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樓主 |
發表于 2016-4-11 13:29:33
|
只看該作者
今年2月,一段由敘利亞反政府武裝拍攝的使用“陶”2反坦克導彈攻擊俄制T-90主戰坦克的視頻出現在網絡上。近日,這輛被擊傷的T-90主戰坦克的近照也展示在世人面前。通過視頻和圖片,筆者力圖解讀下現代戰場上主戰坦克生存能力的諸多方面,本期“講武談兵”首先聊聊主戰坦克的主動防護系統。; }. j* b0 n1 z& l* h: Y+ s
# r6 H( u+ g5 ~ ~) q9 s
5 C& K9 b$ |* y; W. A8 v
3 W4 j6 S1 A& k近日重新在網絡上現身的“21-4”號T-90A主戰坦克,可以見到炮塔右側的主動干擾儀和頂部的激光感應器損壞,說明彈著點在其附近,但主裝甲安然無恙。
u* P2 N! [+ F5 F& S+ i1 ~1 J5 ?# K5 N6 A q( a* j. B
1 H! _, @/ }$ v3 P, I u硬殺傷型是主流趨勢
8 f7 @. V/ m2 ]9 M$ F0 h$ J8 L- F' v* Q; I7 O; F; y9 x$ k& p8 q
3 v5 ~% i- b6 D( V7 Y
俄制T-90是世界上第一種將主動防護系統作為標準配置的第三代主戰坦克。根據俄羅斯人的說法,T-90裝備的“窗簾”-1主動防護系統可以使“陶”和“海爾法”等美軍典型反坦克導彈的命中概率降低75%~80%。
/ ?2 j: `* a! ^0 G! }* n9 L( E( _( A
) y$ y% V* M g9 r; A; v" I) h: L/ K
8 [8 F& F$ q U, q% K! Y9 `但從視頻中可以看到,這輛敘政府軍的T-90主戰坦克自始至終都處于靜止狀態,連炮塔都不曾轉動,火炮防盾兩側的TSHUL-7紅外干擾機也“瞎了眼”(這種紅外干擾機工作時會發出非常顯眼的紅色可見光)。因此,面對來襲的“陶”2反坦克導彈,T-90主戰坦克完全是一副“坐等狗帶”的架勢。好在關鍵時刻炮塔正面安裝的“接觸”-5爆炸反應裝甲救了車內乘員一命,使其得以逃出生天。如果不是敘利亞反政府武裝采取打了就跑的戰術,這輛T-90主戰坦克恐怕就成了他們的戰利品了。1 m( R! J2 H6 ?! u
$ [; J8 `. l. e1 O `2 h' h& a" Q8 y
) [& b- l! G: L u& h# C武裝分子使用的“陶”式反坦克導彈,從編號看是新一代的BGM-71E3-B“陶”2導彈。7 Y" k" x5 c$ [8 v' q3 L
; x# E' t0 Y8 s1 m
& @: L7 {1 W3 Z5 W7 Z8 R1 B- _
那么問題來了,以往被軍事專家們視為裝甲戰車“護身符”的主動防護系統真的可以讓乘員們高枕無憂么?顯然,在情況非常復雜的現代戰場上,尤其是類似于敘利亞內戰這種游擊戰中,主動防護系統究竟能發揮多大作用仍值得商榷。
+ `* H& X0 G' n' I+ b9 @- w/ p$ ~ d& D7 i7 q8 J: s9 G
7 Z. x8 \1 i0 x _, X按照防御手段的不同,主動防護系統可分為軟殺傷型和硬殺傷型。軟殺傷型主動防護系統利用煙幕彈、激光誘餌和紅外干擾、水霧防護等手段,使來襲彈藥誤入歧途,偏離預定攻擊目標,T-90主戰坦克裝備的“窗簾”-1就是此類主動防護系統的代表型號。硬殺傷型主動防護系統是在對方彈藥擊中我方坦克裝甲車輛之前,發射殺傷性彈藥(榴彈、火箭彈等)或其他類型的攔截器將其摧毀或偏離預定彈道,如俄羅斯“競技場”和以色列“戰利品”。
