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00| 41
|
從二戰坦克大戰,觀各國機械制造 |
點評
不是炸了德國的軸承廠嗎? 損耗遠遠大于供給、用一輛少一輛
大國戰爭的最后的本質就是國力比拼,資源消耗比拼(包括人力資源消耗)!
話說毛子當年開坦克也很有意思,車長靠踹駕駛員控制。哈哈,每次聽那段都特別想樂。
是這樣。理念不同。根本上來說,毛子的戰術就是針對閃擊的。大縱深,大迂回,大包抄。說白了,就是戰術彌補的技術的不足。哈哈。另外得說,德國人最終是被拖死的,被對手的源源不斷地候補耗死的。
| ||
點評
@2266998 88炮乃是漢斯之箭啊。56L給老虎,88L給flak 38.漢斯三寶啊,四號,87,88炮。
房峰輝 叛逃?
看坦克,就看出誰是那個時代的老大了,米國當時吵吵要玩50噸坦克,議會就說沒必要了,因為已經批銀子組裝‘B32’了,B32從米國本土起飛,到德國去丟核彈的,知道那東西一丟下去,德國就沒有了,也就沒有再玩坦克
主要還是戰略思想不同,T34全套懸掛是買的米國專利,發動機是毛子‘天才’設計的,本想玩到40噸,但發動機不爭氣,德國是發動機沒問題,才敢玩50噸的坦克,到50噸,就裝德國88毫米高射炮了,用高射炮揍人家
其實謝爾曼就是悲劇。同時代的潘興被擱置,可以說是一大敗筆。謝爾曼履帶窄,根本不適合歐洲戰場都。無奈。另外,房叛逃了??
| ||
點評
增長了很多知識,關鍵是戰略思路不同啊,要把小鼻子坦克都換成“虎式”,蘇聯可能就沒了,東西夾擊毛子,看他還跳,哈哈
謝爾曼的最大問題其實到不是皮薄,畢竟也是作為高機動中坦使用的。不能用于換傷。但是履帶窄是個大問題,導致了謝爾曼在泥濘和雪地的機動受限,同時,彈藥倉容易被引燃,最終得了一個火藥桶的稱號。
斯大林用的謝爾曼應該是公牛。算是加拿大的貢獻。其實還是謝爾曼。在溫哥華的時候還看到過當年的坦克展示,到處是眼兒。哈哈
二戰時,對坦克的應用達到神級的應該還是德國人。立體打擊比米國人更早。不過,轟炸英吉利德國人賠上了空軍,挪威海賠上了海軍。毛子又玩巷戰。使得德國人后期相當被動。
@2266998 M1的設計思想就是典型的“防御坦克”,高戰術機動高載彈高裝甲,低戰略機動能力。靠M1和A10打造錘砧戰術,消耗華約坦克集群。
T34 是斯大林的‘狼群’,既是是庫爾斯克大勝的戰役,去戰損也是德國好多倍,另外,斯大林也用謝爾曼,英國也用,蒙哥馬利就對謝爾曼贊不絕口,因為飛機用的好,戰后也一樣,米國打坦克靠A10,也不靠M1A2,
各國的戰略思路不同,謝爾曼要考慮海運,機動性,其是‘步兵坦克’,設計就不是打坦克的,打坦克有自行炮與飛機,不需要謝爾曼去打坦克,巴頓就深刻理解這個,而德國虎式是‘防守坦克’,不需要高速機動,
| ||
點評
以色列梅卡瓦三的水平是九枚“耐火箱”連續命中,車沒事。以色列人吹牛逼說一公里距離上對一巴掌大小首發命中,可以用配套的近炸榴彈收拾直升機。梅卡瓦正式高烈度對抗戰損最大原因就是小羚羊直升機。
| ||
| |
點評
@2266998 說的真對,德國88mm炮,打謝爾曼一炮就轟飛了,謝爾曼打虎式,對攻,打上去根本沒反應,炮彈打不進去,打上去就飛了,這讓我不理解,在怎么樣打上去也應該有個淺坑啊,
饅頭的皮還是太薄。爆到傾角也沒起多大作用。所以當時美軍就往上掛履帶,最早的外掛裝甲,哈哈。
不是還有入射角呢么,紙饅頭正面大傾角還是可以一跳的
德國88毫米,是長身管的高射炮,不是步兵用的,因為射程遠,威力巨大,被裝到虎式上面去了,打謝爾曼與T34,都是一炮就轟飛了,打T34可以打透,打謝爾曼可以對穿,穿過去還把邊上的墻打一個大洞,謝爾曼是短管炮
| ||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28 12:51 , Processed in 0.08791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