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在以前工作的汽車制造企業已經有一年多了。現在說說里面的問題,跟大家一起交流也不算泄露什么了。當時覺得剛開始工作在這么一個管理不清楚的企業挺沒有意思的,但是這些問題卻也是很多現象的折射,貌似是一個小樣本。
( T; G2 c8 i+ x9 \
# N4 M5 }8 I5 r 以前在一個汽車(電動汽車)企業工作,那時候本科剛畢業。就是奔著好好學習的心態在那里干的。我跟著的師傅也很負責,只要師傅有要求或者是輔助的工作,我就在辦公室好好好好做;沒有任務的時候就跑到裝配車間和焊接車間對照著圖紙自己在那里瞎琢磨,有不明白的問題也不問師傅,大概是根本不知道從什么角度問才能顯得比較有含量吧。還有就是怕問到關于他們分工或者責任的問題,讓人尷尬。就這樣過得也算收獲不少,不明白的找度娘,本科的工藝課本和汽車理論也都捎帶著都能結合實物回看。 但是后來,有些事情不再跟我剛進去的時候看到的一樣了。我看到的是天天的部門之間的責任推諉。董事長那邊時間節點推進的很急,然后這邊研究院、技術部、采購部、品保部、車間、倉庫就因為各種各樣的問題開始踢皮球。每天都有部門之間的協調會議,雖然叫會議,其實就是每個部門的頭頭大家坐在一起拍桌子,比誰的嗓門大,總之問題出了就不是我的事,就算這個是跟我有關,那其他部門也脫不了干系。這樣就導致了整個生產過程只有兩個結果發生,1、所有的時間節點一而再,再而三的推遲,董事長大發雷霆,然后各部門也都不好過。2、時間節點是趕上了,零部件各種退步接受,早晚是有紙包不住火的時候,最后那一下,哪個部門攤上了,就算誰倒霉就是了。# ?+ [1 Z w9 s, K7 g5 w- H4 Q1 [
1 T; Q4 q. `( F q* Q; B, K( x0 v7 N+ e/ p/ G
我舉個例子,是這樣的。汽車的線束是在設計完成之后,是有專門的廠家給供應的。我們是小企業,找大的汽車零部件制造商的話,人家根本不理我們。找小的零部件供應商,然后幾家競標,最后選出好的兩家供貨,樣品都沒有問題。檢測的也很好,然后一上批量,就完蛋了,各種線束都是偷工減料,采購部采購回來,交給品保部檢驗,檢驗說不合格,跟供應商聯系說,你的線束有問題,不是按照我們要求的質量來的。沒等人家回復是怎么個情況的,車間就打電話來催貨了,今天走線,沒有線束可要所有人怠工了。代工不要緊,上頭要是怪罪下來,就怨你們采購部沒采購來東西,耽誤了工期。這個時候采購部就惱了,跟品保部說,我不是沒有采購來,是品保部說了質量不行,要是有責任,那是品保部延誤的工期,然后再聯系供應商,供應商說要是從新做要兩個周。所以幾經協商,這批貨先用著,以后的貨要保證。不知不覺,有些隱患就這樣種下了。不僅僅是線束,好多的問題都是這樣的。好多的供應商都是覺得你是小企業,就覺得客戶太小無所謂。人家供應商欺負我們也算了,我們自己家還不爭氣,為了推卸責任,整天窩里斗,結果是整天的退步接受,到最后,各種湊活,怎么能做出好的產品。
" T, U% x0 r9 V) q+ |. M' p% E' [3 _) O( k; _- N4 I3 H& y! Q
: f" V6 N7 e, B$ `7 @( C
6 }# e" R0 P7 ^# Q$ }: Z' o C6 `; @: j* ^3 l* N
4 W. _5 m$ T) ]
/ c# R/ o; N( H# r6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