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糾偏托輥(國產化傳確技術)
在物料輸送系統中的帶式輸送機上,采用先進的傳送帶帶軌追蹤校正技術及新型高效、經久耐用、適應性強的皮帶托輥自動糾偏系統,能夠解決皮帶跑偏的運行難題,避免因跑偏而導致的皮帶邊緣磨損、撕裂和支架損壞等一系列皮帶運行問題的發生,使皮帶跑偏問題成為過去式!
在全世界應用的創新技術。
傳送帶帶軌追蹤校正技術由南非傳確輥軸有限公司TRU-TRAC ROLLERS (PTY)LTD開發研究,該技術已經被國內外證明是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的創新技術。從1995年發明以來,不僅獲得了南非國家創新設計獎和德國礦山健康安全獎,而且在全世界許多國家(如中國、南非、澳洲、歐洲、英國、美國等)開始廣泛使用。目前已在世界50多個國家得到應用,并且取得了滿意的應用效果。
本人從2007年開始關注,并且參與該技術在國內的推廣使用情況和該技術的國產化進程,現在已經自主完成了該技術產品3種系列圖紙國產化設計,目前正在進行產品推廣之中。
1 K& ^) q4 P1 e& y# d4 d2 n, ?半軸式平托輥(ACAR型)
( D/ Z* j; M# @7 E6 U% R3 s4 I" i" s+ Z
; r' G: {- t) j, `: E0 m/ N- h9 W( f( P0 ^- d4 y
9 m6 j3 e3 r9 T X# [5 P適應寬皮帶和沉重的負荷。外部中央樞軸機制設計。使用一個同心旋轉和平衡的調偏機構。這是一個延長軸承壽命和非??焖俸陀行У恼{偏跟蹤系統。
兩個獨立的單側錐形托輥安裝在樞軸兩端,它可以單獨更換,更換時間依據磨損情況來定。
特性和好處:
專門為高速、重型、價格昂貴的傳送帶設計。
托輥可以單獨更換。
安裝方便。
維修費用低。
擺角自由調節操作。
簡單的設計可在各種條件下使用。
不磨損皮帶邊緣。
托輥運轉無震動。
" {3 R8 Z; F/ h8 _( x( K
自動糾偏皮帶托輥自動糾偏系統的組成:
皮帶輸送機托輥自動糾偏系統由相應數量的自動調偏托輥組構成,即以輸送機傳送帶轉向前3倍皮帶寬度處和導料槽出口處,作為關鍵點(起點),每隔50米~60米放置一套相應規格的調偏托輥組件,來直接取代原有的普通槽式托輥和平行托輥,組成自動糾偏托輥系統。
0 U* F* c" h5 v0 A* x7 i- a
自動糾偏平托輥的結構:
自動糾偏平托輥簡介
自動糾偏平托輥中央轉軸設計獨特簡單,它含有一個裝在實心低碳鋼中央軸輥里的不銹鋼樞軸。這種不同類型的材料的結合消除了任何卡住失靈的可能性,整個單元永久焊死密封,保證了轉動功能的長久使用。托輥的滾筒表面覆蓋了天然橡膠(或根據用戶要求是特別的涂層),保證了傳送皮帶和托輥表面的良好接觸和摩擦。軸承盒以及前后密封圈是專門為整個調偏托輥產品系列開發的,確保在惡劣的環境下有效的密封性。
) l3 I! d( Z0 {! o平托輥結構圖(ACR型)
$ A9 }6 M' x0 a- m( |5 J7 T2 ]0 I7 b
平托輥結構簡介:
芯軸兩端通過支架固定在機架上 。軸承裝在托輥套筒兩端的軸承座內以支承滾筒 , 使其在旋轉時不會產生不同心的振動 。中央樞軸是由不銹鋼銷軸及2個軸套組成,裝設在銷軸兩端,采用不同材料的組合,以避免轉動時有可能出現的卡死現象。迷宮密封是專門為不同產品系列而設計的,可保證在惡劣環境下有效密封。托輥滾筒上面包一層天然橡膠,可保證皮帶表面和托輥滾筒有良好接觸,兩端頭做成錐體狀,輸送帶跑偏時它會引導回中心位置上。
% b; L a" R S/ g& z: K* v v
& f& j7 s/ O& B' r5 d
槽型托輥裝配圖(ACGR型)
- H. |# F$ T2 j) E+ q% f0 V" c
自動糾偏槽型托輥簡介:
槽型托輥由支架, 中托輥, 側托輥組成, 如圖 所示 。中托輥的內部結構與平托輥相同, 其糾偏原理也和平托輥的糾偏原理基本相同 。當輸送帶偏離中心時,皮帶就會沿著側輥上升,引起滾筒繞其中央樞軸旋轉,靠中托輥把偏離的輸送帶移回到中心位置,輸送帶復位的同時托輥也回到與其垂直方向。跑偏側輸送帶沿側托輥上升, 避免了輸送帶邊沿的磨損 。
: J9 b0 W, x. G& {
自動糾偏系統的綜合性能
1. 提供了利用很小的力進行糾偏的方法。
2. 杜絕了皮帶邊緣的磨損問題。
3. 減少了輸送帶支架的損壞問題。
4. 托輥外表為橡膠包裹增加牽引力。
5. 可有效的防止輸送帶的縱向撕裂。
6.徹底解決了自動糾偏失靈的問題。
7. 耐久耐用的設計,適應惡劣環境,轉動時無震動,具備免維護特性。
8. 防卡死的中軸系統。
9. 增加了設備安全、穩定運行的時間,在提高輸送能力對策的同時,防止了物料的外溢。
10. 并不依賴皮帶邊緣來啟動糾偏機制。
11. 可有效避免人身事故的發生。
12. 完全密封的軸承。
13. 安裝簡單快速。
$ w- i3 a. Y8 F8 i3 p
8 f1 p: q. x& e: o,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