& w6 Y" d) S6 ], a& d: F$ `9 t. G1 C- j3 X6 N- h
7 U# w# p8 l8 j% k
此外,還有一種主動防護系統同時集成了軟殺傷型和硬殺傷型兩種手段,被稱為綜合型主動防護系統,從去年俄羅斯閱兵式上首次亮相的T-14“阿瑪塔”主戰坦克上就能看得到。
4 E1 \! {& b, [( b- V
! u5 q. a9 s+ C% @, Y5 z8 u, b& U) E& Q+ }1 }
從目前各國主動防護系統的發展現狀來看,由于硬殺傷型能夠直接摧毀來襲彈藥,作戰效率更高,因此已經成為主流趨勢。相比之下,雖然軟殺傷型主動防護系統也發展較早,但是型號要少得多。而綜合型主動防護系統的系統組成更為龐大,軟硬兩種不同殺傷手段之間的配合使用也較為復雜,尚處于起步階段。
! ?2 l7 z$ _1 v7 ]. ~ h
5 _% |4 r) Y& A- K5 n6 D/ p
8 p. T% {9 o, f* t- J4 s0 I# U/ W# K2 \% o
致命缺陷:可能誤傷己方步兵
3 c# }5 g& z5 ^1 S Z% j F% c2 @
8 c7 k$ ^( f$ q
[# j% z* V7 w& Q8 q# \0 p雖然主動防護系統被視為未來坦克裝甲車輛發展的關鍵技術之一,但是其自身并不是完美的,依然有著某些固有而無法克服的缺陷。; M% [! h" r, y3 C- T% r
1 b7 ?( I& a8 a, n# y+ f% K x- r" O8 [$ k. F" b
從此次事件來看,T-90主戰坦克被“陶”2反坦克導彈擊中,“窗簾”-1主動防護系統的“罷工”無疑是首要因素。曾經有一種說法,稱“窗簾”-1主動防護系統之所以未工作,是因為炮塔艙蓋處于開啟狀態,這一點從視頻中可以看到。不過,這個說法只是以訛傳訛罷了。事實上,擁有這一設計特性的并不是“窗簾”-1,而是蘇聯時代就已研制成功并裝備的世界上第一種硬殺傷型主動防護系統——“鶇”。“鶇”式主動防護系統采用炮塔固定角發射KAZ火箭彈并距離車體7米處引爆,由此產生大量高速破片的方式攔截來襲彈藥。如果此時有任何人處于攔截范圍之內,則瞬間就會被無數破片撕得粉碎。因此,為了保障乘員以及伴隨步兵的安全,“鶇”式主動防護系統特別設置了一個安全開關,當有任何一個坦克艙蓋打開時,將自動切斷發射電路。而當坦克所有艙蓋關閉后,也就等于給伴隨步兵提了一個醒,要時刻注意自己的位置,躲在炮塔側面和后部的安全區域內,以免誤傷。, J. e" A% i% A4 X: t% S# J7 M2 X0 u
1 \. e5 g$ h" L% N; Y6 a+ F& E: b
2 T1 w8 y, ~% e/ R% ^8 f5 T
: @" R" ]( T; l: l# }BGM-71E“陶”2式反坦克導彈示意圖。
4 s* d5 w r4 k) D$ A
% q. _6 h7 m( \" d9 u' `: @: X" x- J7 `; ~7 c+ t7 v+ i: S. J2 G
% _/ y2 t; \ c& w2 z& U% v( {
從左到右依次是T-90A焊接炮塔、T-90鑄造炮塔、T-80UK鑄造炮塔的裝甲模式。
9 [: ]: o$ ?6 \3 O9 q/ f! Q$ Z( }
) S! p$ c" W: P1 r
