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15| 16
|
‘300年’與‘阿三’,哈哈 |
點評
機械的東西,玩到最后,都是材料與力學,數學,而材料玩到最后,一定是理解什么叫‘冶煉’,不理解這個,就沒法明白怎么就‘拋不光’,拋不光,是沒有懂冶煉過程發生什么了,里面有什么,就肯定拋不光,
這拋光性的高低又得進晶粒組織去看,不進去看都只是在臆想。跟不銹鋼拉深粘著一個樣,就是得進去才搞得好些。
有些材料,要求高性能拋光的,就必須進口,國內材料你怎么拋,都達不到,我玩鋼材的,試驗過許多次,玩啤酒瓶蓋的模具的時候,國內材料怎么弄,都不行,有些銅瓦材料,起碼要法國材料,
國內材料拋光有限,俺記下來,感謝老師的指導。
滾的話,那個‘輥子’就要好材料,通常是瑞典鋼材了,國內材料拋光有限,另外,滾壓工藝很復雜,俺只能玩局部,所謂‘就事兒說事兒’,哈哈,不敢‘廣而玩之’,滾過缸筒子,滾過小的滾動軸承內圈,滾壓技術很深的
速度在8.3m/s以下;最終加工精度這個就麻煩多了,不滾不光,滾了就又牽扯機床與人的問題。超聲波的有效深度也是問題。
速度不甚高,載荷平常的,問題不大,有速度了,有載荷了,馬上就看出來了,我玩大型軋機,支撐輥油膜軸承都是摩根的,國內還山寨不到那個規格,大床子也是類似計算,考慮‘浮起量’,這跟最終加工精度有聯系,
還無緣見識到光亮照人的瓦,等俺拆了看通常是已經出了狀況后。間隙部分還好,以前有注意過與油粘度的關系,還可以湊合著用修正值。
從樣板與以往自用的方式對照,軸瓦油溝軸向角度不同,俺是水平線上下各偏30°四條溝,樣板是水平線對角45°兩條溝。
哈哈,不僅是粗糙度的問題,還要注意形狀曲線,進油位置,載荷小的,不注重曲線也得注重間隙,非常重要的,粗糙度當然也很重要,進口的瓦,都是‘光亮照人’的,哈哈
正在查找徑向滑動軸承耦合件軸徑的粗糙度,忙活了一個上午。
評分
| ||||||||
| ||
點評
謝謝ylan大俠點撥,我現在更多是閑游式的看書,多虧您提及沈鴻 要不然我就錯過認識他的故事。
哈五,你工作以后就知道了,比較正規的企業開發有流程,大體有初步設計定方案,技術設計,工作圖設計等幾個階段,哪個階段需要出什么東西都有規定
懂了,等我到一個程度了再來問8爺具體問題,具體才能深入
比如我柴油機的各種‘匹配’,我早年也沒有資料,但原理俺非常懂,說得出來,哪步該怎么辦,該怎么控制? 紅毛覺得你是‘對手’,就認真了,拿一大堆東西給你,玩幾次,你就啥都有了,不可能人家‘主動教你’,
深談技術問題,不是憑空有人跟你談,就是紅毛平常也不談,簡單告訴你怎么用,他必須要遇到‘對手’了,就是他覺得‘值得跟你玩’才會深聊技術,這個,跟下圍棋是一樣的,你到一個水平了,人家才跟你下,
程序計算,是程序的代碼?怎么編程的過程?
80年代許多東西,先不論對錯,起碼是算過,90年代后半期,就沒有計算了,就是一個大樓,大家不知道怎么就蓋好了,沒人知道‘建筑基礎’這個東西,也不記得要‘打地基’,反之房子蓋了,有毛病再說了,哈哈
我們廠資料室里的有的設備的資料我看過,總體來說,80年代的計算還是比較靠譜,現在很多設備確實是山寨的,計算方面因為設計程序有要求必須有計算書,但是我知道里面好多是湊數的,不是真算,今后確實難了
很少有人真明白,這方面沒師傅全靠自己摸索感覺太難了。
8爺,我本科也是機械設計專業的,應該說,在學校時,還是比較努力的學習了微積分,線代,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機械原理,設計這些課程的,像基本的齒輪計算,桿的彎曲什么的還是會算,但是齒輪修型什么的
舉例說,網格計算概念,肯定是學習里面學的,知道怎么用手算,怎么自己寫計算程序,當有限元發達以后,用有限元了,而決不可能是先用了有限元,人家再教育你怎么懂網格,因為這個反過程是學不懂的,所謂一頭霧水
大俠數學研究方向有個計算數學,大俠知道馮康嗎
計算的基礎,肯定是在學校學的,就是那個‘框架’肯定是在學校搭好的,不完善的東西,出來完善了那個框架,比如怎么算齒輪,肯定是念書學的,出來了,是你知道了GE怎么修正一個齒輪,而提高壽命,GE并不教你計算
為什么談30歲以后就‘沒戲’了,因為山寨許多東西,一輩子都不會賺1萬塊的,而CPI是毫不留情的,再者,人不可能一輩子都是20歲的體力,那違反自然規律,我跟20歲的家伙比熬夜,俺自己就懂,俺不是20歲家伙的對手
還想請教一下8爺,計算這方面的東西您是在學校學的嗎?我看過您以前文章,說計算方面是教授的事,師傅教的是經驗。您這里指的計算,很多大學教授確實也是不會的
以后很困難了,我早就說過,靠‘畫圖能活人’的時代完全過去了,紅毛寫350頁的資料,買2億,而加班‘山寨’一個月的圖紙只值3000,因為你不去,有人出來賺那3000,國人就永遠被人家‘踩在腳下’,沒法翻身
懂了,這才是真正的工程師應該掌握的。8爺,現在工作幾年能夠滿足這個要求的一百個里面都不見得有一個吧?
