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機械-AI 于 2014-12-31 16:57 編輯 + t) _" e3 M8 e+ o! h
; V: i: X1 i2 K5 j 我還是個菜鳥,自己設計過幾款設備,有盈有虧。第一次看到這款精巧的機械時,確實有點激動,并暗下決心,也要設計這種類型的機械。6 @- ~2 c) Y4 m7 n. u7 Y2 P) L
剛入機械沒幾年,只見過美、德、日、加拿大的機械設計圖紙。于是便有了這些觀念,也不知正確與否,便想拿出來曬曬,殺殺菌,免得自以為是了還不知道:老美設備偏控制,機構傾向于配合控制系統(tǒng)而設計,反正根本看不懂那么多電子設備裝在那里是干嘛的;德國擁有強大的工業(yè)基礎,我只見過幾張它的零件圖紙,便覺得設計隨意,不受工藝限制,出圖嚴謹,該要的尺寸公差、加工方法、技術要求一個都沒有少,之前就職的公司一群工藝工程師在研發(fā)部鬧了幾天也沒做出一個零件成品;日本分工詳細,設備也偏模塊化,傾向于各種功能模組的堆砌,例如:氣缸、滑臺、三共的分割器、三菱機械手,即使是日本齒輪、凸輪結構的設備,我在做方案時也是被教導模塊化的調用特定功能的機構;加拿大只替他3D轉2D工程圖,沒什么特別的感覺。. u- O) J6 H- ]1 U( ^
這段時間,看了一些網(wǎng)上下載、不知出處的圖紙,確實是體會到了超越菜鳥這個階段能夠創(chuàng)造的一些設計思路與方法。不過,在我看完這些圖紙,試著自己再使用類似的思路去試畫一兩個機構時,卻又覺得——這么簡單,我也會了;就像報了“XYZ Table高級班 ”,在設計方法上獲得的一些新體會——一些非常簡單的知識點,讓人領悟一種新的設計思路。因此,
7 L, _/ ^; A0 R5 E便很想知道這款設備的原創(chuàng)作者,想了解他是怎么開發(fā)出這么精巧的玩意。工作環(huán)境、經(jīng)驗積累、等等因素,到底是什么條件
, ]7 Q+ f- b% \! z催發(fā)了這款見到的第一面,讓我這個入門級的菜鳥耳目一新的作品?如果,我處于相同的環(huán)境也能否能創(chuàng)造這款作品?; I5 n1 s. [5 Q$ R
如果,這款設備出自華人之手,那么又是否能代表國內的設計風格,并把它推廣開來?雖然,我的眼光還很狹隘,但是“機構、機構,機關構造”的體會還是讓人感覺蠻好的。是否能在機械行業(yè),我們也推出一些宗師級別的代表人物,以供我們菜鳥瞻仰?而那些宗師級別的大神,能不能不吝賜教,帶一下我們菜鳥?畢竟做機械兩年有余,買老美的都是一些電子的測試儀器,買日本的都是一些標準件,作為設計,我不懂進口設備的行情。我只知道在低端的非標自動化行業(yè),我能抄的就只有日本的。我也不知道設計該干嘛,反正客戶有什么要求,就按要求搞。, e; ], G: j: \' A& Y# l
別問我為什么那么多“如果”,一個有“十萬個為什么”菜鳥,卻找不到一本記載有答案的“十萬個為什么”的痛苦。論壇大神很多,可是我在井里,只能對井有困惑。每一片森林都擁有差不多的景色,可是每一個人自己挖的井卻沒有一個會雷同吧。請原諒我一直想山寨的心情,我也想世間有一把梯子,能讓我爬出井底,看到外面的森林,提出屬于森林的問題。。。。。。沒人帶,只能山寨能山寨的,抄襲能抄襲的,收集能收集的一切。。。。。。畢竟,沒款設備,都是一種解決方法、一種設計思路。% S0 ~0 M% w3 B( s0 @: A
尋找原創(chuàng)前輩,雖然不知道他能不能指點我爬出井底。您在我身上浪費的時間,以后定加倍奉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