礎特征,然后保存,復制成兩個文件,一個作為艙框的基礎文件,一個作為機艙玻璃的基礎文件,經過簡單的挖切和抽殼即可完成作品。當然我認為這種方案對于模型設計非常實用,但對于要求嚴格的圖紙文件運用十要仔細斟酌,否則可能出現不可預料的數據偏差
8 `9 m$ b4 {! c5 c* c5 Ehttp://images13.51.com/126/a/b3/c8/shuiyaooyy/1202869451_60662300.jpg* X% T$ h) n9 Y, Y! m7 Z
http://images13.51.com/126/a/b3/c8/shuiyaooyy/1202869451_56969000.jpg
- t" F, _, s4 h& j至此,我想說一句,雖然Inventor給我們提供了功能強大的自適應功能,但在具體操作過程中仍需仔細斟酌,在多面多特征的復雜情況下(如我所列舉的問題二中現象),則可考慮使用拆分切割思想。我認為變通的思維才是設計者的靈魂,制作和創作的差別便在于此。此次創作我最大收獲便在于此。5 c7 |' ?3 e1 x; L% J5 r" m
在殲十作品的創作過程中,由于無法得到準確詳盡的圖紙和數據,我曾大量的使用放樣功能,由于殲十作品僅限于模型制作,故在數據準確性方面或有不足,特此申明。0 k: \+ b# B( k/ h
對于本次獲獎,我深感榮幸。,感謝Autodesk ATC組織給予這在此我要由衷感謝許睦旬老師給予我的指導和教誨樣一個參賽機會,使我有機會展示作品,并從中不斷學習更多的設計理念,拓展視野。, G1 h7 G$ V$ `( Q9 \, l
4 Z) u$ n! q+ h7 C
4 N; W5 R4 Q. Z; y西安交通大學ATC
& D1 ]6 V5 s* H6 f3 `王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