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13724|回復: 39

城市格局,大家結合機械行業來談談看法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15-12-26 11:13:04 |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事實:在中國,凡是沿海的經濟發達省份,都會有一個“經濟中心”城市,其經濟發展水平要比“省會”城市高。自南向北依此為:廣東的深圳VS廣州、福建的廈門VS福州、江蘇的蘇州VS南京、山東的青島VS濟南、遼寧的大連VS沈陽。

也就是說,這些省份都有一個“經濟中心”和一個“政治中心”,這叫“政商分家”。只有“政治”和“商業”分家了,經濟才能真正的發展,這也是中國第一階段改革開放的成果,沿海省份經濟碩果累累。”

這段來自“新聞聯播背后的真相:這才是中國真正的城市格局”。

諸君可以查看這篇文章,相信結合機械行業,會有各自不同的想法和看法。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樓主| 發表于 2015-12-26 11:17:57 | 只看該作者
新聞聯播背后的真相:這才是中國真正的城市格局
每天都會在網上看到各種城市排名:GDP排名、房價排名、各種指數排名等等,都是用一堆數據下結論,基本都是泛泛之輩的夸夸其談,或者人云亦云,毫無可讀性。

中國依然處于發展大浪潮當中,城市格局是由經濟結構變遷決定的,而且變化日益微妙,如果不能從深層次上分析這個問題,就永遠只能停留在“數字”表面。

請記住:在中國“數字”不會帶來任何真相的,更說明不了任何本質問題!

中國的真相既不像憤青眼里那么極端,也不像新聞聯播里那么堂皇。我每天也在看央視的“新聞聯播”和“新聞頻道”,但不是用“眼”看,而是用“心”看。你只要用“心”,那些虛榮的信息都會被過濾,入不了你的法眼,剝去一層層外皮,真相就自然呈現。

1中國城市格局

OK,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中國城市格局的問題。

首先,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事實:在中國,凡是沿海的經濟發達省份,都會有一個“經濟中心”城市,其經濟發展水平要比“省會”城市高。自南向北依此為:廣東的深圳VS廣州、福建的廈門VS福州、江蘇的蘇州VS南京、山東的青島VS濟南、遼寧的大連VS沈陽。

也就是說,這些省份都有一個“經濟中心”和一個“政治中心”,這叫“政商分家”。只有“政治”和“商業”分家了,經濟才能真正的發展,這也是中國第一階段改革開放的成果,沿海省份經濟碩果累累。

同時,我們也會發現,凡是經濟欠發達的內地省份,本省經濟就會出現“省會獨大”的經濟現象,比如:湖北的武漢、湖南的長沙、四川的成都、安徽的合肥、陜西的西安、山西的太原、新疆的烏魯木齊、云南的昆明等等。這叫“政商不分”,“政治”和“商業”糾結在一起,這些地方的經濟往往是依靠“行政”手段堆砌起來的。

這就是“內地”跟“沿海”的區別,經濟結構不一樣。“省會一家獨大”和“兩個城市遙相呼應”相比,很明顯后者更具協調性、分工性,當然這也是改革開放的政策傾斜導致的。

而我更想說的是:對于制定政策的領導而言,為什么那么多內地的省級領導依然看不到這個問題呢?

比如安徽,這么多年來一直堅持舉全省之力建設一個“合肥”。凡是去過合肥的人都知道,論及外表它算是富麗堂皇了。但是一個省會的富麗堂皇跟該省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是沒有任何關系!更何況,合肥本地人均收入其實很低,也不能跟其外表成正比。

究其本質,是領導們太喜歡、太在乎自己的家園了,因為他們都是住在“省城”里的。他們難道不明白:要想使一個省的經濟水平得到發展,必須“政商分開”,政治的歸政治,商業的歸商業。選擇一個城市作為“經濟中心”跟省會遙相呼應,這叫分工明確、定位精準,這樣既出政績,老百姓生活又能提高。亂燉是做不出好菜的!

