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28826|回復: 36

“淬火”到底如何讀音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17-6-16 08:52:12 |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問題的提出
淬火是一種常見的熱處理工藝,也是具有標志性的熱處理工藝技術。令人迷惑不解的是,在《新華字典》中,“淬”字的注音都“cuì”,而絕大多數熱處理科技人員和工人師傅都讀成“zhàn”。這種現象雖未造成嚴重后果,卻也會使人感到糾結和困惑,有時還會因此造成不必要的誤會。如讀成“zhàn”,顯得“沒文化”; 讀成“cuì”,又顯得“外行”,還有“賣弄斯文”之嫌。在調查中發現,有些大專院校學生也很糾結: 這門課的老師讀“cuì”,那門課的老師讀“zhàn”,無所適從。作為老師就更糾結了: 讀成“zhàn”,顯得不夠規范,讀成“cuì”,又顯得不夠專業。作為專業人員,對此深有感觸。這種現象,不僅造成了各種糾結,還對技術交流帶來諸多不便。由此看來,統一“淬火”一詞的讀音已十分必要。
2、“淬火”的讀音分析
“淬火”一詞讀音不統一的現象由來已久。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其實是一個語言學學術與專業習慣的矛盾。
從語言學的角度考證,古代經典的字、詞工具書,包括《說文解字》和《康熙字典》等經典辭書,對“淬”字的注音均為“cuì”。《說文解字》和《廣韻》注音為“七內切”,《集韻》和《韻會》注音為“取內切”,《辭海》、《詞源》注音也為“cuì”。《新華字典》中注音為“cuì”似乎理所當然。那么為什么專業人員多把“淬”字讀成“zhàn”呢?
從專業的角度分析,淬火是將金屬工件加熱到
某一適當溫度并保溫,然后浸入水、油等介質中快速冷卻的熱處理工藝。考古發現,淬火工藝出現在春秋晚期,《史記·天官書》被認為是最早的有關淬火工藝的文字記載。古代文獻中,有“淬,劍燒而入水也”、“清水淬其鋒”等關于淬火的描述。由此可見,早期的淬火主要用于刀劍等兵器中,通過手工操作,將燒紅的兵器“蘸”入水中。因為“蘸”字能更形象地體現淬火的工藝過程,所以“淬火”俗稱“蘸火”。就連《新華字典》對“淬火”釋義中也提到“通稱‘蘸火’”。
淬火這種對材料性能改變起重大作用的工藝,在歷史上多是以口頭傳授為主,是保密性極強的技藝。它一般是從發明開始就有一種比較固定的口頭表達形式,并一直傳承下來。淬火工藝發明至今兩千多年來,極有可能一直被人們稱為“蘸火”。雖然,文獻記載為“淬火”,但“蘸火”已成為專業口頭交流和技藝傳承的習慣用詞。習慣成自然,約定俗成,這或許就是將“淬”讀作“zhàn”的原因。
另外,如果將淬火讀成“cuìhuǒ”,與退火讀音相近,容易在口頭交流中造成誤會,這或許也是專業人員一直將“淬火”讀成“zhànhuǒ”的另一個原因。
這就形成了一種有趣的語言現象: 人們寫的是“淬火”,而讀的是“蘸火”。淬火是書面詞,人們不讀它,“蘸火”是常用詞,人們卻不寫它,甚至在各類字典、詞典中,對“蘸火”一詞也少有收錄。
3、建議
毫無疑問,漢字的讀音必須遵從既定的語言規范和文化傳承。然而,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是社會約定俗成的符號。文字和語言的功能雖說有多種,但最基本的是用于交流,用于表達思想,傳達信息。我們不能拘泥于古代音韻典籍,在尊重文化傳承的同時,還必須尊重群眾的習慣,讓群眾便于和樂于接受。
張巨齡先生曾經建議,有關部門組織專家對漢字讀音進行“民意調查”,對那些群眾中常用字的讀音,聽起來已習慣,且不產生歧義的,重新規范一下,以減少人們使用中的不便。筆者雖然沒有條件組織這樣的調查,但統計了互聯網上相關論壇和討論。結果如下: 帖子總數127 條,無觀點及灌水貼43 條。在明確表明觀點的84 條帖子中,主張
讀“zhàn”的74 條,占88. 1%; 主張讀“cuì”的10 條,僅占11. 9%。在主張讀“zhàn”者中,多數人知道字典中的注音為“cuì”,但仍然堅持讀“zhàn”;而在主張讀“cuì”者中,多數是因為字典中的注音是cuì。由此可見,主張將“淬”讀成“zhàn”的人占絕大多數。
辭書面向的讀者群無疑是龐雜的。然而,作為專業術語,“淬火”一詞使用最多、最有發言權的還是相關專業人員,專業人員的習慣應該得到尊重。字典確實應該為人們提供文字的規范,但是,絕大多數業內人士明知有規范,卻仍然違反規范,抵觸規范,我們是否應該對規范進行必要的反思?
為兼顧詞源傳承和專業習慣,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1) 在字典中,將“淬”字列為多音字,用作“淬火”時讀“zhàn”,其他情況讀“cuì”。或者,對“淬火”一詞釋義中,增加“也讀‘zhànhuǒ’”之類的描述。這樣,實現“淬火”一詞讀音統一,作為專業人員,也可以名正言順地讀“zhànhuǒ”。
(2) 在字典中收錄“蘸火”一詞,可釋義為:“‘淬火’的俗稱”。
4、結束語
關于“淬火”一詞的讀音,是我長期以來感到困惑和糾結的一個問題。上述觀點乃一己之見,與同行交流,旨在形成共識,并逐步得到語言學家對“zhànhuǒ”這一讀音的認同,實現“淬火”一詞的讀音統一,實現“zhànhuǒ”的“合法化”。

