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產業領域在世界上具有很大的優勢,并且大多數工業產品產量位居于世界前列,但多數優勢體現在低廉和密集的勞動力上。如果不盡快實現產業升級,中國一旦喪失資源和勞動力成本優勢,中國制造業的競爭力將會急劇下降。
& K Q; |* {9 ~ 國內還存在對發達國家技術盲目崇拜的問題,甚至是一些底端的技術和不適用的技術,不管好壞起碼是宣傳的噱頭,并趨于強烈,形成了巨大的技術“黑洞”, 并且仿制而不消化吸收也在推進著中國機械工業步入歧途。如果不扭轉國人對國內機械制造行業的信心,將嚴重抑制到了中國制造業的發展。以上問題都被大家認識到,并迫切需要改善的。
+ u7 K, f) ?+ N5 V1 q 我從93年開始接觸機械制造行業,96年開始高頻率的設計制造各領域的非標自動化裝備至今,長期從事非標自動化裝備行業,使我深刻的意識到產業結構向技術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轉變的重要性。中國要迅速發展機械制造業,我提議: - C o& h; m9 @
一、分領域成立有針對性、高效率的自動化裝備研究機構,以占據機械制造業最大領域的基礎裝備為切入點,發展適合國情的先進自動化裝備。讓企業增加或替換設備時,有能力選擇優越于傳統設備的自動化裝備,能低于或接近傳統設備的投資成本購置先進的自動化裝備,由此逐步替換掉傳統產業中的落后設備,并讓企業買的起的自動化及半自動化設備替代手工作業,進而快速促進產業結構向技術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快速發展和轉變。
* D3 j! ^9 p) C% n其實絕大多數自動化裝備是由現有簡單的技術組成,我國完全有能力和條件制造出符合國情的大部分世界主流裝備,而且絕大多數技術是流通的,并為我們共享,這些資源已經足夠滿足大多數產業結構向技術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轉變的需求。制造業的高、精、尖技術很多來源于轉變過程中,鞏固及利用現有技術和研究創新技術是一樣重要的,并且相輔相成。- U, |# |7 i/ d; W% `# \
例如:五金領域的基礎設備如沖床,其使用的范圍十分廣泛,并為企業所依賴的基礎設備。但該設備的弊端尤為明顯,其中每年由于沖床而斷手指的以萬計,車間表現為:勞動環境極其惡劣,帶耳塞;勞動強度大而且枯躁,計件重復勞動;勞動密集型,設備大多數時候只能完成簡單的單工序工作。因為該設備很大一部分應用場合可以實現低成本替換,所以上述狀況可以由自動化研究機構得到迅速的緩解和突破,并逐步完成向技術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的轉變,而且我們可以在轉變過程中擁有了自己的核心技術。8 E$ K1 A1 T# r+ t
二、組成產業結構研究小組,鼓勵業界和企業成立有針對性的技術聯盟,該聯盟可以為自動化研究機構吸取第一線的需求,幫助企業了解世界的主流技術和意識,為企業除掉對發達國家技術盲目崇拜的心態,并且引導企業有意識的加入到向有自己核心技術的技術密集型和知識密集轉變的過程中來。
+ |/ t# g7 k' {! ~9 ?4 y% s8 L g三、依托并環繞自動化裝備研究機構,打造一批自動化裝備行業的錐子型企業,逐漸發展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主流自動化裝備名牌企業,以應用領域龐大的基礎自動化裝備為基礎,凝聚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自動化裝備企業群,帶動我國企業到良好的產業結構轉換氛圍和意識中來,進而推進中國制造業的迅速崛起。
3 V, `2 s$ C# c0 D7 L2 b/ Y四、依托自動化裝備企業,提供學生專業對口的實習環境,提升該行業學生的能力和意識,扭轉目前我國該專業的畢業生存在連保險絲、繼電器都不能在控制箱里找到的現象。(他們中有確實不知道的,有對陌生技術的恐懼不敢說的,有對自己不信任不能確定的,也有對社會存在隔膜不敢說的。)
! ?; F; e* I5 J, I2 d3 f五、學習別人是要建立在了解自己的基礎上的,增加科普中對國內先進理念和先進技術的認識,增加適合國情可吸收的內容,介紹國外發達國家理念和技術,必須結合國內狀況明確其確切意義,保證該內容能為國人正確認識,并具有可吸收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