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 @, V; Q1 s l# o6 n! s' Z
寫在前面的話
! s0 m4 y$ J- ]5 E7 r 8 u8 g v3 {6 q" {! E% w1 s
由于原來的帖子摻雜了太多的其他內容,使得文章已經變調了,因此重新整理補充后新開這個帖子。很多朋友希望我給予一些職業生涯上的建議,我只能說,我也只是一個普通人,不是來當上帝給標準答案的,我也不知道什么答案適合你,何況社會學范疇里也沒有什么標準答案,寫這個帖子的目的是為了幫助你自己找到自己的答案。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不會拿出一個答案給你,這樣對你也不負責,我只能告訴你應該怎么想這個問題。
% O6 w, R0 s: {- J' X4 P C 5 X/ K; p8 f* s* Z: N- J7 X* M
這一篇權當做求職的入門初級讀物,或許對于已經過了這個階段的朋友來說淺顯了一點。 : ~! H4 \4 N/ L4 [( a8 C
& v0 G! S+ }6 O& L
在開始以前,要把本文的立意申明一下,如果讀者并不認同,請離開這個帖子。 * i) i+ M) W G
1.如果你覺得這個世界太黑暗,你的一切不幸都是外界原因造成的,如果你覺得一切都不公平,那么這篇文章不適合你,這篇文章適合那些對于生活還有希望,并且能夠面臨最慘痛的失敗仍不泯滅那一點希望的人。
7 o, {. m; I8 B, x, X* S. n4 W 2.如果你想不勞而獲,你覺得通過什么樣輕松快速的手段或者什么立竿見影的竅門就能夠獲得高薪高福利,這篇文章也不適合你,因為我只會用笨辦法獲得成功,我認為一切取巧的方式或許會取得一時的成功,但總有一天會讓人付出代價的,而你不能控制付代價的時間和大小。
3 n' C$ k' l% W, @' v 3.這篇文章也不適合認為自己已經了解整個社會的人,如果你是那樣的人,應該寫篇文章給我看,而不是來看我的文章,至少我還不太了解我所處的這個社會,很多時候我也會迷茫。 ! }! ~# a) C& ]/ Y/ j4 \
4.這篇文章也不適合沒有經歷過失敗或者在失敗中打滾不肯爬起來的人,人生當中不知道要經歷多少次失敗,每一次失敗中我們不斷成熟起來,要想成功,只能擦干眼淚咬著牙繼續上路。 * s0 o5 y5 z2 j% _* d/ {& X
5.我們身邊的絕大多數人包括我們的老板或者公司領導也是普通人,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他們并不是特別惡劣的想要騙人的陰險家伙,等我們當了領導或許我們還不如他們,當我們覺得他們惡劣的時候,問題不一定全在他們身上,如果你不相信這一點,這篇文章也不適合你。 6 l. b. K1 A3 _! s
6.我不會教你具體怎么做(不是不教而是我的方法不一定適合你),我只會說可能你應該這樣想,答案在每個人自己的心里,不在我的手里。
0 C! f1 y- u+ s1 [, h, z- f1 a 7.我承認有些人提到的厚黑學的非正常手段是有用的,但我不會傳播這些,這是我的選擇。
2 N& h6 z6 C% y0 q' z. F 8.關于面試或者一些其他的具體經驗,市面上有很多書,這個版也有很多很好的文章,本文就不再贅述。. z) c$ T; E9 V
一次面試 % ], N+ @, N: K# M5 v% w6 b$ `' }& Z
$ d" l% n- c5 `
故事先從昨天下午的一次面試說起,來面試的是一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85年的,男生。一見面印象就不太好,稀疏的胡子長長短短地留著,臉上很油,頭發窩在腦袋上,看不出發型,眼鏡片上烏蒙蒙的,我非常懷疑他能不能看得清我,好在從頭到尾他都沒看我一眼。他的表情一直讓我摸不透,好像是那種不太高興的表情,微皺著眉頭,常常有那種“這我也沒辦法”的表情。
7 q2 |0 I- o' E1 v2 ^9 f' N9 c : P4 w2 ~9 f3 Y) M: J2 C, i# d
按耐下有些不愉快的心情,我還是開始正常給他面試,對于剛剛進社會的大學生,我也沒報太高期望,但幾個問題的問答還是迅速讓我對他失去了興趣,于是他開始和我談薪水的事情。 3 D4 @2 p5 Q8 Y* r s
“你們公司的薪水一般是多少?” 4 P# U1 W* |# \* ]
“這,相差比較大,沒有一個統一的概念。”
. K' i* p% m3 v4 x# N “那象我這樣的呢?” ; y2 V" q' F8 ]. ~: M9 O, ]
“你能做什么呢?我總要根據你能做什么來考慮薪水吧?” # P" n3 I o( d: \* n/ s1 t+ e) Q
“反正應聘這個職位的應該總有個大概的薪水吧?” * a# h& B6 S1 h' V5 O1 s0 H; j7 @9 i7 Z
“這個崗位,我們剛入職的員工從一千多到三千多都有的,情況不同。” 6 J0 w% j9 M( o: E
“一千多,大學本科的太低了吧?”
