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脫衣不必動手!MIT 開發「拉鏈機器人」造福航天員與身心障礙者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個人機器人」研究團隊(Personal Robots Group, MIT)近期發表一款迷你拉鏈機器人(Zipperbot),能夠單獨開闔織品,也能多機共同合作,為可穿戴式機器人學又一突破。 會拉拉鏈的機器人狀似沒什么了不起,但要達成這項功能,機器人必須能夠運用計算機視覺「自行辨認」織品的「邊緣」,并且在三度空間、高低起伏的織品表面完成連續動作,幾個簡單步驟里其實涉及相當復雜的運算。 研究團隊表示,現階段拉鏈機器人已可完成「基本模式自動裝配」(basicpattern self-assembly)及「多機協作」(coordinatedmovement)任務;如同 demo 影片所見,測試者只需要按下按扭,拉鏈機器人就能沿著具有弧度的曲折拉鏈軌道,將衣袖表面「縫」起來,除此之外還能夠跟另外一只「同伴」配合,「同時」進行開啟與關閉拉鏈的動作。 雖然目前無論是功能還是機器人的尺寸上,都尚有改進余地,但未來這項技術預期將可大幅改進行動不便身心障礙者的生活質量,讓他們從「自行更衣」起重拾自主生活尊嚴;另外,在笨重的宇宙飛行服、需要避免直接用手接觸的防護衣,以及某些拉鏈必須設置在背后的工業或時尚設計(例如女性的正式洋裝),都可成為拉鏈機器人的揮灑空間。 考慮到「魔鬼氈」概念后來在各種科技上的應用,拉鏈機器人往后或許也能小兵立大功,廣泛運用于任何需要「自動偵測、拆卸、縫合」的環節——最起碼,在未來某一天,也許你我都不需要再硬著頭皮面對陌生人告訴你「先生,你拉鏈沒關」的尷尬時刻了。 - \0 o! Z6 _5 t8 k: @+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