安徽如此,四川、湖北、湖南、陜西、山西都是如此!OK,現在大家知道為什么有些省會生產很富麗堂皇,而該省的百姓卻很窮了吧。所以大家看一個區域的經濟發展,不要看新聞、不要看數字、不要看高樓。我感嘆的是:如果沒有開明的思想,沒有足夠的大局觀,這些地方會一直落后下去!

2中國的大城市

OK,弄懂這個問題。我們再來看看整個中國。

如果把中國看成一個大省份,那么其政治中心就是北京,經濟中心就是上海,你看這分工多么明確,所以改革開放才30年就取得了有目共睹的經濟成就。

首先,北京和上海到底誰才是中國第一大城市?這個大家不用再爭論了,是北京。因為我的幾個微信公眾平臺早就給出了后臺分析,北京永遠都比上海多大概三分之一左右,當然這里僅從人口多少而論的。

那么,北京因何成為中國第一大城市的呢?

這里就必須有深層次的分析。我們知道,中國城市發展基本上都是改革開放之后才開始的。而中國上一個階段的改革開放,其發展方式其實就是“權力經濟”。

北京,其實是“權力經濟”的極端產物。

中國上一個階段的改革開放,其實不是完全的開放,只是開放了一部分權力,依然有很多權力是沒有外放的。因很多地方政府、企業辦事都得跑到北京來審批,“駐京辦”就這樣產生的。全國的錢都往北京送,全國的有錢人都想往里擠,北京房價能不高嗎?

同時,北京壟斷了全國最得力的資源,包括全國最高端的教育、醫院、文化等等資源,一點不愿意不往外放,導致很多人的理想只有在北京才能實現,“北漂”就這樣產生的。

這種絕對的優勢導致在北京的人心態都是“扭曲”的,在北京隨便見一個人,都說自己認識這個認識那個,這也能干那也能干,再大的事到他們嘴里都是小菜一碟。腰里不懷揣著幾個億的項目,都不好意思出來見人。

上帝是公平的。北京享受了全國最優質的資源,也呼吸著全國最骯臟的空氣,誰敢說“霧霾”不是上帝賜給北京的特殊禮物?

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中國接下來就將解決權力的問題。李克強總理要就申明了:要把“權力”關在“制度”的籠子里。再加上反腐的強化、審批流程的縮減、政府職能的轉變。

中國將迎來下一個嶄新的時期:今后的企業家將更加注重創新,而不是搞關系,政府更注重服務和搭建平臺,而不是掌控和指揮。

這就是中國上一階段的經濟體制問題,再加上發展速度之快,導致北京之大實數世界罕見,其各項隱患和大城市病,也將隨著中國經濟結構的再定位而減緩。

全國的錢都往北京送,然后這些錢都送到上海運作。這就是政治中心和是經濟中心的區別。準確說上海應該是“金融中心”。

所有的商業模式發展最后,就是錢如何生錢的問題,這就是金融的本質,它位于食物鏈的最高端,所以上海人均GDP永遠是最高的。只要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不動搖,永遠都是最富裕的城市,這是定位決定的。

這些錢運到上海后就需要錢生錢。因此上海的金融公司多如牛毛,在那里最普遍的工作是“理財顧問”和“理財經理”,她們是怎么開拓客戶的呢?最開始是去百度做推廣,后來是微信搖一搖,最后是去跟大爺大媽一起跳廣場舞。

上海人眼里都是錢,所以會更加物質和現實,上海的小資情調和虛榮也是無與倫比的。是一個適合成功之后再來運作和揮霍的地方,它缺乏對成功過程的欣賞,也就是缺乏對勤奮的認可、對年輕人的包容。

而這一點形成了上海最嚴重的詬病:太缺乏創新和創業精神了,為什么我們要提到這一點,因為這一點才決定著一個區域未來。

這就是深圳和上海的區別。深圳的定位應該是“科技中心”。科技最講究的是什么?就是創新!

