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汽車零部件企業拆分業務似乎成為一種潮流。6月10日,江森自控有限公司CEO莫里納羅利在一份聲明中稱,有意拋售旗下汽車業務。近日,江森自控發布聲明稱,正在為汽車業務的剝離尋求戰略性選擇,不過完成戰略評估的具體時間表尚未敲定,此次評估包含汽車業務的全方位戰略選擇。 據悉,江森自控目前正在考慮拆分汽車座椅和內飾業務,已聘請高盛和森特爾維尤公司作為其財務顧問進行評估,這將成為江森自控拋售或剝離汽車座椅業務的第一步。上財年(2014年4月~2015年3月),江森自控營業收入達到428.3億美元,其中汽車座椅和內飾的收入分別為175.3億美元和45億美元。除了江森自控,美國零部件供應商輝門控股去年宣布拆分旗下兩大事業部——動力總成部與車輛配件解決方案部,未來將以獨立公司的形式分別上市。此外,偉世通和飛利浦近來也都將旗下業務拆分,將汽車相關業務或剝離或出售。零部件企業加速逃離汽車圈,到底是為哪般? 業務拆分漸成趨勢 就在江森自控發布聲明的當天,偉世通宣布關閉其位于美國密歇根州霍蘭德市的一座工廠,240名員工將受到影響。霍蘭德工廠是偉世通去年7月從江森自控收購的,還不到一年時間就要關閉。 去年9月,偉世通宣布擬將公司業務一分為二,分別專注電子和空調業務,以提高經營效率。一位美國汽車業內人士表示,“汽車零部件企業大集團的模式現在已經不流行了。沒人想成為雜亂的產品超市,他們都想在一個細分領域內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當時,一些業內人士就建議偉世通可以保留電子業務,出售所持韓國漢拿空調70%的股份。 日前,偉世通發布官方聲明表示,已將其所持韓國漢拿空調70%的股份全部售予韓泰輪船及韓國私募基金Hahn&Company,交易已經正式完成,交易價格為36億美元。偉世通表示,今年二季度將開始執行股東資本回報計劃。偉世通的電子業務比公司其他業務增長快得多,未來該公司將集中發展汽車電子業務。 今年4月,飛利浦公司宣布將旗下Lumileds——LED與汽車照明業務的80.1%股權售予中資財團金沙江創投,交易價格約為33億美元,成為LED有史以來最大資金收購交易。早在去年7月,飛利浦集團就宣布將旗下的Lu-mileds與汽車照明事業部合并。去年9月,飛利浦發布消息表示將集團拆分成兩家新公司,分別專注于照明事業和醫療保健器械與消費品事業。由此來看,飛利浦拋售旗下汽車照明業務是有跡可循的。 集中發展核心業務 江森自控CEO莫里納羅利表示,“剝離汽車業務的聲明表明了公司未來的投資管理戰略,江森自控會將主要精力放在能成為全球領導者的產品業務上,以獲得更大的利潤增長,為我們的顧客和股東帶來最大的長期價值。”近年來,江森自控已經逐步將資金投入并用于發展另兩大業務單元——建筑設施效益和能源動力。 由于利潤率較低和競爭加劇,2013年以來,江森自控一直在逐步拋售汽車相關業務,減少對汽車業務的依賴,推行多元化經營。“需要理解的是,盡管我們在汽車業務上是領先的,但是為了能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多元化企業,江森自控需要將精力集中在能使我們作為一個整體并向前邁進的業務部門上。”莫里納羅利說。 偉世通當時之所以宣布將公司一分為二,也是因為董事會考慮到電子和空調兩大業務幾乎沒有重合的地方,在同一家企業的“保護傘”下難以實現價值提升。時任偉世通CEO的蒂姆·萊利認為偉世通一直未能持續產生盈利,需要變革。 根據偉世通公布的數據,該公司今年一季度的凈利潤為5000萬美元,去年同期為1900萬美元,營業收入由去年的17.2億美元增長至20.3億美元。偉世通表示,隨著漢拿空調70%股權交易的正式完成,未來一年內公司將通過股權回購和特別發行等一系列舉動將25億~27.5億美元的現金回報給股東,其中價值5億美元的股權回購計劃將于今年年底前完成。 周期性行業“生存難” 自從1891年成立以來,飛利浦的核心業務一直是照明業務。出售汽車照明部分業務是飛利浦公司的重大轉折點。飛利浦方面表示,出售LED與照明業務大部分股權之后,飛利浦將更專注于其醫療設備產業。 近年來,全球出現多起拋售剝離資產的案例,涉及的企業都希望收窄和集中業務范圍。另外,拆分業務有時候也來自外部投資者的壓力,拆分業務分別進行IPO,可以推高股價,在資本市場上籌集更多資金。 除了將業務拆分,為什么這些零部件巨頭還要剝離汽車業務,逃離汽車圈呢?利潤率較低和競爭加劇是一個因素,更重要的原因是汽車業是一個周期性行業,會經歷繁榮-衰退期,對一家公司的現金流有著極高的要求。汽車零部件行業,比如汽車座椅、汽車內飾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才能維持增長。因此,這些企業決定忍痛說再見,將投資轉向回報率更高的其他業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