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3074|回復: 7

上機器人就是一切OK嗎 企業自有一本明白賬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15-7-24 20:34:44 |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當前,中國不少地區提出“機器換人”戰略,以應對勞工短缺問題。加上機器人是先進制造、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集大成者,如果工廠里裝配大量機器人,似乎就成為了智慧工廠的名片。一時間,中國機器人市場火熱。
- @* ~+ r4 t5 _% T  ? 那么,中國制造企業是否買賬?實際上,不同企業心里都有不同的賬本。
: z2 z2 w+ X% J  g9 M' |5 D+ F' Q& V; s9 `9 x
機器人生產線是制造行業轉型的方向之一,這點毋庸置疑。對于中國的制造企業而言,是否上機器人?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詮釋。 徐工集團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排頭兵。現在,徐工正在改造其生產基地,第一是焊接線上將工人全部替換為焊接機器人,第二是實現機床的聯網,將原來由工人操作的輸入工藝參數、調配生產的環節省掉,直接由機床聯網實現參數調整、排產和質量檢測全自動化,第三是通過MES與供應鏈系統的結合,提升配送能力。
7 f! G" n7 J- E4 o8 \( U 徐工信息智慧制造發展部總監助理許健全列舉了機器人可以給徐工帶來的好處:焊接機器人響應時間短,動作迅速,焊接速度在60~120cm/分鐘,這個速度是遠高于手工焊接40~60cm/分鐘;性能穩定,可以做到10年無故障;一臺機器人可以替代2到4名產業工人等等。他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正面臨著向高端轉變,承接國際先進制造、參與國際分工的巨大挑戰,“機器換人”已是大勢所趨。機器人代替人工有利也有弊,但總體而言肯定是利大于弊。 9 U5 v9 x( M8 K; U
. [* Z% e; j) J0 o- D( v
在另一面,同樣作為中國裝備制造業的領先企業,三一重工對機器人的替代持謹慎態度。三一重工流程信息化部副部長周志軍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三一重工在焊接線上采用了焊接機器人,但是在總裝線上,由于零部件多、工藝比較復雜,零件由客戶定制的比較多,不規則,又是小批量生產,不太適合用機器人生產和組裝。他透露,和汽車廠相比,三一重工一個車型每個月的生產量大概是幾十到幾百臺,批量比較小。  用機器替代人的好處是節省人力。周志軍坦言,工作量不飽和、產業工人的流動對三一重工確實有些影響,三一重工也考慮過機器換人,至于到現在并沒有大范圍實施,也是出于投入產出比的顧慮。
2 P5 I3 T; u+ v7 G& A0 M2 R: J' t; @' b! V# M8 \& d9 S( m
企業改造舊生產線,上機器人,是企業自動化、智能化提升的一個表現,那么,機器人生產線是否就是企業或工廠實現智能制造的標志?并不盡然。 元工國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兼技術總監丁德宇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坦言,機器人生產線是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產品質量和穩定性的重要技術手段,也被看成企業實施智能制造的一個重要標志,但不是唯一的標志或里程碑。實施智能制造,企業可從智能化產品、大規模定制、服務轉型和智慧工廠等方面著手,要結合自身情況選擇突破點。 ) j8 _; y, V2 B1 I" u' h0 r5 h
另外,丁德宇還表示,智慧工廠的內容也不僅僅包括機器人生產線,還包括“全面掌控,精準執行”的CPS(信息物理系統)和“科學指揮”的MES。CPS強調的是人機物融合聯網和統一指揮,MES強調的是從制造執行(也就工業4.0的縱向整合)、供應鏈(也就是工業4.0的橫向整合)和設計工藝(也就是工業4.0的設計整合)三個維度的管理提升。 ( e1 \3 x: p/ E% [
