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14763|回復: 47

親臨德國工廠,感受工業4.0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14-12-15 12:11:12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先說說德國,“工業4.0”確實已上升為德國的國家級戰略,但就連德國業界都有300多種對于“工業4.0”的不同闡述,這說明嶄新的事物不是隨隨便便就能被定義,更何況我們這些局外人?所以耳聞為虛,眼見為實,要想在工業4.0方面有發言權,必須親自去德國的一線工廠深度學習、一窺尊容,下面我們就跟隨一名身在德國的《環球》雜志記者的經歷一邊學習一邊探討!

        一、未來工廠——“機器”有了靈魂,它能讀懂“產品”

       位于巴伐利亞州東北小鎮上的西門子安貝格電子制造廠,雖然只有三座外觀簡樸的廠房,卻被譽為德國“工業4.0”模范工廠,它是未來德國工業的一個縮影。
       安貝格擁有歐洲最先進的數字化生產平臺。工廠主要生產PLC和其他工業自動化產品,在整個生產過程中,無論元件、半成品還是待交付的產品,均有各自編碼,在電路板安裝上生產線之后,可全程自動確定每道工序;生產的每個流程,包括焊接、裝配或物流包裝等,一切過程數據也都記錄在案可供追溯;更重要的是:在一條流水線上,可通過預先設置控制程序,自動裝配不同元件,流水生產出各具特性的產品。

       由于“產品”與“機器”實現了“溝通”,整個生產過程都為實現IT控制進行了優化,生產效率因此大大提高: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工作量需要人工處理,主要是數據檢測和記錄;工廠每年生產元件30億個,每秒鐘可生產出一個產品,產能較數字化前提高了8倍,而由于對所有元件及工序進行實時監測和處理,工廠可做到24小時內為客戶供貨。
       此外,由于實時監測并挖掘分析質量數據,次品率大大降低。工廠負責人卡爾·比特納說,該廠質量合格率高達99.9988%,“全球沒有任何一家同類工廠可以實現如此低的次品率”。

        二、自動化中心——機器也會自我更新

       離開安貝格,記者來到德國北部的雷蒙哥,這里是德國弗勞恩霍夫研究院工業自動化應用中心,專門為企業研發并生產推動“工業4.0”所需的設備和解決方案。
       “傳統工業時代下,如果更換一臺流水機器的設備往往需要數天。但是現在我們只需要幾分鐘。"中心負責人尤爾根·雅思博奈特說。這是因為在傳統設備的安裝過程中,技術人員需要先把新的部件手動連接到工作環境,然后再去調整生產線上的控制裝置。就像幾十年前使用電腦工作時一樣?!澳菚r,每個新部件都需要一張帶有驅動程序的軟盤,安裝之后經常與計算機上的其他部件發生沖突,以至于用戶不得不手工進行調整?!?br />
       而現在USB的出現讓一切變得簡單和輕松。我們只需把新裝置插到計算機上即可。“即插即用”成為這一技術進步的生動描述?,F在,工業4.0的專家們用“即插即生產”來指設備和系統的順暢配置,就像雷蒙哥公司的場景一樣。就像電腦一樣,未來的部件會自發地與工作環境相連接,自己把自己集成到現有控制系統當中。

        三、機器人會取代工作嗎?

       據德國一家獨立市場調研機構的統計,截至2014年8月,德國70%的工業中小企業都已經開始“工業4.0”的革新,主要包括引入自動化、智能化的設備進行生產。這昭示著一種怎樣的未來呢?

       首先,工業重心發生了轉變。工業4.0之前,所有的革新都是為了通過規模效應以及員工生產率來降低成本。而未來工業制勝的秘訣在于,如何在提高生產率的同時,還能縮短產品從“設計”到“上市”的周期,以及如何滿足更復雜、個性化的產品需求。

       其次,虛擬與實際的界限似被消除。譬如,安貝格工廠中所有生產程序均可提前在計算機中仿真模擬,在虛擬世界中就可完成生產的分析與優化。

       這樣一看,人工似乎將被機器智能取代。德國《明鏡》周刊曾刊文,憂心數字化將奪走現有大部分工作崗位,但前景也并非這么悲觀。德國弗勞恩霍夫就業經濟研究院院長威廉·鮑爾認為,新的工業系統雖然取消了很多需要“人”參與的生產關節,但是也會帶來新問題與創造空間,未來人力將集中于創新與決策的領域。

        四、誰掌握了大數據,誰就掌握了未來!

       正是因為機器的自我完善系統,“工業4.0”將產生大量數據。根據記者描述:安貝格工廠為例,其生產線上的在線監測節點超過1000個,每天采集數據逾5000萬個。
       那么問題來了!新的工業生產方式將產生海量的數據,這些數據終究是歸屬于工廠、軟件制造商、工廠的客戶抑或是終端用戶?而利用這些數據又可創造什么嶄新的商業模式?這將是決定未來工業競爭的關鍵問題。

      德國VS美國;戴姆勒VS谷歌

      這個問題說白了,其實就是“德國制造業”與“美國科技業”的競爭,也意味著兩種工業前景的競爭。一個非常微妙又戲劇性的動作就是:谷歌、蘋果、亞馬遜以及眾多美國互聯網企業“正在襲擊德國工業”、正以新的產業思維與游戲規則進入德國傳統工業強項,后者甚至可能淪為其供應商和附屬者。

