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面壁深功 于 2017-5-15 08:26 編輯 $ v2 N2 g0 R4 M* f" ^
" [( \ b) V7 _ (說在前面的話:1、本猜想內容為原創,如有雷同,純屬巧合;2、僅僅只是猜想,如按此操作,后果自負。)
, T# }" t9 j3 P# z7 K g) h7 | Q" f5 i l) j9 c
機器人普及后的猜想六:安檢系統的變革9 d& `# Q3 ?2 R- h
- I6 I% n# m# N* ]- B& D, A
生物界最敏感的不是顏色(視覺),也不是形狀(感覺)而是氣味(嗅覺)。+ [5 v- n% v+ q
比如蚊子是依靠辨別氣味來尋覓獵物。
8 w, F; u. N" |3 p* d$ [ 依靠辨別氣味來求偶尋歡那更是很多動物的本能。
0 }! A9 D* ]' `7 X 比如雌蚊身上發出的一種獨特的外激素可將一公里之外的雄蚊吸引到身邊來。
# f+ U5 I$ g E 這是其它器官不可能實現的。 ! s% l- n5 V: _. y7 R% D7 p
而我們至今常用的是前二者。并相繼誕生了指紋、臉型、圖案這類幾乎多少存在一點不靠譜的識別防偽系統。
+ E: @/ A2 u. v- O; W7 Y; \ 再一個,顏色(視覺),形狀(感覺)的使用場合都需要被檢方配合(就范)。這種被動式安檢,在很多場合也是比較難以做得100%。
+ x# x4 H/ I' f( I8 C. s& Y. G/ M$ i 要在萬眾人群中捕捉毒品走私之類需要主動識別的地方,還是豬、狗等動物利用嗅覺功能去實現。但這樣受到了動物本身環境、心情方面的牽制。
& p$ ?8 W. x) M8 \4 s3 ]/ q 正本清源是一種科學態度和可靠地實現的捷徑。. k: U- \( J2 ]- _% ]+ k
那么為什么不推廣嗅覺系統呢?
: Z2 B9 \$ i* y 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觀念(習慣),經濟性。同時由于大家整體認識上還沒有腦筋急轉,對嗅覺的細分領域投入少于顏色(視覺),形狀(感覺),以致技術還沒有跟上。
8 i( P3 X' V6 ? 機器人普及后,這方面傳感技術一旦發揚光大。上述的弊端一一不復存在。
c0 L, I2 M9 S: H& i 到那時,現在的安檢系統(設備)領域,顏色(視覺),形狀(感覺)識別技術面臨氣味(嗅覺)識別技術的全面替代。7 a# W9 L2 y2 U h8 v% N! b6 P
正如當年柯達光敏成像技術被電子成像技術劇速淘汰一樣。 - D! ~% O- B" z: u# `
/ o6 r0 }) K7 Q+ r
9 Q1 d1 N8 J4 i!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