深圳是中國最年輕的城市。如果你想讀懂中國歷史就去讀北京,如果你想讀懂中國近代史就去讀上海,如果你想讀懂中國現代史就去讀深圳!

中國電子類、家電類、智能產品往往都分布在這里,深圳的南山,基本上聚集了中國的所有科技巨頭,其實要看“中國制造”的水平和前景,就看這座城市的創新能力了。

在深圳的大街上,你很少看到老頭老太,整個中國正在老齡化,唯有這座城市依然是年輕人的天下,這其實也是深圳的一個優勢條件。

這是中國的三個一線城市,各有各的定位,北京代表的是因為國有資本,上海代表著外資資本,而深圳代表民間資本,三者各司其職。各領風騷。

很多人說一線城市節奏快,壓力大。但是一線城市的服務性質和消費結構的完善,卻是其他地方不具備的。

另外,在一線城市打拼更多的是依賴你的能力,然后去碰撞各種機會。而在三四線城市,或者你的老家的那個縣城,更多的看你的背景和出身,相信這一點很多人深有感觸。

3中國“傳統產業鏈”

繼續詳解地域經濟格局,我們就必須要弄清一個概念,那就是產業鏈。中國“傳統產業鏈”是怎么樣的呢?

我們以紡織服裝為例做一個說明:新疆的“棉花”先運到山東,在山東做成“紗線”,山東的“紗線”再運到“江浙”做成面料,這些面料再運到廣東做成“服裝”,然后再貼上各大品牌的標簽,我們身上的每一件衣服都是這樣做出來的。

從“棉花”到“紗線”是初級加工,這是勞動密集型生產,從“紗線”到“面料”是深度加工,需要染色、漂染等各項功能的檢測,而從“面料”到“服裝”則需要設計師的創意注入,然后才能成為一件衣服。最后就是“品牌”運作,經過品牌方不斷的營銷和宣傳,最終成為各類人群追逐的品牌服裝。

大家發現沒有,在這條傳統的產業鏈中,從低到高依次是:新疆、山東、江浙、廣東,這些區域的經濟水平依次遞增。

這就是定位決定的,你所處的環節越高,所需要的技術含量就越大,以腦力勞動為主,獲得的收益就越高。你所處的環節越低,所需要的技術含量就越低,以體力勞動為主,往往都是粗放型的生產。

從產品角度來說,品牌運作就是產業鏈的最高環節,比如我們使用的蘋果手機,雖然都是富士康生產的,但我們從來不會認為它是“中國制造”的,這就是品牌的神奇之處。這也是中國經濟的瓶頸,淪為給別人代加工的地步,處于整個世界產業鏈的低端環節。

從商業角度來說,金融才是產業鏈的最高環節。無論是服裝這樣的快消品,還是服務行業,很多品牌都把總部設立在北京,賺到了錢再送到上海運作(上海股交所)。

中國區域經濟格局就是這樣來的:

新疆—山東—江浙—廣東—北京—上海。

究其本質是這樣的:

材料—加工—成品—品牌—金融。

就是這樣一個過程,所以有時先天條件更容易決定一個區域的定位,比如幾乎所有的“資源強勢區域”都處于“經濟洼陷區域”。比如內蒙、新疆、山西擁有很多優越的原材料,羊毛、礦產等等自然資源,無論你的養殖、開礦技術做到多么極致,卻永遠只能處于“資源”這個最低端環節。

而江浙和廣東往往其實都是土地的貧瘠之處,他們只有從事商業活動的才能維持生活。這就好比一個人天生擁有“坐享其成”的老本,往往“不思進取”。而一個人如果生下來“一無所有”,必然會產生強烈的創造欲望。

點評:

所以有時候真的不是我們不夠努力,而是你生下來就處于某個環節。你的環節定位既跟你的區域有關,也跟你的背景、環境、學識、能力有關。無論你在某個環節做到多么極致,永遠還只能停留在這個環節。

