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了解了一些重工型企業后,發現其設計工具仍然是以cad的mechanical版本為主,設計內容大多因襲幾十年前的圖紙。由于這些重工類行業的成熟度,多年前的結構,傳動方式現在依然可靠使用。而每次新的產品、工程來臨,把原圖對應新的具體情況作不多的改動即可使用。這些不多的改動如果前期熟悉相關內容,是很容易做出相關修改的。每次的設計,最多的操作便是一些結構件的拉長、加厚、縮短。我的感想最多的就是這些新的“設計”,是很容易去想象要達到的要求,以及設計完成后的效果。' a, a6 k) n$ M/ o1 Z
& a: X1 }# }1 U 但落實到具體設計上,特別是在這種二維cad的氛圍下,是一件很繁瑣而又容易出錯的工作。這些改動,放在三維設計的環境中,改動的工作量其實都不大,而且由于三維軟件的參數互相關聯性,對參數設置好后,改動后相關的工程圖也會相應變動,其他重量,數量也會一并更新。這些很基本而實用的要求,再用二維cad設計下,需要設計者反復校核,計算以避免出錯。
: E, X+ q; L. R+ B. l% ~/ }- [. ? h1 i# C7 n
這些重工類企業并不會改變傳統的觀念和習慣,在這些老一點的“工程師”眼中,二維設計才是正經,體現設計能力以及基本功,二維設計不出錯反應了你的嚴謹和認真的態度。對于三維的軟件,老一點的“工程師”并不容易輕松上手,而他們對于二維設計的執著又很容易影響到了年輕的“工程師”。
6 U R# Z. Q3 _, C; _4 U
4 m! F& Q5 L. M0 |2 l 客觀的說,這類成熟結構、產品的出圖是一件很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因為你的每一點改動都是很明確的,框架已然搭好,你需要的就是對細節的細化。牽涉到“精髓部分“的受力,材料等,由于產品,工程的雷同,大多需要對結構對應噸位做相應的加寬、加厚即可。這些地方需要的”嚴謹認真“,似乎絕大多數”工程師“都抱著一種模糊處理的態度。有時想,國人對于”認真“的理解,大抵落實在”地面掃的多干凈,體現你態度多認真“這類問題上。
) d# F( `3 J$ }5 M' O2 F( S" p" K# ~! D7 }" `4 ]5 \
機械設計的內容,大多時候是在”搭架子“,架子搭好了,其他部件按部裝好,如果沒什么差錯的話,即可完成承載,運動等功能。這類架子多數處于靜止或低速運行的狀態,架子的控制也即相對簡單,基本不超出點動控制的范疇。像PLC這類模塊是很適宜做這類控制的,而PLC流落到電氣工程師才能觸碰的環境,大概是多數”機械工程師“還轉不過來這個彎導致。PLC從接線到畫梯形圖,不超出一個星期其實是可以上手的,因為這些點動控制,邏輯自然簡單。% F8 `, f# }3 K# _6 T
: g4 }# F/ U: |
上面說到了多數機械的運動控制,就牽涉到了另一個方面,就是運動中的控制。一個簡單的多缸同步,運用純電液控制,該如何做到。很多多年的液壓電氣公司居然都不知道,更遑論純”機械人士“了。機械人士多數會一套幾套設備畫一輩子,不厭其煩,不煩其擾,這種”坐枯禪“大概也算基本功了。1 G; @& D2 T8 G' [ I& n8 n- T5 x
" S4 t6 d! |! g3 c1 H* v
后續。。。。。; \. U' J5 Z7 A, `
# X. O; @8 c6 ?, g- F, @
) N" R4 k, b5 V% S: C2 d- @3 i0 U% _# |$ t4 r% @4 ?! b. P( a
]) w6 h% S$ i! C0 p- y3 M0 d6 e) E* Z" T3 |4 V9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