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張懷憫 于 2015-8-16 10:29 編輯
% s2 v+ M5 I5 i3 v) \; M: n1 V1 G( u. ~! X# r2 S1 k7 J; H1 z: E$ Y
998等大神總是讓我們多讀書,讓我們把時間用在“夯基礎,長見識”上。周六下午去科大蹭課,聽老師講技術交流用英文寫作。在我看來,兩個多小時中(我去蹭課的時候課已經開始了),那老師主要講了以下那么個意思: 用恰當的方式把必要的幾個方面表達出來。 課后,那位教師讓學員自擬主題,做份PPT,在后續的課程中,逐一上臺展示+自由問答。我一琢磨,人家上課是沖著作報告、寫論文去的,我蹭課是沖著文獻解讀去的。目標不一樣,我不需要也沒必要做PPT,還不如找份文獻來解讀一下,這個靠譜。 剛好最近手里有一份英文報告的原稿,美國總統辦科學技術顧問委員會在2011年06月給奧巴馬做的,講怎么確保美國在先進制造領域領導地位。就拿這個開刀了。 順便提下,2013年06月26日,A.T.Kearney咨詢公司據其某項調查宣稱,(美國在最近的十二年中)首次取代中國,成為企業高管心中外商直接投資的首選國家,而中國排名則滑至第二。而奧巴馬本人,在2014年年初的國情咨文中明確表示,“中國不再是全球最佳投資國,而美國是”。 那么,在2014年之前的幾年中,美國實體經濟,或者說,美國的制造業到底經歷了什么? 我想,這份來自2011年的報告或許能給我們提供些好玩的東西。 / d# i+ v" X% Y, }+ p9 }. g
5 v: P" a- c V: w
【解讀01 標題、作者、時間】 報告主題: Report to the President on Ensuring American Leadership in Advanced Manufacture 作者:Executiv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President’s Council of Advisors on Scienceand Technology 時間:June 2011 (剛好比A.T.Kearney的調查報告早兩年呀)
: o( V5 P9 |& E) [: G# O
' G( H, e" e5 k, M1 P【解讀02 作者簡介】 報告的第二部分主要介紹了下科學技術總統顧問理事會的一些基本情況,這幫人主要由Scientists和Engineers構成,總統自個兒從白宮內部、政府各大部和聯邦政府其他機構中找來的,這幫人受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管理。更詳細的資料可以去白宮官網查詢。 <順便問下,咱么社區的帖子中能不能直接貼出來其他網站的網址?> 主席有兩個,(兩個!??) John P Holdren – 總統的科技助理,科技政策辦公室主任 Eric Lander - BroadInstitute of Harvard and MIT的負責人 副主席也有兩個 William Press – 來自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研究計算機技術和生物學的(跨界。。。) Maxine Savitz – 美國工程院的二把手 其他成員 Rosina Bierbaum – 密歇根大學,研究自然資源和環境問題的 Christine Cassel – 美國內科醫學會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Christopher Chyba– 普林斯頓大學,研究天體物理和國際關系(跨界……) S. James Gates,Jr. – 馬里蘭大學帕克分校,物理學 Shirley AnnJackson - 倫斯勒理工學院的一把手 Richard C. Levin – 耶魯大學校長 Chad Mirkin – 西北大學,研究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生化醫學 Mario Molina – 加州大學,生化 Ernest J. Moniz – 麻省理工,物理學與工程系統 Craig Mundie – 微軟,ChiefResearch and Strategy Officer Ed Penhoet –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生化技術與公共健康(好嚇人。。。) Barbara Schaal – 華盛頓大學,生物學,美國科學院副院長 Daniel Schrag – 哈佛,地質學、環境科學與工程 David E. Shaw – 哥倫比亞大學,生物智能(恩,是生物智能,不是生物質能) Ahmed Zewail – 加州理工學院,化學物理
$ P0 l; v' E* f: m% h" R, W1 I( s) S3 _- ]' F4 j5 z
【解讀03 致總統】 親愛的總統,我們PCAST和PITAC做這份報告,是為恢復美國在先進制造領域的領導地位提供總體戰略與技術措施。 我們咨詢了當今時代最靠得住的那幫制造業高管、技術達人、相關部門、工業大佬、學術精英,發現在過去的十年中,我們美國制造業技術創新不像以前那樣牛逼了??空蚰承┢髽I或某些行業進行投資的實業政策,是靠不住的<We do not believe that thesolution is industrial policy, in which government invests in particularcompanies or sectors>。我們需要的是,可持續的創新機制。 我們建議 1. Create a fertile environment for innovation,為基礎研究、技術從業人員的技能訓練與教育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持。 2. Invest to overcome market failures,保證以技術為核心的產業、企業能夠順利發展。 我們是認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