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49| 27
|
還是在探討國內工業的走向問題,今天與昨天是一碼事兒嗎? |
| ||
點評
化肥有這么多療效啊!看來俺也得去找找化肥 ^_^
| ||
點評
螺栓的學問太深了,幾句話沒法說,一個加工工藝,材料不同,就是完全不同的產品了,尤其精度的問題,牽扯東西非常多,甚至是受力的結構完全變了,俺要是說,也得長篇大論說,簡單說就沒法說,就一個潤滑就不得了
逛逛的確是大俠啊
比如子子大俠談螺栓,接觸面精度沒談。螺栓或螺母與所預壓的面的垂直度也不談,就一個簡單的螺栓計算,成熟了幾十年了。書人人都有,“精度”呢?
哈哈,有些會議,俺是參與者,本身是沒有這個權力公開許多東西的,專業部門想公開的時候,就會的,我只能談一下觀點,這是人家允許的,也希望聽聽‘廣大技術人員’是怎么想的,所以,俺才發這些論題,大家聊一下
davyhero4 ,我認為基礎沒了,什么高樓都會倒的。那些憑空想象三維精度補償可以替代機械的基礎精度,
都是白癡!
八爺,這個紀要,可以公開一部分嘛,看看高見,以后可以當做侃資
電子也和機械一樣,沒核心,每年大學生都在‘’涌‘’。現在是IT大數據了,大金融,房東
人的問題,確實是無可奈何了,我們十年前的會議談過類似問題,都有會議紀要,俺現在說,你們翻翻十年前的紀要,俺也不說什么了,因為無話可說的了,南非,阿根廷,毛熊,都在好多年前走完了我們的路,那是例子
998大俠,這人才斷層,你怎么看?好可怕的。電子再怎么發展,基礎總要有的吧。
八爺當時準備打H的,不小心打了DAY,哈哈
以前玩高爐的時候,開爐3-4天,一共100-120萬,每天付,看那師傅端個大茶缸子,有‘孫子’給跑腿,每天臨走,大帆布袋子是‘孫子’給拎著,2004年,在福建龍巖,那老板挖來個玩50噸轉爐的,那時就每年50多萬
哈哈,大蝦,現在沒有用1000R雇人的了,假如有,俺很快就發財了,找個液壓伺服的,都沒有7、8000,翻譯還每天1500呢,北京現在是5500米,以前3000米的還頂事兒,現在都是支吾而言它了,現在的會場,5000米才坐住了
我是說搞什么都要事必躬親,效率低,成本高;國內各個鏈接都不可靠,事前監控成本是事后成本的1/1000,好像有的管理理論這么比喻過,國外有“同行者”拿來就用,自然不用考慮事必躬親成本
373527271 ,兄弟,1000R/DAY,貴嗎?你沒看產出和解決的問題。你停產,一天多少R?
回到八爺昨天話題,“沒有同行者”,什么都自己搞成本、效率就下來了;八爺蹬爐前,八爺是有身價的人最起碼得1000R/DAY吧,總成本自然就上來了,哈哈
這個我早說過,當質量達到德國80%的時候,價格一定超過德國,我玩過好幾次了,硬碰硬到德國85-90%的性能,價格就絕對不會低于德國,舉例說高強度焊接結構,到歐洲水平,即使你焊接費用低,可設計費用就比德國高
給了他這,又說缺那,我以前就是這種心態,現在完全被八爺給熏出來了,心態正了,多學習,遇事直接上就是了,遇山鉆隧道、遇河架橋,有了這個心態什么都玩得好
大俠,惡性競爭是看誰做的更LOW。你拿個有點檔次的產品給他去做,能做好,絕對有的。但是價格超歐美了。所以都往價格上去開拓市場,然后就養不起人了。
這個斷層,現在是無可奈何了,俺談這些,十年了,不想說什么了,現在不是教不教誰的問題,是你教他,他又如何的問題了,
上午出去散步,在‘移動’的門前停著華為的服務車,假如還看到思科的車就合理,對吧,華為下來還搶聯想的饅頭,這就不對,聯想本身是食物鏈最底端,你吃了他的饅頭,柳傳志以后吃啥?這才是中國的問題,
| ||
| ||
點評
我贊同一個觀點是站在‘前人’積累的經驗與知識上去看世界,或者學習我認為更貼切。前人需要精心挑選,至少是一個小牛。
F22這才幾年就不用了,這么先進的東西給小鼻子不怕擴散嗎,F22都不屑了,那玩啥
站在巨人肩膀就是扯淡,哈哈,東條,老希,老斯,哪個不想站‘巨人肩膀’上,你站一個試試看,結果都非常凄慘,巨人哪有那么好的脾氣給你站啊,何況你用什么途徑去站啊?F22準備不用了,打包賣給小鼻子,哈哈,
站在巨人肩上看世界也是個偽命題!巨人晃一晃,你就下來了。
‘后發優勢’,是國內某些專家自己臆想出來的東西,就跟‘彎道超車’是一個東西,既沒有理論支撐,也沒有實踐檢驗,‘后發優勢’的國家全球只有一個國家,就是米國,剩下,都是假裝的,或者根本就不是,
| ||
| ||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27 12:27 , Processed in 0.072890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