比如很多人從技術員做到工程師、高級工程師、特級工程師,依舊還是技術工人……其實很多道理都是如此,真正的改變現狀是“跳出去”,這需要你能從更高的高度看待一系列問題。

除了先天條件之外,后天政策也是一大驅動。比如中國的改革開放,其實就是把一些政策給了沿海城市,深圳、廈門、寧波、青島、大連這五大計劃單列市,就是這樣產生的。

它們自南向北分布,這種外力性的“政策驅動”在上一個改革開放階段發揮著巨大作用,極大的影響了中國城市發展格局。

但是,這種“政策驅動”在接下來的格局變化中將逐漸失靈。中國的城市之前是投資驅動,今后必須依靠城市內生驅動力。這也就是使我們說的,中國今后的發展,行政干涉的作用會越來越弱。

比如:1978年鄧小平在珠三角的南疆畫了一個圈,后來深圳特區現代化的大都市。1990年4月,江澤民在長三角的浦東畫了一個圈,后來浦東后成為上海經濟的引擎。

2003 年,中國又在河北唐山曹妃甸畫了一個380平方公里的圈,輔之以2萬人口的首鋼整體搬遷。但自2003年啟動開發建設以來,累計填海造陸超過230平方公里,總投資超過3000億元,高峰時期號稱日均投資4億元,一度被稱為“中國最大的單體工地”、國家級循環經濟示范區。

它不僅承載著唐山城市和產業雙重轉型的“藍色之夢”,更被視為重塑京津冀區域發展格局的戰略之舉。然而大規模的投入建設了十幾年之后,這個“圈”卻不靈了,曹妃甸陷入鬼城風險,平均每天要償還的利息高達1000萬元!

直到現在,像天津和重慶這種依靠政策介入的城市,依然像“老漢拉車”一般。我們整天看到兩座城市的新聞,官方給的GDP數字也很高。但是這些都是表面,其實探討一個區域或者城市的前景,我們只要推敲一點就可以:這個城市的定位究竟是什么?它有沒有內在的張力?

的確,人生來就是不平等的。這一點可怕到你所在的區域也可以成為制約你發展的條件。但是,這一切都已經成為了過去。只有一種力量可以改變世界,它就是互聯網!如果沒有互聯網,中國(包括世界)依然會按照既定的秩序運轉,但是互聯網的發展,將這一切規則都打亂了,下一個希望又到來了。

比如杭州,杭州是中國電子商務的策源地,并且把電子商務作為支柱產業。這是一個很精準的城市定位。電子商務的本質就是重新制定一套買賣規則,無論產品是誰生產的,我就把最合適的產品第一時間送到最合適的消費者手里,內銷有淘寶、天貓,外貿有跨境電商。

電子商務改寫了商業格局,包括我們上面講到的產業鏈。我為什么要說那是一條“傳統產業鏈”,就是因為在互聯網時代它都已經成為了過去。如今一個品牌的誕生完全是另一套邏輯,這里不再詳細探討了。

放眼四望,未來的社會財富不再只是產品,而是數據和信息。誰對接了消費者的需求、誰掌握了消費數據、誰就在書寫商業規則,中國倒閉了一批又一批傳統企業和傳統產業,只能是一陣暫痛而已,就像新生兒即將誕生,總會有臨產疼痛一樣。

總之,中國的未來依然充滿各種變數,城市格局依然會動蕩。但有一點不會變,就是定位決定未來。有很多城市定位很模糊,你提到它往往沒有什么深刻的印象,這就好比一個人各方面都很平庸,屬于泛泛之輩,你怎么看好的它的前程?

還有很多城市搖擺不定,今天說自己領先中部崛起,明天喊著要融入長三角,這就好比當你發現一個人什么都可以干時,其實他什么都干不好。而當你發現一個什么都干不了時,卻總有一方面,是什么人都比不了他的地方,只是你還沒有發掘到它的潛力!

