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振動時效工藝應是在時效前分析工件的殘余應力分布情況,形位精度要求,以及今后的工作載荷和可能失效的原因等,制訂合理的振動時效工藝,確定時效路線及重點時效部位。 形位精度分析:根據工件直線度、圓柱度、平面度、同軸度、對稱度等,應采取不同的激振力,選用不同的振型。 共振頻率分析:根據工件強度、剛性、批量選擇不同支撐方式或采用振動平臺進行處理。 振型分析:不同的頻率對應不同的振型,不同的振型對應不同動應力場。 工作載荷: 針對工件今后的工作變形狀況,應重點消除工況狀態工件載荷較大部位的殘余應力,選用與之相對應的振型進行時效處理。 工況失效分析:根據今后可能出現的問題,應選用不同的激振力不同的時間進行時效處理。 其次,應根據被時效的工件,科學地選擇振動時效設備。應該深入了解振動時效機理后,通過比較選擇合適的振動時效設備: a) 運行穩定、轉速閉環控制、定速可靠、在線打印、性價比高: b) 強弱電隔離、自我保護功能強、故障率低、易于維修: c) 操作方便、能夠人機對話,并能通過面板輸入口令設置設備運行參數, 而不需要改變硬件設置: d) 不論使用何種操作模式(手動、半自動、全自動、編程)均能實現多峰值自動識別、多振型時效,并能實現局部掃描、局部打印;并且能針對工件的個性,采用超級手動(可根據操作者的經驗及意愿直接快速完成振前掃描、打印、識別、時效、振后掃描)完成有用峰的振動時效,避免處理無用峰;而且還能夠通過手動找出大量工藝參數,作科學的分析,找出相同零件的共性,迅速、方便地在面板上編制程序并儲存,以便今后隨時調用對工件科學全自動的時效處理; e) 能遙控操作:對大型零件,能使操作者一邊觸摸觀察工件的情況,一邊遠距離操控設備,調整運行參數,完成時效的全過程;同時還能讓操作者遠離噪聲,保護操作者。 / M5 O/ `) L. D% r7 [5 m5 ]/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