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晚間,格力電器發布公告:
5 ^( P1 h: [$ @6 _8 {2 }5 e“從2016年12月起,在現有月工資的基礎上,格力電器將對入職滿三個月的全體員工,每人每月加薪1000元。” ) ?8 Z* k6 D' J
在這么一個敏感點上,格力電器的董明珠,究竟打的一副什么牌,不禁讓人疑惑。 7 x' y: k' a) q: b& u4 _
個人認為,有以下幾個目的: % i+ @& ?8 D9 T9 r% l( P
散財拉人氣和民意 / `5 f3 B' D/ X3 E2 l! g
敲山震虎(股東)
: g4 O- Y" l6 @4 i焦土政策的信號彈(防止險資,出現類似萬科的遭遇) + \, ?0 H% d, n, I
給珠海那些國資委官員一點信息(防止下臺) # F' V3 R2 B8 W2 k+ }
激勵員工 ) e5 @( L% c6 {' Z9 |8 T6 U
讓自己留個好名聲 2 m3 ]5 L; G+ H; O9 a+ ~9 x
客觀上產生營銷效果
: A! y7 l, b* V$ W6 T# R散財拉人氣和民意 1 C7 B/ Z! L) v1 m0 |) Q0 n# X' B
在普通人眼中,董明珠的形象非常節儉,在今年10月28號的股東大會上,她更是直接掏心窩子的說,自己是多么為公司省錢。 , V' U; I1 A7 O9 R- \6 j
但社會的輿論,似乎并不這么認為。大部分的人都言必談及股權制度、產權制度、“公司是股東的,不是你董明珠的”等等。 : n; n5 D! e3 F) R1 l0 m
這一次,直接以上市公司公告的形式人均加薪1000,直接是幾何級別的影響。 # |; R' c0 F9 O3 I) B. ^9 n
現在網絡上的民意、態度發生了轉變,評論多為夸獎。
6 f) ?; z$ l& `; q6 e其實,從心理學角度講,格力的這個破天荒的公告——無非是表達了眾多工薪階層的想法:“老板,你TM該給我加工資了,看看人家格力?!?/font>
5 t+ c% B8 x* S% ^9 g7 a: j4 L這,不受歡迎才怪。
; Y5 {' z/ P7 Y3 K( a整個社會對董明珠、對格力的評價,直接拉高不少;對其的民意和人氣,那是“嗖嗖嗖”的往上竄啊。
& p. [1 t3 e' ]* x. P- w; l- x(我猜,以后那些國企的老總們,只要企業經營不錯,都很有可能會學習這一招) ! W1 m) V/ a7 ]- R( O
敲山震虎 8 M) K9 g S$ s0 d- K3 E
說白了,上次10·28的股東大會,中小股東不是用腳投票嗎? 8 E, X' m! {, \$ o# W6 a7 }' H
那就提高公司的成本吧,讓利潤降下去。好好的為你(股東)掙錢,你們站在股東權利的高地反對我、指責我。那就花錢散公司財吧,員工滿意就行。 3 Q( O2 ?/ k+ b0 f+ Z
股東如果跳出來,說三道四,估計一堆人的唾沫會淹死你。你恨的牙癢癢,也只能癢癢而已。(社會群體的力量運用)
+ U/ c H& ?- V; i& B高地誰的會站,我董明珠更是技高一籌。 / c5 E/ ~4 t" i' v1 p
下次,公司再有什么提議、規劃,中小股東不同意,那就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7 G4 U7 M0 V: [4 @: F. H q敲山震虎的意思,不言而喻。
5 G: k1 t: x: z4 R( |4 i焦土政策 0 z1 u5 r1 b, \% y$ E* S$ @
和萬科類似,格力也時刻面臨著野蠻人的威脅。 + U. ^( I' b" F+ Y: q
去年陽歷年年末,爆發了萬科股權爭奪戰。萬科遭受這么一樁事件,與其股權結構過度分散的內部條件息息相關(詳情可參考《世事如枰棋,萬科局中局的資本角逐》)。
) T! Y5 T+ a6 j# K6 H* A1 f格力電器同樣存在類似的問題,其基本面也是類似: " }/ i. j0 c: z. T. W, X5 @
1)行業地位:公司經營優秀,行業第一。萬科在住宅房地產,格力在空調; - S1 I0 x7 |1 P+ Y* m* X
2)運營能力:都屬于超級印鈔機級別的企業,盈利能力強。除此之外,“合規”利用會計準則,存在低估利潤嫌隙; * _4 f9 \* e& X" W. s6 A) e" C3 B
3)公司財務:公司賬上現金過多,都超過一千億;
% J1 [! l& N; G7 V. m$ ]4)股權結構:過度分散。格力的情況:最高持股珠海國資委合計18.22%+0.94%,不超過20%;萬科的大股東在第一輪增持前不超過15.04%。 ! k9 ~- j3 u, J& g7 T% Y( z/ E
今天更有文章,直接寫安邦可能打格力的算盤。(參加曹山石《安邦舉牌格力的可能性分析》)
; ?; ?" O+ z M1 C所謂焦土政策,就是把公司的有效資產搞爛,賣核心資產、購入垃圾資產、消耗公司大量資金,讓收購毫無意義。 $ ^ G" [( \2 L
