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HYFJY 于 2015-12-29 09:37 編輯
9 {6 I: g: K: s, ^, |- z6 H2 h) F; W. a9 Y; a+ G
蝸桿傳動在所有的設計資料上都是與蝸輪嚙合的,這類傳動的嚙合屬線嚙合,在齒面壓力作用下形成彈性變形得到嚙合的一個線形曲面,在這個曲面上,形成動態油膜,可以承受較大的載荷,請看一下在UG中看到的瞬態嚙合情況:
1 O8 e8 t9 n8 n/ t- R4 B# o4 C( y5 Z: Y$ R
& P( s0 U" L4 X2 x
: S0 P$ f* d# h* d! z+ n# h% _
+ Y7 O3 {; R" H7 v& g2 M* V3 U" b( S \! V3 a' N
但是,如果用斜齒輪來代替蝸輪,得到的瞬時嚙合嚙合為點,在力的作用下形成的是一個很小的面,在這個面上,要想建立穩定的動態油膜,幾乎是不可能的,(可以用流體分析的方法去驗證),故蝸桿斜齒輪傳動中,摩擦是失效的主要原因,效率很低,有些設計和加工較差的,估計這級傳動的效率僅為10%,或者更低,而這級傳動往往用于直接從電機傳出的第一級減速,故大量的能量用來摩擦,產生熱,更加劇了點摩擦造成的磨損,這就是這類傳動機構,在粗略設計、加工、裝配得到的機構中很容易看到斜齒輪從頂部開始被急劇磨損的主要原因。
: H) X! {4 J4 p B
+ C$ Y {2 S7 [% h, k* R1 k5 V下面是蝸桿與斜齒輪嚙合時的瞬態接觸情況,在傳遞相同的功率時,因效率不相近,故磨損也就不相近了。! D8 M$ [ H, Z3 u6 q9 W |) b
沒有經過修形的蝸桿與斜齒輪,嚙合總是從斜齒輪的外圓開始的,這也就是為何外圓處首先被磨的原因。8 H3 \ ^3 u7 Y% ]
S9 q% C) X5 `' o6 I
大螺旋角45度與多頭蝸桿嚙合的瞬態接觸圖:
1 h2 Y7 ^ o P3 M. C0 c& H0 J% d! x* J) z7 g @# L5 ?7 B8 U3 J
& j' f% L$ O+ G; `3 z8 L
一般單頭或雙頭蝸桿斜齒輪嚙合的瞬態接觸(修形后的避開了齒頂接觸):: z. g, {' X; w3 }/ M0 j
# L1 o& e8 X! Z- m; {4 I% W, T" D+ ?1 V) V G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