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上半年行業統計數據出爐,行業主要經濟指標持續下滑,并且虧損面不斷擴大。行業重點聯系網絡6月份統計數據顯示,主營業務收入、工業總產值和銷售產值呈現同比下降的企業已經接近全部的70%,其中虧損企業占比接近40%。1 ?2 `) z1 A& N2 f
形勢到底有多差?
7 t3 V; G# v7 e* x2 y% I# g3 c4 ^2 h$ ~7 B7 D2 Y) l9 K
這樣的統計數據無疑加重了整個行業的悲觀情緒。機床行業從2011年下半開始下行至今已經整整4年,期盼觸底止跌的態勢一直沒有出現。除了少數企業逆勢增長,更多的企業在劫難逃,整個行業似乎正在陷入“哀鴻遍野”的困境中。8 \$ M# T& Z1 G
% b1 _( N" q$ y3 K: @
而用戶市場的一些最新變化則使得行業前景更加不明朗。比如,一直表現穩定的汽車市場今年上半年呈現產銷雙下降,導致一些為汽車制造提供裝備、在弱市中表現穩健的機床企業也開始感受到市場的陣陣涼風,使得行業運行雪上加霜;另外,作為新興市場,近年來異?;鸨氖謾C制造設備上半年也出現下滑,同比下降13.6%。行業里逆勢上漲的企業中有很大一部分正是受益于手機消費市場的勁爆增長,而且還有不少企業正涌入這個市場,手機市場如果掉頭向下,其對行業的影響也將是顯而易見。5 g& Q' f" u; C4 N6 R6 D' c
5 S0 N6 o F7 n" O3 r- b 形勢到底有多差?市場何時才能止跌企穩?企業到底還能撐多久?這時候或許最應該聽聽作為親身感受持續下跌的資深業內人士怎么看。
0 C& E; M% l# o: F* x# N3 Z. E
! X9 X4 K7 O% p- \2 z 濟南二機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志剛表示,機床行業目前的調整應該說是正常的,機床工具行業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周期性很強。機床工具作為生產資料,行業發展是需要投資拉動的,而投資本身有周期,不會在一個領域里持續很久。我國機床工具行業已經經過了10年的高速發展,眼下的調整是必然的。從時間周期上看,4年的調整期也在正常預期內。; ^) p( @; |7 V3 R+ e P
0 p6 N- {; k1 t( C 事實上,這個行業特性在國外同行業也同樣體現。發達國家的機床工具產業已經過了幾輪這樣的調整,每一輪下來都會減少相當數量的企業。以日本為例,和二三十年前相比,目前日本機床廠的數量減少了一半。3 { ~5 N( Y( M# w7 U: m9 W$ \
* b% y# d. l: x# C7 `7 u
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陳惠仁表示,對行業當前困難的認識應該理性、客觀。跟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機床工具產業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中國機床工具產業同樣會遵循產業經濟規律和發展路徑,有一批企業要在結構調整中被淘汰,無論從歷史的、全局的,還是長期發展的角度看,這都是產業結構升級的必經階段。眼下的困難用危機來形容似乎有些夸張,也許說調整更合適。; F" f# y$ W: q9 [! X
: W3 A6 R& H" t+ G
事實上,這是一個變革的時代。不只是機床工具行業,整個制造業,整個國民經濟都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歷史時期。在市場形勢持續低迷的背景下,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智能制造這些流行元素旋風般席卷沖擊著傳統制造業,互聯網+制造業的觀點也成為業界流行語。那么,互聯網+究竟將會給企業帶來怎樣的變革?互聯網+會成為帶領制造業走出低谷的制勝法寶嗎?/ X' f/ r. _: W' [& I- ~4 p( `; _( J& V
" y; h7 @+ O) v/ c
% M0 _+ ^# L$ a4 r“互聯網+”OR“+互聯網”1 I# E' G- u& ]/ V3 w
2 \7 ~" `7 V; O8 }# I" y 洶涌而來的互聯網+正在逼迫著傳統制造業轉型。比如,很多制造企業都開始嘗試用互聯網拓展營銷渠道,還有一些企業開始借互聯網“再造”生產流程以提質增效,更深層次的融入則是以互聯網思維重塑企業價值鏈?;ヂ摼W+似乎具有了讓制造業重新煥發生機的神奇魔力。* {& E- I1 @9 C. S3 m k# z
/ p& v5 V6 X% y 但是如果冷靜下來分析,就會看到無論互聯網+怎樣神奇,目前,在制造環節還是要一步一個腳印去完成。北京北一機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旭表示,在某種程度上,現在國內機床產品的質量、可靠性等可能還支撐不了互聯網+,這個時候談互聯網思維可能是沙灘蓋樓。機床工具行業是一個必須練好基本功的行業,一個產品只要有一個零件做不好,精度就達不到要求,互聯網+是無法解決這些問題的。
& g9 @, D T% A* o& @# ~6 K( Q- U+ f# D. ?
