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15150|回復: 47

德國制造的口碑建立在一個有意思的觀點上:不相信人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15-7-7 14:19:58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德國制造的口碑是建立在一個非常有意思而且關鍵的觀點上:不相信人。德國人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是人都會犯錯,都會有誤差,特別是在生產環節,這些人引入的負面影響經過流水線的每個環節逐級放大,必然會最終影響產品的品質。因此整個產品的生產工程中,人的因素越多,最終產品出問題的可能性越大。所以德國人提高品質的思路非常直接,就是在生產環節要動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把人的天然影響降低到最小,把每件事情都分解成機器(或者人像機器一樣動作)能簡單執行的。換句話說,就是提高生產的自動化水平,只要機器能做的,在成本合理的范圍內,就堅決不讓人做。

大家已經講了很多精彩的點,包括工業設計、民族性格等等、研發投入等等,我就不浪費時間了,但是可以重點講講制造本身:


  • 流程化。下圖是大眾汽車1969年的生產流水線,自動化程度比現今國內很多車廠的自動化程度都高。生產流程化的核心目的就是把生產過程切分成非常細小的片段,每個片段都遵循嚴格的順序加工,片段之間用自動化的傳動裝置連接起來,每個片段簡單到不需要人工操作的時候,就被機器取代了。另一個行業的例子,說起軟件公司,大家都記得微軟之類的美國公司,但是做流程軟件最成功的卻是德國的SAP,他們把企業(甚至非生產型組織)內部所有流程都固化到軟件里面,把企業里面每個人都通過軟件固化到一個功能,最后完成了企業的可靠高效運作,這就是流程化的威力。(我想企業里面用過SAP的ERP系統的人,特別是財務采購之類的肯定特別熟悉)。

  • 可測量。比如下圖是Carl Zeiss在1973年推出的三維測量儀器,精度0.5微米,給精細工業生產帶來了革命。性能優異的各種測量儀器儀表也是德國人造的比較好。他們希望生產的每個環節都可以精確測量到產品和生產線的各種問題并及時糾正。通過這些測量手段,他們在生產過程中引入了大量的反饋回路來保證生產的產品品質波動控制在很小的范圍內,這是保證產品品質的重要前提。另一個大家熟悉的行業的例子,德國人的廚房比咱們中學生的化學實驗室設備還要多,所有食材都是要用精確測量的,當然,所有加工時間和關鍵環節的加工溫度也是需要精確測量的。




  • 自動化。自動化就是把人類不擅長做的重復易錯的交給機器人。比如下面就是德國著名的Fraunhofer Institute工業服務部心目中的未來工廠的照片。有什么特點:工廠完全是機器自己在生產,而人的作用被形象化為兩種:一是做生產規劃,下達生產指令;二是給機器打下手幫助保持生產線高效可靠運轉。(順便吐槽一句,看完這張圖每個人都應該明白為什么中國工人收入這么少了吧?)




  • 職業化。德國的職業教育已經有別的朋友提到了。我就舉個身邊的例子,前幾天遇到一個德國的老工程師,沒有什么學歷,從德國的職業教育學校FH畢業后就在機械工程師崗位上干了三十多年,德國所有核電站的蒸汽輪機都是他負責安裝調試的。在部門里面非常受尊重。我不知中國現在有幾個工程師有這樣的機會和志向做到這種程度。(下圖核電廠蒸汽輪機的大小可以從旁邊梯子得到直觀的對比)這種知識經驗的積累對于可靠的生產和工程質量事關重要。




  • 工具化。大家都知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德國人喜歡工具,幾乎可以說做每件事情都有專門的工具。第一次去一個德國朋友家做客就驚呆了,自認為比較喜歡搗鼓,在家滿滿一抽屜工具已經很專業了,和德國同事一比較就是一個乞丐。他家的工具掛滿了地下室整整一面墻。螺絲刀就有幾十把,修車的扳手就比我所有工具還要多得多。可惜當時沒有拍照,下面借用因特網上的照片給點感覺吧(這比我朋友的要少得多,但是感覺是一樣的)。反觀國內,只要自家裝修過的人,都遇到過工人馬馬虎虎隨便找來幾塊破木頭搭破梯子湊合的例子吧?




