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機加工內應力問題

  [復制鏈接]
11#
 樓主| 發表于 2015-9-9 14:36:07 | 只看該作者
絕對01度 發表于 2015-9-9 13:23
, B# Z7 t% V7 R/ O- w/ ~我覺得可以把兩種方法綜合一下,粗車吃刀比較大,形成的內應力大,可以去做退火,精車不會產生多少內應力, ...
- N: O7 g* O2 A* w
我之前沒表達我的想法,還請看看下下層樓我的描述,給解釋解釋。
/ N5 K! C3 w6 ~1 e
12#
發表于 2015-9-9 15:16:36 | 只看該作者
不懂的太多xx 發表于 2015-9-9 14:31 ) T6 _- I; X  n; L: i; g
可能我沒說清楚,老師傅說的方法中間放半小時,他是為了讓粗車之后的零件冷卻,防止因為熱漲引起的加工誤 ...

" b& J( A) a* |2 U不會只存在于表層。其內部肯定也可能存在的。7 H2 b* s- \+ w! d9 k

5 b0 w! K; @$ @" z) H  z& {, g就是一個概率的問題。& D( M+ i& n( s- F4 E8 h
也許切削一點都沒有產生應力(可能性小,但是也可能存在的);
( i# |; M$ F' {也許應力全在表層;: @) ]5 @% ]* F& x0 G- a. B) s
也許應力全在內部;
" ]- d) A- E1 H* n7 _也許應力內部大,表層??;
+ j4 _. D* d) l5 v  V3 |! B# Z; k9 G也許應力表層大,內部?。ㄟ@種概率應該最高)
6 s- ?+ e8 n8 \0 H2 ?: Y$ z2 W總之,切削產生的應力,是和材料內部組織的成分,均勻程度相關的對應于上面,材料的成分和均勻程度應該是:
/ ~8 X$ b/ N0 Q& h8 T# u" {5 o/ p組織單一,均勻;" p/ C- Z/ w$ m
內部組織單一均勻,外部組織多樣化,且不均勻;! {; x4 g( i4 S& a: F1 N
內部組織多樣,不均勻,外部組織單一均勻。
4 q3 y5 B1 G8 v7 ^. d( v' _內部組織比外部多樣且不均勻;! t. d, {: @- G4 d; z
外部組織比內部多樣,且不均勻,或者內外部組織成分一樣,均勻程度也一樣。
/ z! S! T7 ?4 f. u4 k
' u+ x0 @$ I# \3 z/ Y+ v只有把他當作組織多樣,不均勻的來處理。1 K5 z# J, F1 D8 ~

4 l* O% S0 g" V: u
: ]6 ^' C. v. T% \1 \+ }9 y& M

點評

正解,大俠厲害  發表于 2016-8-1 12:30
13#
 樓主| 發表于 2015-9-9 15:49:45 | 只看該作者
781995655 發表于 2015-9-9 15:16
2 C& z. s9 ]* j: L1 h1 R不會只存在于表層。其內部肯定也可能存在的。
% g1 x2 w5 g1 J! @6 H
; W& G& B2 Q) V8 s0 a4 p. B( t就是一個概率的問題。
7 Z& M/ ?7 }, S5 e# X( A
你的解釋挺有道理。7 W1 z7 F# i, ~
對于組織單一,均勻的材料來說,產生的殘余應力表面應該是最大的,理論上來說殘余應力的大小應該與和表面垂直的縱深距離成反比。0 ~& U9 s3 {/ g
由于組織的多樣性,材料的均勻性打亂了應力分布。9 K- I; E  B1 ?. ^4 X! b
切削對棒料的擠壓力,想象成棒料是由無數個半徑不同的圓柱面疊加而成,內部應力的傳遞看成層與層之間的拉力,如果材料均勻的話,傳遞應該也是均勻的;不均勻的話,拉力就不是均勻的傳遞了。
" f3 x4 N* b! F7 p! A看成是用手拉動一個很軟的彈簧,離手進的變形大,離手越遠變形越小。如果中間一段彈簧的彈性系數變大,中間就不足以產生變形,只是起到一個剛性傳遞的作用,這樣反而內部的變形比中間大。
& `. z) }% r- \, _0 [( Z可不可以這樣來理解和想象?2 |* W& Q7 p/ o2 h5 R. s3 a
0 z% m- M9 K* S
不同零件材料的組織多樣性和均勻性都不同,所以工藝做法就針對中間的大數據而言,不包括兩個極端。8 f  c1 r( c+ T0 D2 m. @  N4 `
14#
發表于 2015-9-9 16:59:25 | 只看該作者
要求高的用第一種方法,
15#
發表于 2015-9-9 17:24:33 | 只看該作者
所謂加工應力,個人理解應該只是表面由于切削、擠壓造成的應力,所以應該大部分存在于表面5 t. r9 p8 e0 \2 w! u
但并不意味著內部就沒用應力了,原材料本身的、熱處理殘留的、工裝夾持等都會有內應力產生,所以建議如下:* ], p1 F3 i: n& X
粗、精車——》熱處理退應力——》磨# l9 l1 r, E5 e; F

