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滾刀魚 于 2015-7-16 13:19 編輯
, a& E% T) m3 w
! c# R i/ e. t9 a- |7 Z( c+ Z 最近一年來過得很緊張,工作很忙。公司出了一個新政策,自己設計的東西自己去客戶那賣去,于是各種出差,很少發帖子,只是默默的關注社區的動態。看到社區和米思米合作,還挺意外,米思米這個公司以前是挺有趣的,我在富士康上班的時候,公司規模大,不怕花錢,連螺釘都買他們的,他們很愿意理我們。后來我跳到做醫療的小公司,是一個集團公司的子公司,有一些東西需要買的時候找到他們,都不愿意理我們,嫌我們規模太小。好歹我把他們給引進來了,估計是生意不好做了。現在他們也很重視一些小企業的生意,這樣就對了,做生意嘛,不能太勢利,蚊子也是肉呀。 `' B+ x; R$ r+ |
- t& f$ R b: g* k! y- l& F 最近終于閑下來了,想碼碼字跟各位好好聊聊,有不知道說點什么。討論技術吧,顯然沒有各位大俠的技藝高超,未免露怯,于是放棄了討論技術的想法,而且我設計的東西也沒啥技術含量,搭積木的玩意,也沒啥要討論的。討論人生吧,又發現自己過得也不是很如意,不是什么正能量的教材,于是也放棄了談人生的想法。不過最近的一篇《東北拉響人口警報》的報道,讓身為東北人的我頗有一些深刻的感受。( Z* g5 j! A/ W; ~6 Y: l
/ H5 Y( M- d, I: p! g; z# j |/ _
東北人口流失問題好像由來已久,這回再次被推到了風口浪尖,難道中央會有強心劑一般的刺激政策給東北這片老態龍鐘的工業基地?仔細想一想,這有可能也是扯淡,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口號喊了這么多年,也是光看天打雷,不見云下雨的,估計這次又是一次“人來瘋”。
7 K5 x0 e2 B. `& l( N0 x7 D) w# L# y/ E% v1 h3 F# `: Q
我出生在遼寧的一個小城市,直到大學畢業才離開老家。貌似小時候,父母以及親戚朋友全都是工廠的工人,每天忙忙碌碌的上班,甚至上夜班,就連郊區的村子里,都有幾個鄉鎮工廠,甚至有的村子喊出“打造億元村,趕超大華西”的口號,就連在學校上課的時候,也能聽到學校周邊的重型管件廠打鐵的聲音。城市里到處屹立著各種型號的大煙囪,也成為工業城市的標志。; _$ k4 |9 T2 F
* H$ E6 n0 u4 |' a9 j
如今大煙囪們沒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種閑置的大高樓。后來東北的工業就開始蕭條了,至少我們的城市是這樣,父輩們突然就集體下崗了,城市到處是閑人。有工人下崗以后去了南方謀生,成為了東北第一批流失人口,留下來的也只能做一點小生意維持生計。我的父母都是技術工人,有幸又重新上崗,工資卻少的可憐,基本就為此一家老小的生活。再過一些年,廠子也改制了,私人老板以白菜價承包了廠子,再過一些年,私人老板經營不善,廠子倒閉了,留下了空空的廠房,各種閑置的設備。那些年考上大學的孩子,如果考的是機械專業,鄰居都會嘲笑,學這種專業,將來哪有工作,我就是被嘲笑的那些孩子中的一員。- }: m6 ^3 F8 @
4 y- W9 `6 s- H7 }
而我們這一代讀完大學,基本都離開了東北,留下來的越來越少。在外讀完書,回到本市的,基本都是有門路,有“拼爹”條件的同學,沒有“拼爹”條件的同學大多出走,遷移到北京、上海、深圳、長三角等地。這些地方競爭還算公平,只要你肯吃苦、肯學習、有技術功底,都可以混口飯吃。像我這樣的回到東北老家,找個工作都費勁,進一個私企還得找熟人,送禮走后門才能進去,進國企更是難于上青天,這種形勢下和狀態下的東北,我們哪敢回去呀?# c, V# y( h* O' e1 k9 y3 W
+ x4 R0 k$ `$ h% U3 ~8 O: r
歷史就是一個輪回,那些年,為了生存,人們開始了闖關東的人口大遷徙,這些年,同樣為了生存,我們又闖回關東。7 L! X' S$ _; ^2 H# N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