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家公司是一家多元化集團公司,老總將生意交給自己的弟弟還有兒子打理,自己時間多了,就琢磨搞點事情做。然后一個偶然的機會認識了東北的一個老板,這位東北的老板業余也喜歡做點“小玩意”,而且還申請了幾個專利,其中一個是垂直軸風力發電設備,也就是這兩家老板準備合作上馬的項目。
3 e/ h; C: D1 G7 K9 G9 v
" c. ?$ ?& N1 \/ o* ?" K/ ^ 東北的這家老板之前做了一個小型的垂直軸風機,是5KW的,高度大概10米,掃風面積大概14㎡,而且還帶了偏航系統,增速系統是普通的平行軸齒輪增速。開始增速比為1:4,發電機發電,燈泡(100W)亮,老板很是高興,還不是很信任;后來,增速比一直到了1:16,這下老板不僅是高興,而且非常信任了。準備下大力氣搞這個項目,而且準備是上馬大功率的垂直軸風機,先準備上馬3MW的,增速器準備用行星齒輪增速器(也是后來我咨詢998大俠的那套裝置)。
6 r' g1 a/ `5 J, O }# _7 P
$ x3 Z ]9 x/ F6 p 各位如果是業內人士,或者是有心在網上搜一下就會知道,現在國內根本就沒有這方面的成功案例,甚至連1MW的成功案例都沒有。東北這家老板沒有經過正經的“科班訓練”,但是有些小聰明,對于大功率垂直軸風機的研發信心滿滿。而我總覺得不靠譜,告知幾位老板其中的難度,奈何他們總是不聽。我們在研發的過程中,出現的事情讓人哭笑不得,老板在開會的時候讓拿出一個設計方案。東北老板說,放心吧,都在我腦子里呢,然后第二天拿了兩張用三維軟件畫出來的兩個部件,說這就是設計方案,然后就給我們講原理,我暈。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葉輪的尺寸拍腦門定,先讓我們用三維畫出來,看著不舒服再調整。直到最近的一次,由于之前我極力勸他們葉輪部分宜采用復合材料,他們執意要用不銹鋼,重量達到了60多噸,這在70多米高的高空是非常危險的。但是此時葉輪的自轉軸和拉緊所采用的圓管壁厚都已經非常薄了,最厚5mm,最薄2mm,外徑40mm到200mm不等,長度都10m左右。 x1 Y p0 }3 l+ D( I* b
, P0 [. Q, X# [0 A1 J
于是他讓我優化葉輪,只準減輕重量,不準增加重量,我當時就和東北那老板理論,說優化肯定要根據受力分析,不能盲目減重。他立刻就火了,說你必須按照我說的做,下班之前必須完成。我也火了,頂了他幾句。后來他氣得拍桌子,我當時也是怒火難遏,也拍了桌子。再后來,我就在那位東北老板的“幫助”下,離開了公司。: g- R" l/ x( F
4 G3 Z$ O- `7 t" a
昨天看到998大俠說的,你拿了別人的薪水之后,你就“不再是你”了,我立刻就懂了。當時的確是有些沖動,也給社友們一個提醒,有時候的確是不能義氣用事,古人說的三四而后行有道理。
5 G9 X& d, E- f*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