所以,當我們無數次暗暗立志之時,有沒有想過自己為什么而生?

點評

這里的跳出去可以理解為擺脫某種思維方式的束縛。  發表于 2015-12-27 10:38

評分

參與人數 2威望 +2 收起 理由
kirod512 + 1 思想深刻,見多識廣!
luxiang821 + 1 跳出去挺受觸動

查看全部評分

3#
發表于 2015-12-26 12:34:38 | 只看該作者

點評

有何高見。  發表于 2015-12-26 14:28
4#
發表于 2015-12-26 14:08:23 | 只看該作者
學習

點評

學無止境。  發表于 2015-12-26 14:29
5#
發表于 2015-12-26 14:37:01 | 只看該作者
哈哈,聽得出來說的是哪個城市,分析很透徹,而且跟我的觀點一樣,不能照搬別個的,第一要有格局,眼光要遠;第二要有自己定位,不要跟著別個混、蘇州強嗎?GDP高但沒上海它是什么?深圳也許是中國唯一一個不以地域中心崛起的城市,太特殊。我覺得未來中國抉擇就在中部,但目前看還沒有一個城市有這樣的戰略眼光,也沒有包容魄力胸襟!未來50年中國還只能在發展中國家領航!即便GDP超過美國成為第一,也不過有一個龐大體量!似乎就是樓主干著急,政府像沒事人一樣、哈哈!慢慢來吧……

點評

因時因地制宜,準確定位是一個城市成功發展的前提。  發表于 2015-12-27 10:49
你說的有道理。自上而下是被動的。自下而上是主動的。  發表于 2015-12-27 10:31
我覺得作者寫的是中國城市發展中沒有自己特色沒做好自己定位吧,聯系大的情況就是中國改革就是政府應道的甚至可以說是中央應到的,這也許暗示自上而下的改革有些力不從心!我想自下而上的改革會帶來新一輪的活力!  發表于 2015-12-27 09:27
我只對文中事實論述方面表示認同。其它方面的判斷目前我還沒有看懂。  發表于 2015-12-26 15:01
6#
發表于 2015-12-26 14:43:41 | 只看該作者
說的好,認真的學習完了

點評

除了打印方面的出錯,看文字組織,該作者是有功力的。  發表于 2015-12-26 15:04
7#
發表于 2015-12-26 17:35:26 | 只看該作者
有一個特色的詞叫形象工程,每一屆都會弄一個的!

點評

有目共睹。  發表于 2015-12-27 00:41
8#
發表于 2015-12-26 18:41:46 | 只看該作者
這篇文章水平很高。

點評

時下還有一篇妙文,對中國的資本市場作出四種分類,包括野蠻人和趙家人。貓俠曾轉過。好像不登行業之大雅堂。其實也頗具參考功能。  詳情 回復 發表于 2015-12-27 02:42
雖然不知其背景,但確有獨到之處。最后的判斷有點武斷,但對格局的描述有一定的參考作用。文字功底也較深厚,也兼用網絡流行風格。  發表于 2015-12-27 00:47
9#
發表于 2015-12-26 19:29:31 | 只看該作者
把互聯網當成救命稻草,這篇文章也就沒什么深度了,很簡單,東西做不好,你那電子商務中的電子頂狗屁啊

點評

Whatever.  發表于 2015-12-27 06:39
不能采用非此即彼的極端思維方式,世界上重要的東西肯定不止一個。  發表于 2015-12-26 19:38
10#
發表于 2015-12-26 20:42:31 | 只看該作者
政商中心,我感覺有政策的傾斜和地理位置有關。是好是壞不好說,但感覺不太公平。

點評

這點該文申明清楚了,人生來不公平。  發表于 2015-12-27 00:51
只會錦上添花、不會雪中送炭  發表于 2015-12-26 22:09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28 19:07 , Processed in 0.086367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