其實,也是給野蠻人喊個話,別沒事就想來找格力。姐,不是你想惹就惹得起的。 2 a9 H3 c0 R. k8 R
(假如收購案子成了,其實也抵御了野蠻人收購)
1 F; [0 r |- z/ P6 [' U給珠海那些國資委官員一點信息(防止下臺)
% S3 X/ |. {2 m; r5 d這一點,在董明珠在官方以合理合規的名義下,卸任了格力集團的董事長時,就埋下了。
3 J0 A; E2 D! i$ ^3 W/ l我個人認為,雖然有“上面所謂的規矩”,但以中國官員的智慧,如果真想讓董明珠一方面持股(不到1%),又成為集團董事長,這事應該不難吧。
" e0 v9 H0 ]* L8 q(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稍微規避一下,對那些珠海國資委官僚而言,本應該是可以做到的。
/ @6 P8 D" w" H一句話,說白了,政府那些國資委官員,看董明珠不順眼,才是真正原因。
; R% Y- v: }+ ?: J8 ?. L2 B董明珠此舉,也是借公司員工、民意,向這些官員,傳遞一些信息。至于是什么信息,諸位去想吧。 O+ u# a" x" S. @ B
激勵員工 , p+ R- z9 s+ E0 |7 R. g
這一點,激勵效果,妥妥的有。 9 s7 ?% C- C1 y3 \) l X9 b
在這個別人加工資,都是一百一百或者幾百幾百加年代,而格力全員加一千,這就讓格力電器員工 爽死了。 , v; s+ a, h+ E( {! B3 E
員工開心,工作也會更加用心,也會更加支持董明珠的決策,全員生產效率更高。
0 ]1 m; o+ N4 C3 p4 k4 r, _激勵效果,不用多說。 1 e9 L) F. V! s1 p4 E
讓自己留個好名聲 * c% E0 z2 W: l7 [$ K7 X k9 ^: x
想想自己的年紀,董明珠已經年過60,說白了,職業生涯不長了。
& ~3 \* g" n4 e% r) u在最后這幾年,能給這些員工爭取福利也好,若將來萬一出現“下臺”的事情,肯定不會像王石那樣,狼狽收場。 + b Z3 S( l$ D$ Y/ t2 @
那些悲情英雄,總是讓人唏噓不已。
' T. \2 B$ o$ U7 x7 t3 Z很有可能,董明珠走了以后,格力經營出現下滑,群眾、員工的那種呼聲,能夠想象的到。萬一員工被失業,估計各種罵娘的話都會出來。 $ @( q4 c5 i I5 l% P$ K$ S' Z. k6 m
懷念“董明珠時代的格力”,是一件很有可能出現的事。 $ K5 e+ e# s$ Y8 B+ \7 A
客觀產生的營銷效果
2 e! z3 D( o( E& o% e; }* x; K說實話,格力自從由董明珠自己代言后,一直都是話題的焦點。
7 f# u# R/ O$ p這家企業,被消費者關注,遠遠超過一般企業?!昂屠总姷馁€局”、“格力造手機”、“格力手機開機代言人是董明珠”等等,一直話題不斷。 , z- F' U6 Y) p
曝光度,對于這種生產企業,就是牌子。何況格力電器的空調不錯,營銷效果大大的有。 8 D) z6 Y) z* J) ~ @
相比較,這一次,以非常出格的方式——上市公司公告,表達了加薪的計劃,營銷效果無疑將非常棒。 : H) q G W- Y" f' ?! T
這讓我想起在2008年,5·12時候,當時王老吉(現在的加多寶)的10億捐款的營銷事件。網上出現過“要喝就喝王老吉”的調子。7 f% e @; K- c2 V- d
這效果,在這一次加薪1000后,體現的淋漓盡致。
3 r5 k4 g/ X! I上面基本上把我能想到的,都簡單分析了一下?;仡櫼幌拢?/font>
& g3 k6 T4 b2 r$ r+ u( D# l7 W, ]√、散財拉人氣和民意 √、敲山震虎(股東) √、焦土政策的信號彈(防止險資,出現萬科的遭遇) √、給珠海那些國資委官員一點信息(防止下臺) √、激勵員工 √、讓自己留個好名聲 √、客觀產生營銷效果 ; t: b! e# M: J
其實,也有可能出現分析過度的傾向,但是客觀上,格力的這一次加薪1000,確實產生了這樣的效果。
2 Y7 ~; s; N" R: \) W/ q% `5 I, z說兩句題外話: 4 ?5 v; r: k5 \
1、這個加薪的事情,以這么極端的方式呈現出了,董明珠一定是有私心的——改變當下的狀態,維護自己的管理層地位。這點毋庸置疑,但這個事情,巧就巧在你沒法合理逼逼她。因為社會壓力,迫使你做出讓步。 , U+ Y9 Y" W& @ L* x9 h5 j
2、猜測:很有可能有人會寫類似的文章——董明珠肆意浪費股東財富,損公肥私,維護自己地位,有違現代管理層信托責任、捆綁民意…… 1 E7 Z: b6 w2 `' h0 S
3、這個事情后,可能有的公司管理層會效仿,尤其是那些面臨被下臺的一把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