/ u" m( y4 Z  ]& x另外樓主可以講一下為什么會需要去應力? 是加工后變形了么?以個人經驗多半是裝夾變形,可以通過如下方法驗證:" ~4 U* T" A/ n) G) H
1、加工后在裝夾狀態下測量尺寸、形位公差等;
, e5 T$ T, X4 ^. E5 p! n& W6 |- p) F2、去除裝夾,卸下后測量相同位置、尺寸;
/ h5 P' S, ?0 U" L: Z4 o$ N  }3、靜置24小時以上(注意放置方式,盡量避免放置變形)再次測量;
3 M: X: B7 T1 S# u0 h3 z% q! M6 X1 {* d' }7 h
如果1與2相同,則是內應力造成的,如果2與3相同,則是裝夾變形造成的
16#
發表于 2015-9-9 17:24:55 | 只看該作者
老師傅的作法就是自然時效,不過時間好短。
17#
發表于 2015-9-9 17:40:5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781995655 于 2015-9-9 17:43 編輯 0 k; ^3 `$ L- |9 F; O# o, q
不懂的太多xx 發表于 2015-9-9 15:49
) u# L; V3 d& K# ^# R你的解釋挺有道理。
  B9 A8 E1 m9 Q1 z4 z對于組織單一,均勻的材料來說,產生的殘余應力表面應該是最大的,理論上來說殘余應 ...

* y" E' u, w+ w, h& d6 y/ J什么切削壓力?那玩意很難給材料表層和內部帶來塑形變形的,或者很少。
* f8 h! w$ Z; |+ M4 G$ m& B, D- f5 `, N2 n9 L! W
內應力,大多是自身帶來的,是由于自身組織復雜多樣和不均勻帶來的。比如淬火后,它自己的組織,分布和淬火前的大不一樣,但是它們還在原來的空間上(或者略有移動,那是它們沒有融化成液態,不能移動)。那就會造成有的地方很擁擠,有些地方松散,擁擠的部分,會有向外膨脹的力,松散的地方受力后,可能會有一定的變形量。這個變形量,可以讓擁擠的部分向外膨脹的力小一些。但是永遠不會消除為零,只是達到一個平衡。平衡的時候,擁擠的部分,仍然還是有向外膨脹的力的,只是小了點,不足以讓松散的部分再變形了。
7 O) ~0 L3 S) Z3 ~  ~& g  Z

9 n8 n: D) Z  J另外,這個變形也是緩慢的,時間長了,變形量才大,才會達到平衡。鋁材料處理變形的方式是時效,就是讓鋁材料長時間放置(自然時效)或者在300度左右的溫度下放置8小時以上(人工時效)。就是讓這個變形量產生了再加工,以后變形就小了。
4 f9 p# }; n# }
' Q' w5 K. m- D: s( T0 o切削會打破這個平衡,讓內應力不再平衡,這個不平衡會讓產品變形。
1 g' v( p0 f) F0 Y0 o5 F
  R# ~7 q0 S. q/ @4 P7 k! c而不是切削帶來內應力!0 x! O5 j% }1 ?8 B( t9 i

5 D; R0 [0 {$ n' h+ D: x; U! B金屬工藝學的書好好看看吧。
( u0 g9 F% S9 h( _; \2 S

點評

內應力,大多是自身帶來的  發表于 2016-8-2 07:23
18#
發表于 2015-9-9 18:20:54 | 只看該作者
這個內應力只是存在于表面

點評

這個內應力只是存在于表面?  發表于 2016-8-2 07:24
19#
 樓主| 發表于 2015-9-9 18:48:42 | 只看該作者
781995655 發表于 2015-9-9 17:40
% ^4 V! {3 y8 v7 }什么切削壓力?那玩意很難給材料表層和內部帶來塑形變形的,或者很少。
; ]' L' v8 V; z9 p, P  _# h+ E! q+ C( |' L- u1 U+ Y8 _
內應力,大多是自身帶來的,是 ...

+ J' i- Y( C2 ?+ v* Y我的理解哈
5 a' v: w; n+ D$ D& l8 @2 B! z假設加工之前棒料處于平衡狀態,機加工使零件產生的應力有三點:1,切削力,使零件產生強烈的塑性變形和彈性變形,切削力卸載后,處于不平衡狀態,產生內應力,切削力大小對塑性變形影響比較大,對比粗車和精車,因此切削力大的塑性變形和彈性變形大,內應力就大;2,高溫,溫度就是熱載荷,使材料產生熱彈塑性,產生內應力;3,材料在高溫下產生了組織相變,產生內應力。6 @" H9 c- Z( v" e4 U
切削力產生來源,高壓情況下,相互運動產生剪切。
2 q9 k5 v) k1 K1 ]2 C* H請指正,看看哪里理解錯誤。% r, R4 Q, l2 M+ U; ~0 j# V" e
看過金屬材料的書,有個粗略了解,不夠全面。$ ]5 O* D  q9 n! V7 J/ \+ e  e
20#
發表于 2015-9-9 19:03:28 | 只看該作者
要求不是太高的話,老車工的方法是比較好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8-18 16:37 , Processed in 0.070878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