7 F& D/ g7 s: P/ Q+ L3 z 行業目前對于互聯網的認知,有兩種極端都是不理性的。一個極端就是被動抵制,認為機床工具行業就應該發揮工匠精神。另一個極端則是盲目跟風,認為傳統產業沒有前途,必須去搞互聯網+,甚至存有去制造的傾向。事實上,我們整個行業正處在前所未有的轉型升級和新一代信息技術蓬勃發展的重要關口,這兩個潮流歷史性地交合在一起,給機床工具行業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性機遇。( _ |2 |' a$ b# x
2 z# D* A% Y5 ]( n9 o 如何把握好這個機遇?陳惠仁認為,對待互聯網正確的態度應該是主動融合?;ヂ摼W思維、大數據等本質是提供了更先進的工具,使企業的生產效率更高,和用戶的交流更密切,信息獲取更方便,是實現傳統產業升級的一種重要有效手段。這也意味著,對于機床工具行業這樣一個生產裝備的產業而言,互聯網只能是發展的工具、手段,不能是主體,主體只能是制造本身,否則就是本末倒置。* U( h3 i0 A& r F
2 a/ p! v- B* J& X/ c, r$ X) D 撇開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這些科技發展的新產物,事實上,智能制造并不是什么新鮮概念,只是近年來隨著通訊技術、傳感器技術的迅猛發展使智能制造具備了大規模應用的基礎。而智能制造無疑是機床工具行業轉型升級的一個主要方向。 w% K) x5 E3 b, q; {2 i( d/ {
5 H1 V O; A+ a
蘇州電加工機床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長葉軍表示,我國機床工具市場高端裝備的機遇已經被外資企業搶了先機,而未來智能化機床可能就是我們搶占高端市場的一個新路徑,在智能化產品領域我們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以前我們產品不能解決的一些問題,但經過智能化處理的產品可能得到很大提升,從而解決以前不能解決的問題。比如華中數控針對3C行業新推出的數控系統通過對主軸電流進行檢測,然后根據檢測進行數字化處理,能使加工效率提升20%,直接提升了國際競爭力。; E9 F% a& S& s9 u9 I! W; V
, g; S' Z0 z5 u2 ]4 V1 M
% r* j( G% w1 {4 x, h, C持續性改善OR顛覆性創新% S) g* |+ K# n7 W3 e2 I& z4 n
2 N6 n' M0 X% D; R+ L v
在互聯網+對制造業吹起的這股熱風中,經常聽到的一個詞就是顛覆性創新。事實上,顛覆性創新是百年難遇的“高級別”創新。而相對于顛覆性創新,對于制造業這樣一個需要扎實基本功的行業,持續性改善也許更行之有效。一些歐洲、日本制造業的百年老企業都在談改善、積累,一點一滴的持續性改善正是這些優秀制造企業的靈魂。
9 f I0 g6 l- E
0 L ~% m- n- }1 @ 而行業對于持續性改善的忽視根源就在于,在多年來以粗放經營、規模擴張為優先的經濟發展大環境下,我國制造業生態的典型特征就是浮躁,我們做很多事情,落地不夠。舉個例子,我國高鐵技術的引進是引進技術再消化吸收的一個成功案例。據相關專家介紹,高鐵技術引進遵循六個字原則,即僵化、固化、優化。僵化是指對引進的技術一個微不足道的細節也要不折不扣地執行,要到僵化的程度,從而形成固化,在固化的基礎上才可以去優化。而我國95%的技術引進最終是失敗的,很大程度源于引進一開始就去優化,實際上把最本質、最先進的東西“優化”掉了,而這樣一種態度的本質就是浮躁。
8 a* \6 T; k/ |
1 t1 `/ w# A# [" \& k3 o 重慶機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明智表示,在機床工具行業過去十年的高速增長期,很多企業更多是憑感覺和憑運氣吃飯,一旦市場不好,企業適應能力很差。他認為,盡管行業一直強調創新,但是對于創新的著眼點更多地集中在單一的技術環節,缺乏的是綜合創新,就是在各個環節一點一滴持續性的改善創新。比如一些高端產品我們也能制造,某個指標也能達到,甚至覺得和先進水平相比相差不多,但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后就會發現相差很遠。事實上,在基礎掌握還不牢、學習能力還不夠的時候過多地強調自我創新,強調顛覆性創新,其實也是一種浮躁的態度。5 B8 s( h' f6 p' {
' }8 x# I# {1 l g: ]3 Q% H
如果將高端機床的發展階段可以概括為三個層次:能做→做好→做出市場競爭力,那么,我們可能還只停留在“能做”階段。高速增長的十年,機床行業取得的幾大成就之一就是高端產品由“不能做”到“能做”,這雖然不容易,但問題是不能僅僅停留在這個階段,它只是個過渡階段。真正的“做好”就是指應用,我們的市場應用成果現在還太少。
% L% U( ?- m2 ^/ y, w9 q
0 Q7 ~& A0 ~+ B! [! s. N 陳惠仁認為,目前高端產品要跨越這幾道坎,最大的問題就是認識誤區?,F在的很多研發人員、企業管理者,甚至業內的專家領導,往往認為由“能做”到“做好”就是“最后一公里”,這其實是錯誤的。假如100公里的話,這個至少得是55公里。跨過“最后一公里”不需要大投入,但如果是“55公里”,肯定需要大投入。去除浮躁,靜下心來,邁過更為艱苦的第二道坎,才正是中國機床工具行業要接著練好的基本功。
: l8 T% f7 z) S2 @9 A
" d+ W/ _1 L9 _/ H$ o) j
/ E( e# F, Y. p" x
" T$ Z# N2 h0 x* t. S- ]"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