好想去給8爺打打下手啊,但也知道沒有那個資格,所以只能埋頭苦練。
現在國內工程師的主要問題是,必須去‘山寨許多典型東西’,沒有山寨目標了,就失去了能力,而山寨是不值錢的,就是你累死,畫一卡車圖紙,但沒有效益,效益在‘計算’那里,沒有計算,就沒有后面的東西了
現在主要還是偏重各種計算,比如大型柴油機與各種設備的配合,循環,啟動,功率計算,遠程監控與操作等,再有給一些‘特殊行業’定制的大型非標準設備,要計算,主要是要對應‘各種審查’,這些很嚴格的,
就是基礎知識了,沒別的什么東西,俺不苛求什么學歷之類,俺不打聽人家學歷問題,不看,能玩就行,現在主要是要熟悉歐洲,米國各種設計規范,能設計人家需要的各種對象,能算,畫圖是次要的,畫圖可以外包設計院
| ||
點評
謝謝大俠。
哈,俺也是窮人一個,但俺有目標,就是要到全世界去看,最后,就都看了,哈哈,這跟人的窮富沒有關系,
我一個窮學生,我去哪看,走到大門口,說我要參觀一下,人家不把我踹出來,我倒在網上看過老外自由鍛加工視頻
幾個重機廠的水壓機,我基本都見過,
江南船廠的水壓機是這么設計的,因為要鍛造大軸,沈鴻設計的,許多件是手工加工的,但你要知道時代這個概念,人家什么年代?而我們玩這個東西的年代,應該是你隨便玩才對的,就不該是‘攻關’的,這就是時代,
哈五,一重那個水壓機估計你沒見過。沈鴻那個立柱是用的電渣焊,分為8段,總重80噸,20MnV,
哈五,一重那個水壓機估計你沒見過。沈鴻那個立柱是用的電渣焊,分為8段,總重80噸,20MnV,
沈鴻的12000噸鍛造水壓機,有這本書,我在圖書館我看見了,我不愛看了,自己沒太多精力分散,水壓機的立柱是也用電渣焊做的,
8爺,一重的萬噸水壓機也是為了加工需要才設計投產的,您應該見過吧?還有一臺在江南
聽MESTA的工程師談到‘以前的辛苦’,俺就知道,中國人‘從來沒有辛苦過’,因為那公司的許多大型設備,是因為有了加工合同以后,為了能加工那個部件,而新設計的大設備,這在中國是完全不能想象的,我們就放棄了
我最感興趣是您提及它第二代總裁成長經歷,無論如何應該從中吸取一點經驗,跑腿也不是壞事,問題是不能傻呵呵的跑,琢磨我從過程中琢磨學點什么東西,發現什么我不知道的事情。
那個印度裔教授是Harry Bhadeshia ,挺有名的,網上有pdf版他的書,至少是材料類研究生讀的,有興趣各位搜搜看吧
MESTA鼎盛時期,公司有飛機,工程師出差去歐洲,公司的車直接送到機場,飛機上有臥鋪,當年,西馬克在匹茲堡有辦事處,專門‘挖人’用的,哈哈,沒有其他項目,
mesta在英文互聯網留存的東西很少。查mesta必須英文好,機器翻譯的東西我真的不敢相信了。
俺到今天,也沒有完全了解MESTA,也是斷續的,其配套上里面有西屋,有GE,這倆公司,早年還玩‘大車’,哈哈,你玩的東西越多,才能越了解這些,了解其特點,GE玩齒輪計算,舉世無雙,超越西門子很多,
哈哈,多學習吧,我1991年到加拿大去談技術,發現玩液壓伺服的是三哥,俺很驚訝,俺早年國內教育,三哥該是滿臉大鼻涕的家伙,但實際情況不是,是可以‘侃侃而談’的家伙,你完整了解MESTA,就了解了全世界機械
| ||
| ||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27 11:18 , Processed in 0.137218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