9 c1 h: P# k( Y3 ~: `( N* o9 z導彈命中點位置估計在炮塔正面反應裝甲或炮塔頂部反應裝甲處,最終未擊穿主裝甲。3 x( z* c8 c5 B/ _0 m
( B4 Y- t3 N2 H6 }
! Z% G. f/ F R9 }& B( C事實上,盡管軟殺傷型主動防護系統只能干擾來襲彈藥,而且只針對部分制導彈藥,對于火箭彈等非制導彈藥毫無效果,具有很大局限性,作戰效能遠不如硬殺傷型主動防護系統(T-90的印度出口型T-90S就徹底舍棄了“窗簾”-1,轉而將資金投入到更實用的炮塔防護和動力部分的提升)。但是,從伴隨步兵的角度來講,他們更愿意同裝備軟殺傷型主動防護系統的主戰坦克作戰,而非裝備硬殺傷型主動防護系統的主戰坦克。這其中就涉及到了前文提到的硬殺傷型主動防護系統的致命缺陷——有可能誤傷友軍。在戰斗中,沒有人會保證自己時刻都能處在己方主戰坦克的硬殺傷型主動防護系統的安全區域內。尤其是對于俄羅斯“競技場”這種覆蓋范圍270°、距車體20~30米,以及以色列“戰利品”覆蓋范圍達到360°、距車體10~30米的硬殺傷型主動防護系統來說,幾乎是伴隨步兵的噩夢。
/ C; |% m! d! m) W/ M- ?0 z% c' u% i `/ p9 g% ?, V/ T$ W
" S6 d, r1 D5 U1 L+ a% \
從實戰角度出發,在山地及城市戰環境下,坦克裝甲車輛十分依賴于己方步兵的協同作戰。因為坦克裝甲車輛自身受到觀瞄系統的限制,對外界感知能力很有限。這時,伴隨作戰的己方步兵就等于坦克裝甲車輛延伸出去的“眼睛”和“手臂”,擔負指示目標和清除敵方反坦克步兵的使命。反過來,坦克裝甲車輛憑借良好的防護力和強大的火力,可以為己方步兵提供防御掩護和火力支援。
* v: _ k& {0 L
" w3 ?+ E* q5 [1 ~- D" q& l7 X6 K* Y: r l
但是,隨著硬殺傷型主動防護系統的出現,坦克裝甲車輛周圍50米內都會成為致命的殺傷區。己方硬殺傷型主動防護系統攔截彈引爆后產生的破片和沖擊波,再加上敵方來襲彈藥被引爆后產生的破片和沖擊波,將使與坦克裝甲車輛伴隨作戰的步兵面臨重重危機。) t2 ~$ W, W% p) Y" H5 u+ y
9 W( N! Q5 H8 j4 j; u0 X3 u6 A4 Y* e2 x b
: a( A4 J& V- u5 t! U3 Y敘利亞的恐怖分子大量使用“陶”式反坦克導彈。
1 z0 ~$ D, K' _! L; y* [; `6 z! ]; v. e0 F/ i
0 f2 M/ j$ L3 [$ m0 s0 n
更有甚者,如意大利“盾牌”這種采用雙層攔截體系的硬殺傷型主動防護系統,將會成為己方伴隨步兵唯恐避之不及的夢魘。在第一次車臣戰爭中,俄軍很多主戰坦克裝備的爆炸反應裝甲模塊內都沒有安裝炸藥。根據相關人士的說法,之所以出現這一情況,就是俄軍考慮到爆炸反應裝甲模塊一旦被敵方彈藥引爆,將不可避免地傷及己方步兵。因此,無論是俄羅斯還是以色列,這兩個目前在主動防護系統研發領域占有領先地位的國家都對硬殺傷型主動防護系統的裝備使用持謹慎態度。以色列軍方是在2006年黎以戰爭中坦克裝甲車輛遭受重大損失后,才下決心為部分“梅卡瓦”4主戰坦克裝備“戰利品”的。俄羅斯則要等到以T-14“阿瑪塔”主戰坦克為代表的新一代戰車批量服役后,才會實現硬殺傷型主動防護系統的普及化。
) x/ N% L2 v7 I. F2 y( U* J. h J- Z' B