" k# y6 }7 j' g) ?- u" ?* Y “我說也有三千多的,可是大學本科并不代表更多薪水哦。”
7 w9 _" h% i4 g' Y& _; y1 O “你們是不是都喜歡選專科的?我去應聘會上,大多數公司都喜歡選專科的。” 9 b( ?. {0 }9 s+ I7 {5 l
“他們選專科的自然有他們的理由。”
# [. A3 C# {; c6 a# Q “他們都覺得專科的比較能吃苦,我覺得這是不一定的。” 6 p$ B e3 C: X* W' W# U7 K
……
0 P* z1 b/ @- O 零七八碎還說了些其他的,只是我已經沒有心情聽下去了,最終我告訴他準備得太不夠充分,很快就打發他走了。
- y$ @$ P9 |3 ?. J$ o9 q ! d: t. I3 X- E) k. ~3 u
其實我十分懷疑80年代人傳說中的就業難,如果就業真的這么困難,那么為什么每次收到的簡歷中一般只有10%左右的人會來面試,而來面試的人大多數又往往如上面所說的這位,不能做好充分的準備。我知道如果我們公司是IBM的話情況會大不相同,但問題是,IBM這樣的公司能有幾家?前面碰到的這種應聘人員應該屬于特別差的,大多數人的情況會比他好些,但還是有不少,我也記不得我曾經面試過多少這樣的人了,總有很多無奈。寫下這些文字的目的也是為了能幫上這些人,以此對社會盡自己一點綿薄之力罷了。 - c- F6 D! A" Y
0 v, F0 w+ w# U* L; h4 z, a! ~
人這一輩子 7 ^% C: }# U$ d5 u2 b2 O9 X
/ J! B+ Z% j0 |; r 我有個有趣的觀察,外企公司多的是25-35歲的白領,40歲以上的員工很少,二三十歲的外企員工是意氣風發的,但外企公司40歲附近的經理人是很尷尬的。我見過的40歲附近的外企經理人大多在一直跳槽,最后大多跳到民企,比方說,唐駿。外企員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公司的成功,并非個人的成功,西門子的確比國美大,但并不代表西門子中國經理比國美的老板強,甚至可以說差得很遠。而進外企的人往往并不能很早理解這一點,把自己的成功90%歸功于自己的能力,實際上,外企公司隨便換個中國區總經理并不會給業績帶來什么了不起的影響。好了問題來了,當這些經理人40多歲了,他們的薪資要求變得很高,而他們的才能其實又不是那么出眾,作為外企公司的老板,你會怎么選擇?有的是只要不高薪水的,要出位的精明強干精力沖沛的年輕人,有的是,為什么還要用你? 0 t$ X2 g0 M: a1 I
; {/ Q. M- M/ w4 g7 D: t& {2 T9 H 從上面這個例子,其實可以看到我們的工作軌跡,二三十歲的時候,生活的壓力還比較小,身體還比較好,上面的父母身體還好,下面又沒有孩子,不用還房貸,也沒有孩子要上大學,當個外企小白領還是很光鮮的,掙得不多也夠花了。但是人終歸要結婚生子,終歸會老,到了40歲,父母老了,要看病要吃藥,要有人看護,自己要還房貸,要過基本體面的生活,要養小孩……那個時候需要掙多少錢才夠花才重要。所以,看待工作,眼光要放遠一點,一時的誰高誰低并不能說明什么。 5 M# k i9 o3 y! f