        這一論調并非危言聳聽,僅以谷歌為例,近年來,它收購了一家智能供暖設備商,搖身變為博世的競爭者;在糖尿病患者的隱形眼鏡中加入測量眼淚中血糖含量并將其結果傳導至智能手機的技術,就進入到西門子所擅長的醫療領域;現在,谷歌還在搗鼓無人駕駛汽車,與戴姆勒和寶馬成了同行。

       "工業4.0”能幫助德國工業抵抗住這樣的“侵襲”嗎?德國軟件公司SAP前首席執行官孔翰寧說,大部分德國中小企業主沒有意識到一個關鍵問題,僅生產智能產品是不夠的,重要的是提供智能化服務的能力,否則,德國當前市場領先的生產商將來可能僅是服務商一個可替換的產品供應者。

         “工業4.0”發源于德國,發揚于美國!

       兩個實例正好能說明這一點:戴姆勒公司在硅谷專門設置了研發中心,以開發車載智能娛樂系統,但這一系統最終要靠蘋果的Siri語音系統來控制;德國能源巨頭REWE和E.on近來發現要面臨一個僅有5年歷史的初創企業的競爭,這個小企業將并不屬于它的1500多個天然氣、太陽能和風能發電設備通過網絡連接起來,可按需對設備進行開關調整,形成了虛擬的發電廠。

       可見,不論是汽車內的某個娛樂裝置,還是某塊太陽能電板,誰能掌握附著在這些智能化了的產品上的數據與信息,誰也就掌握著提供智能化服務的能力。
       你是生產商、是服務商,還是用戶,這三者的從屬秩序決定了未來世界的格局!“工業4.0”其實就是“信息2.0”(傳統互聯網是信息1.0)。我們再來展望一下歷史,如果說人類社會歷史進程就是一條指數曲線,今天就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臨界點!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將帶來一系列奇跡性的變化!未來的顛覆是如此可怕,又讓人如此期待!

       當戴姆勒遇上谷歌,不僅是德國與美國優勢行業之間的競爭,更意味著在移動互聯網的推動下,誰能代表最先進的生產力,誰就能贏得未來!
       最后,我又不禁想到了一個問題:中國在哪里?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表于 2014-12-15 12:35:33 | 只看該作者
中國在沉睡,啥時候醒來不知道。

點評

天朝會一直睡下去的,原因你懂的  發表于 2014-12-18 18:37
3#
發表于 2014-12-15 12:42:07 | 只看該作者
文章很好,智能化和自動化是未來方向,中國在這塊差距很大
4#
發表于 2014-12-15 12:57:29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把刀用好 發表于 2014-12-15 12:35
中國在沉睡,啥時候醒來不知道。

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5#
發表于 2014-12-15 12:58:17 | 只看該作者
流水線生產的成本集約,非標件可不會這么搗鼓的,量變才決定質變。這樣的生產模式只會餓死更多人,4.0可能會引起貿易壁壘,除非,共產主義占領全世界。
6#
發表于 2014-12-15 13:03:04 | 只看該作者
在“工業4.0”的環境下談中國和德美的差距,不啻于劉姥姥進大觀園見史老太君,可能我稍微悲觀了點。

想在中國實現“工業4.0”須有以下幾個前提(歡迎補充):
1. 須針對普遍的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產品;
2. 整體工業化水平;
3. 高素質的勞動力(先忽略當前及長期有多少剩余勞動力);

任重道遠啊!就目前比較受關注的調結構效果來看都不盡人意,過分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長遠規劃、稅負過重、小微企業融資困難、再加上當前世界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能不能度過這個坎還不甚明朗。國內經濟別陷入危機就阿彌陀佛了,不然大家這碗飯都吃不香了。
7#
發表于 2014-12-15 13:06:37 | 只看該作者
中國遠遠落后于世界發達國家,并且沒有任何有效的改進措施了,從大學教育就能看出來,大學每年擴招可以相應的教學資源卻遠遠跟不上、比如現在大學的教育都非常趨向于功利化、物質化了,什么專業熱門就開設什么專業而不考慮有沒有配到的資源和老師能夠引導學生,導致出來的學生什么都不會、到了新公司都要從頭學起。再一個國家應該更加注重工業、特別是高科技產業的發展、這就特別需要國家大力培養人才、引進人才,不然國家怎么才能有進步、社會才能有進步啊。
8#
發表于 2014-12-15 13:34:05 | 只看該作者
通過對生產線設備的持續監測,比如生產頻率,震動模式,甚至聲音,應該能分析出設備什么時候壞和生產出次品來吧

點評

@luxiang821 ,我說的沒有數據依據,只是個人感覺。平時生產時我就是靠聽來判斷是不是產生次品和大概的生產速度。  發表于 2014-12-17 21:33
聽起來像人工神經網絡機械故障診斷的應用  發表于 2014-12-17 10:10
9#
發表于 2014-12-15 13:38:58 | 只看該作者
智能化肯定是未來!!
10#
發表于 2014-12-15 14:02:01 | 只看該作者
雖然現在還沒看到中國  但是中國也在極力的追趕  相信距離會逐漸縮短

點評

這種話是官方說的最多的  發表于 2014-12-15 23:14
你這種話跟放屁沒有任何意義。  發表于 2014-12-15 14:08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8-6 11:00 , Processed in 0.089428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