評分

參與人數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汪小草000 + 1 思想深刻,見多識廣!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表于 2017-6-16 09:17:47 | 只看該作者
點贊!!有道理,有文化傳承。
3#
發表于 2017-6-16 09:19:26 | 只看該作者
我喜歡這個帖子。以文科生的語言,理科生的思維解釋了這一個每個機械人都會碰到的小問題。而這個小問題里也彰顯著大道理。
4#
發表于 2017-6-16 09:26:33 | 只看該作者
論壇已經無聊到這種地步
5#
發表于 2017-6-16 09:28:12 | 只看該作者
我們討論技術,不咬文嚼字
6#
發表于 2017-6-16 09:32:57 | 只看該作者
機械人都知道這么回事,還有另外一個字是“鉻”,這兩個字是典型可以知道是新手還是老司機。
個人覺得沒必要因為統一而統一,你要認真就傷了。

點評

哈哈,這個純屬誤讀  發表于 2017-6-16 10:55
7#
發表于 2017-6-16 09:35:55 | 只看該作者
新華字典只有"cui"吧?
8#
發表于 2017-6-16 09:36:36 | 只看該作者
哈哈 淬火 鍍鉻
9#
發表于 2017-6-16 09:37:10 | 只看該作者
    關于熱處理中淬火中的淬字讀音,和近些年進廠的大學生交流時,他們說老師的教導是,在行業內讀淬讀蘸其實都是一回事,沒必要過分的咬文嚼字,平時所遇,不論說淬火還是蘸火,人們都知道是什么意思,文字主要是為了表達現象的,
    就中文特點來說,淬的讀音與碎接近,而產品淬火過度就會產生碎裂,不吉利。如讀蘸就沒那種嫌疑了。

點評

六角車老師好  發表于 2017-6-16 10:01
10#
 樓主| 發表于 2017-6-16 09:41:22 | 只看該作者
六角車 發表于 2017-6-16 09:37
關于熱處理中淬火中的淬字讀音,和近些年進廠的大學生交流時,他們說老師的教導是,在行業內讀淬讀蘸其 ...

同意大俠觀點。

點評

提前祝新快樂! 珍貴機械動畫 一份 機械設計軟件 一份 自動化設備3D數模 一份 機器人3D數模 一份  發表于 2018-1-21 15:48
首先,請我們一起來感謝社區提供這個平臺讓我們成為好友。 值此年終之際,本人專門整理了一系列資料與你分享。 分享方法是:你在下面這些資料中任選一款后,把它發我郵箱LWMXX@163.COM,我把它回發你郵箱。 提前   發表于 2018-1-21 15:47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25 12:52 , Processed in 0.094458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