浙江三花CIO葉根平向《中國電子報》表達了他的看法。他認為,在一些制造現場和工序環節通過引入機器人來替換傳統設備或人工操作,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最關鍵的因素不是硬件方面的升級換代,而應該是軟件也就是經營管理方面的提升和優化。因為機器人的廣泛應用需要企業已經實現了產品的標準化、工藝和工裝規范化、設備自動化,這些很多都屬于軟的管理方面的提升。對于很多傳統制造業來說,目前機器人并不能替代人工,或者說替代人工的比例很小。 & t$ ~2 n" P" u- z' d
. t. \4 [) M& g# ^6 q  B
一條機器人生產線的造價有些高達上億元,這對于中國的制造工廠是筆不小的費用,尤其是近年來制造業出口受阻、利潤率仍在下降的環境下,拿大筆錢出來投資生產線的改造,困難挺大。 一步到位機器人并不現實,需要分清情況、分步實行。隨著產量的提升和對質量的嚴格追求,企業需要逐步把人工勞作改進成自動化的方式。自動化改進,首先選擇產能和質量的瓶頸環節,不一定一步到位機器人,可以考慮成本更低的其它工業自動化手段。對于從成本效益角度“不宜”或技術角度“難宜”進行自動化改進的環節,可以考慮通過防呆防錯減少差錯提升質量,通過工具提升提高人工勞作的生產效率。
. P5 H) s4 l6 g. s( `; V. u8 @ 北京自動化研究所首席專家蔣明煒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首先要使用機器人的地方是那些勞動強度大、生產環境差、生產安全問題突出、生產效率低的工種,例如鉚焊、鑄鍛、炸藥生產、危險品生產、頻繁的重物搬運、批量裝配等工種需要優先使用機器人。用或不用機器人,一定要進行投資效益分析。 + R1 s( X2 C6 K9 u; Y$ k

# K  A9 z, h4 v0 [6 N 而且現在的機器人,也并不等于具有人工智能。蔣明煒還指出,一般的工業機器人只能死板地按照人給它規定的程序工作,不管外界條件有何變化,自己都不能對程序也就是對所做的工作做相應的調整。如果要改變機器人所做的工作,還必須由人對程序作相應的改變。而能編程、能操作工業機器人的高級技術工人并不多,企業上了機器人,還得培養這種類型的工人,無疑又是另一項支出。 ' [9 l: v5 `5 h' Q: S*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表于 2015-7-24 22:41:13 | 只看該作者
個人感覺現在很多所謂的政府專家們還弄不懂“機器人”和“工廠自動化”的含義是什么;也搞不清楚當地企業的真正需求。
+ e- l! l; N3 n' O" C- T8 Z3 |" s; G" N& H7 o) X. C
都是上面提倡什么,下面一窩蜂的嚷嚷!
3#
發表于 2015-7-25 09:03:43 | 只看該作者
現在機器人這些東西還不成熟,還沒有大面積鋪開,若果真的全部都用機器人,那中國偌大的勞動力市場要怎么辦
4#
發表于 2015-7-25 11:07:22 | 只看該作者
感覺機器人這塊確實不夠成熟,跳太快的話,生產、制造、工人、維護、技術研發都會面臨很多問題。
5#
發表于 2015-7-25 11:42:25 | 只看該作者
其實我們國家很多用的所謂的機器人,就是機械臂,算不上嚴格意義的智能機器人,智能機器人投入是一個大數字,不是一般中國企業可以承受的了的,在中國的私人企業中,老板都是會算的,要是人工性價比還高些,還穩定些,一般不會選新的未知因素,私人企業也不會一聽國家說機器人真么樣好就頭腦一熱,因為私人企業承受不起失敗的后果,私人企業一般會對現有設備小小改動,不會一下投入巨資上馬不成熟,無法預知的項目,當然,要是國家買單,也有人愿意嘗試,但是實際應用效果,就不好說了.
6#
發表于 2015-7-25 22:05:36 | 只看該作者
學習學習
7#
發表于 2015-7-28 15:38:04 | 只看該作者
機器人產業任重道遠!
8#
發表于 2015-7-28 17:07:49 | 只看該作者
機器人產業的興起需要綜合評估,并不是萬能藥!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28 04:35 , Processed in 0.083351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