2 ?0 C; F1 Q& x' X" E( O
7 d& k( u1 Y; L) V% ` J' _0 X; V) A, E3 k _
. a/ c0 m( g- X( _1 G7 S ]* \, B1 S& I; t9 q, Y
光電傳感器極易受損
. v4 B2 V! ?. Y# x" n' {$ }6 w
6 u& \0 k3 \& @, D1 z+ G) k% p+ r: ]. q9 I
此外,無論是硬殺傷型還是軟殺傷型主動防護系統,都存在光電傳感器易損的問題。在此次事件中,“窗簾”-1主動防護系統的TSHUL-7紅外干擾機之所以未啟動,很有可能已經被事先埋伏好的反政府武裝狙擊手擊毀了。3 z, e1 d$ D% }+ f, ~
# U. p/ Z8 X8 ~# Q) T: Q' Z/ b7 w6 q' L! I
從視頻中“陶”2反坦克導彈發射到擊中T-90的時間推算,反政府武裝與坦克之間的距離應該為1000~1200米,正好處在12.7毫米反器材步槍的射程內。而敘利亞反政府武裝就裝備有性能十分出色的中國產M99型12.7毫米反器材步槍(該槍是如何流入到敘境內的,不在本文討論范圍)。根據國內某軍刊的報道,“在風速為4米/秒時,用M99對1000米處目標射擊能命中半徑為0.5米的圓;對1500米處目標能命中半徑為2.5米的圓;射擊2500米處的目標,能命中半徑為5米的圓。”TSHUL-7紅外干擾機的正面尺寸為280毫米×380毫米,如果采用多支M99集火射擊的方式,還是有一定的概率能夠將其擊毀(事實上,在視頻中可以看到T-90坦克乘員竟然把NSVT型12.7毫米遙控高射機槍作為狙擊步槍與反政府武裝對射)。對于T-90這種1995年就已經批量裝備的“老式”坦克,在網絡信息極其發達的今天,敘利亞反政府武裝不可能不知道炮塔正面兩側怪異的方盒子是做什么用的。在這輛T-90坦克的近照上,也能夠發現炮塔右側相對完好的TSHUL-7紅外干擾機鏡片上有疑似彈孔的痕跡。) A/ {& {6 H9 \! D7 R
% A8 ^" P3 L, F- ?
5 X+ {$ p) A ~( I- P' R5 S
+ x. _* G. W8 k; ^" j7 V) s0 G- Y戰斗中,這對亮著紅眼睛的ОТШУ-1-7光電對抗器并沒有工作。% T# H& U* Y% c2 L# M9 P
( D9 p; X: b$ n' Z2 ]* j
3 c; s# b' ^% l4 h- z; D7 X除了“窗簾”-1,其他型號的主動防護系統也是將雷達和光電傳感器安裝在炮塔和車體比較顯眼或較高的位置。更為極端者,如“競技場”和“競技場”-E的毫米波雷達就安裝在較高的支架上。這一設計雖然獲得了很大的探測范圍、大大減小了盲區,但也在無形中增加了毫米波雷達這一精密設備被流彈、破片或敵方直射火力毀傷的危險。以色列“戰利品”和“鐵拳”則是采用4面雷達天線分開布置的方式,如果敵方了解其系統組成,只要利用中口徑狙擊步槍或大口徑反器材步槍將雷達天線擊毀,整個系統就會形成盲區甚至癱瘓。
/ k# G# }% L; g& D% s, \
1 C/ b; l% t, g. A* u! Z7 _) I9 w5 A1 p
* _+ v8 z e6 B$ G6 Z+ @$ [
中國96坦克
! U5 X( [) }+ q2 r/ Z, p# s1 c) _( p; D* J5 X% k9 f3 l0 L7 n( \
9 w5 x( {! r8 }: y \( |) b1 o) b
綜合型主動防護引領未來?