! n8 P- D* L# G% {3 \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我不太贊成過于關注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更沒有必要攀比第一份工作的薪水,這在剛剛出校園的學生中間是很常見的。正常人大概要工作35年,這好比是一場馬拉松比賽,和真正的馬拉松比賽不同的是,這次比賽沒有職業選手,每個人都只有一次機會。要知到,有很多人甚至堅持不到終點,大多數人最后是走到終點的,只有少數人是跑過終點的,因此在剛開始的時候,去搶領先的位置并沒有太大的意義。剛進社會的時候如果進500強公司,大概能拿到3k-6k/月的工資,有些特別技術的人才可能可以到8k/月,可問題是,5年以后拿多少?估計5k-10k了不起了。起點雖然高,但增幅有限,而且,后面的年輕人追趕的壓力越來越大。 # M; n$ |) P+ h( x! {# s
1 D. h9 Q# u/ @" _6 x
我前兩天問我的一個銷售,你會的這些東西一個新人2年就都學會了,但新人所要求的薪水卻只是你的一半,到時候,你怎么辦?
( ?0 o) _9 v {0 h: A2 d
; u7 j/ A5 C4 f3 _, R1 W% O; b* o 職業生涯就像一場體育比賽,有初賽、復賽、決賽。初賽的時候大家都剛剛進社會,大多數都是實力一般的人,這時候努力一點認真一點很快就能讓人脫穎而出,于是有的人二十多歲做了經理,有的人遲些也終于贏得了初賽,三十多歲成了經理。然后是復賽,能參加復賽的都是贏得初賽的,每個人都有些能耐,在聰明才智上都不成問題,這個時候再想要勝出就不那么容易了,單靠一點點努力和認真還不夠,要有很強的堅忍精神,要懂得靠團隊的力量,要懂得收服人心,要有長遠的眼光…… 0 Z; ], D0 m" o( ]: `; {, A
9 x \. i2 l, h9 ^3 u
看上去贏得復賽并不容易,但,還不是那么難。因為這個世界的規律就是給人一點成功的同時讓人驕傲自滿,剛剛贏得初賽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贏得的僅僅是初賽,有了一點小小的成績大多數人都會驕傲自滿起來,認為自己已經懂得了全部,不需要再努力再學習了,他們會認為之所以不能再進一步已經不是自己的原因了。雖然他們仍然不好對付,但是他們沒有耐性,沒有容人的度量,更沒有清晰長遠的目光。就像一只憤怒的斗牛,雖然猛烈,最終是會敗的,而贏得復賽的人則象斗牛士一樣,不急不躁,跟隨著自己的節拍,慢慢耗盡對手的耐心和體力。贏得了復賽以后,大約已經是一位很了不起的職業經理人了,當上了中小公司的總經理,大公司的副總經理,主管著每年幾千萬乃至幾億的生意。 $ h( q, B$ p8 w0 C: B: A2 t* L5 e
& X- V9 W- x. C0 t; \
最終的決賽來了,說實話我自己都還沒有贏得決賽,因此對于決賽的決勝因素也只能憑自己的猜測而已,這個時候的輸贏或許就像武俠小說里寫得那樣,大家都是高手,只能等待對方犯錯了,要想輕易擊敗對手是不可能的,除了使上渾身解數,還需要一點運氣和時間。世界的規律依然發揮著作用,贏得復賽的人已經不只是驕傲自滿了,他們往往剛愎自用,聽不進去別人的話,有些人的脾氣變得暴躁,心情變得浮躁,身體變得糟糕,他們最大的敵人就是他們自己,在決賽中要做的只是不被自己擊敗,等著別人被自己擊敗。這和體育比賽是一樣的,最后高手之間的比賽,就看誰失誤少誰就贏得了決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