      講了德國制造那么多,說實在的,我覺得德國制造也有其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他們的制造業并不適合制造快速消費和變化的產品,目前這個領域都很難想起德國還有什么響亮的品牌了。一個生動案例就是有西門子的手機,幸虧早兩年賣掉了,否則恐怕會比諾基亞死得更難看吧。家電和快速消費的電子產品似乎還是東亞制造的更優秀一些,特別是日本。(轉)

評分

參與人數 3威望 +71 收起 理由
野嘉森 + 1
憨老馬 + 20
老鷹 + 50

查看全部評分

本帖被以下淘專輯推薦:

  • · 采用|主題: 929, 訂閱: 40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表于 2015-7-7 14:34:02 | 只看該作者
德國人的從生活中就能看出工程的學問
不過中國貌似不可能,有心無力啊

點評

看日本看德國,滾到又站起來了  發表于 2015-7-11 16:42
3#
發表于 2015-7-7 14:36:56 | 只看該作者
早年手機界有個笑話,說把西門子手機和諾基亞手機同時從五層樓上扔下來,落地摔成三塊的是諾基亞手機;把地砸個坑的是西門子手機

點評

早期西門子質量確實厲害。  發表于 2015-7-8 19:39
諾基亞居然還有天敵啊,看來以后防彈的段子應該改稱西門子了。  發表于 2015-7-7 22:13
4#
發表于 2015-7-7 14:43:08 | 只看該作者
美國人說德國人的腦袋瓜子是方的。

評分

參與人數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獨自莫憑欄 + 1 哈哈!

查看全部評分

5#
發表于 2015-7-7 14:50:39 | 只看該作者
好貼
6#
發表于 2015-7-7 15:33:28 | 只看該作者
這個觀點解釋的滿科學的
7#
發表于 2015-7-7 15:40:38 | 只看該作者
采用機械化、自動化的生產方式來代替手工生產,不能說唯一的原因就是不相信人。甚至這個說法就是不對的。無論多么先進的自動化生產線,首要的條件還是要有專業人才。沒有人,哪來的自動化生產線呢 ?最低限度,設計就必須完全依賴人來完成。人固然會出錯誤,機器又何嘗不會出錯誤呢?工業生產中,并不是絕對不允許人任犯下任何錯誤。大多數情況下,即使人犯了錯誤,也并不難糾正解決。
自動化生產的最大貢獻還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有很多精密的儀器,儀表,元件的關鍵部位,關鍵工序還是靠手工來完成的。據我所知,MOOG  伺服閥的閥芯閥套的最后工序--研磨就是靠手工來完成的,而不是依賴于哪種精密的機床加工出來的。很多人一說到德國,似乎德國就是機械制造最高水平的國家,好像凡是這個國家生產的東西,都是最好的一樣。要說制造水平,最高的還是數美國。
8#
發表于 2015-7-7 15:42:41 | 只看該作者
,太逗了
9#
發表于 2015-7-7 15:51:18 | 只看該作者
“相信結構,而非人手”,乃機械化的精髓所在。

點評

人出錯的幾率比機器大無數倍,造出合格的機器可以說是近乎一勞永逸的事情。  發表于 2015-7-8 12:25
但最開始的精度,是怎么來的?  發表于 2015-7-7 21:30
10#
發表于 2015-7-7 16:11:16 | 只看該作者
剛開始工作接受的第一次培訓差不多就是這內容,人是感情動物,有情緒波動,容易出現不穩定,而機械不會,所以做設計的時候應盡量減少人工操作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30 05:41 , Processed in 0.086521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