$ e$ F, l3 ~# Y& Z+ J+ J$ W
4 e2 T& y' ?8 J, P0 _- g/ `
4 ?+ T0 O1 y% e. H2 O3 U; Z從未來發展來看,軟硬結合的綜合型主動防護系統要比單純的硬殺傷型主動防護系統作戰效能更高。' h% Q1 |' M: B
6 t! C( T- D# {- v5 v* Z3 `2 S' g Y: H& A7 V# D ]6 u
首先,在某些不利于使用硬殺傷型主動防護系統的作戰環境下,可以開啟軟殺傷型主動防護系統。. _! d9 ] i' F: f( \- M
* }5 }- K# t- f" | g5 S1 }& c! ?; [+ ]$ \& A/ z
其次,可以在硬殺傷型主動防護系統中集成敵我識別裝置,在己方步兵身上配備應答機,這樣,當己方步兵處于硬殺傷型主動防護系統的殺傷范圍之內時,系統可以暫時關閉攔截功能,從而保證友軍安全。0 v8 K! D: @7 U
4 m, L% Z8 S6 w% H5 L' w ?$ }7 C
& w( i1 B' f; G; f8 I: O
再者,目前大多數硬殺傷型主動防護系統都只是作為坦克裝甲車輛的附加防御部分,受到坦克裝甲車輛原始設計的影響,硬殺傷型主動防護系統有時并不能完全發揮其作戰潛力。因此,未來新一代硬殺傷型主動防護系統應當從坦克裝甲車輛的最初方案開始,就融入到整體設計中。
' e" o* h8 I2 x9 E9 v, W, |6 l8 v) o+ B9 ]2 T3 Z* z% O) p' `2 i5 _
1 Q! Q- J. D: S( a/ q0 H, m5 `, U
最后,針對無法攔截高速彈藥、存在天頂盲區和攔截彈數量少等問題,可以通過引入“金屬風暴”技術來加以解決。
& c O' c5 j3 ^6 a8 n7 I H. ~2 B6 K
3 c0 D, ?4 A0 l; \6 B$ H反觀自身,我國在主動防護系統的研發方面起步不算晚,至少ZTZ-99主戰坦克就是繼T-90之后第二種將主動防護系統作為標配的第三代主戰坦克。只不過ZTZ-99主戰坦克所配備的激光壓制系統屬于比較另類的軟殺傷型主動防護系統,在全世界范圍來講也是十分獨特且神秘的。到ZTZ-99A主戰坦克公開亮相時,國產激光壓制系統發展到了第二代,其外形尺寸有所減小,性能很可能也有大幅提升。但是除了ZTZ-99系列,我國尚無第二種現役主戰坦克裝備主動防護系統。+ |" i0 _3 H' I6 S, l$ m+ _
, c* X" O. ~% V0 C) j$ w( E" h* O. C. A; l0 ]
反倒是用于外貿出口的VT-4主戰坦克趕上了時髦,不僅裝備有12.7毫米機槍遙控武器站,還配備有相對簡易的以煙霧彈為主要干擾手段的軟殺傷型主動防護系統,從而以較高的性價比競爭國際軍火市場。4 y7 @5 i# v2 a, X# [
( O8 x; Z) r+ b' E% O [9 ]) t8 @8 @- D
事實上,當初中國軍工研發單位在研制改進型96主戰坦克時,曾經一度將類似于“窗簾”-1的軟殺傷型主動防護系統作為備選設備之一。可惜的是,限于成本以及可靠性等方面的問題,最終批量裝備的96A主戰坦克并沒有裝備主動防護系統。
" U% R/ y4 m1 M! Q6 X1 F( D% i% `# \) y( D8 O% K+ A* a
8 Q- o( ~9 H/ d, n2 A+ i+ r% z4 W
未來中國的新型主戰坦克是否會像俄羅斯T-14“阿瑪塔”那樣裝備如此奢侈的綜合型主動防護系統,讓我們拭目以待。
9 w. ]8 G% f$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