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frazil 于 2016-3-26 18:45 編輯
% q" G! O" S. H" V: c* l/ q3 Z! `6 g0 ~5 V w' Z/ d& |
孟子告齊宣王曰:“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边@句話的大致意思,就是關系的雙方是要有相互呼應的,單方面的關系沒有。可見,孔子的傳人也是一個極為理智的家伙,不像后來儒家的董大爺,盜用了法家的思想,發明了三綱五常。五常是不錯的東西,“仁智禮義信”。三綱雖說對于穩定當時的社會有好處,但是從長遠來看,當方面的無條件要求是在是可惡。破壞了中華民族的理性思維,把社會發展本應有的對等與契約破壞殆盡,一遍一遍的編織謊言、忍不住爆發,然后再進入一個循環。即使到現代社會,也不能避免,中國社會還處于各種真實對立,虛假和諧的局面中。不要說官民,即使是勞資關系,也是如此。: @( d% j7 w2 z
現在的老板和員工,都希望對方是無條件的對自己好。就像“縱使虐我千百遍,我仍待他如初戀“?,F實中也有很多雞湯。比如一個故事,一個年輕人找到一位長者,說我為公司做了多少貢獻,公司領導老是看不見,甚至故意把我的功勞放到他的親信身上,自己到底該走還是該留。該長者告訴他,你的領導越是這樣對你,你就越為公司創造價值,等到公司離不開你的那天時,你再離開,這時候不是很解氣嗎?該青年于是奮發圖強,終于有一天成為公司的支柱,收入也上來了,老板也發現了他的才能,許以重位。這時候長者問青年,你還要走嗎?青年說,我不走了,這就是我要的事業啊。長者問青年明白了什么,青年說,以前還是因為自己不夠優秀,只要努力,總有一天會被認可。! H2 _9 @; L/ v5 s# J4 i
我記得我也被拿這個故事教育過,但是我發現,我的每次漲薪,不是因為我做的好,而是因為我有所要求。當然,前提是你要值這么多錢?,F在每每想到這個虛構的故事,覺得不僅僅是變態,而且害了不少人,為社會的畸形發展助紂為虐。首先,該青年努力一定就不會老板發現嗎?他的領導就不會認為他是傻子,一直讓他做事,自己和親信拿功勞?我在職場中更多地看到,你要獲得想要的東西,如果不走歪路,除了需要努力奮斗之外,還需要讓你的上司或者領導知道,你明白一些事情。3 u: i. }/ _: w+ Y, a. t
現實中,也經常遇到一些員工,總在想著既輕松,又能拿高薪。安排工作,難的做不好,容易的嫌沒有挑戰性,對自己發展不利。我也遇到過,總是覺得自己像在家里一樣,需要誰都順著他。交代一件事情下去,周末沒有完成,問原因,回答說,你沒有為我準備XXX。還有的員工,說公司不差錢,老板錢多人傻,在干活的時候肆意浪費磨洋工,相信可以瞞過一時,終究瞞不過一世。浪費的是公司的財產,但是輸掉的是自己的人格與前途。天氣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很多員工相信一些公司上面寫的花哨東西,最終有不少甚至進入傳銷行列。: S$ Y% ~( r7 C
4 |' c Q S* P: F. m
7 T2 w7 W& m, U& E( c8 d$ r; I3 U% M2 G2 @& [- I: k# t
$ z _: }) d' n- q! s) k# z. @
9 ~0 P& z; ~* y, \) c2 f
8 c3 t' ]: b: n& R f z5 u* i. B/ D; k2 V
/ F7 N ]5 k% s- M/ v
7 ]! s& u4 g& K+ W' u
" e+ ]5 m! _% [, p
0 F4 V8 g9 ?+ ]) L5 R1 \, `/ _) G3 I! R: M
" W- K# t# k, Z/ @5 f9 W3 S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