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工,你今天過來啦。那個修的磨頭又拿回來了”,上這邊的廠子辦事,剛走到車間門口便遇到了做裝配的H師傅。 “乍回事?還是漏油?”俺知道這事, “是啊,說是裝砂輪這邊。”H師傅答道。 “另一臺吧,裝皮帶輪這邊沒漏吧。嘿嘿,是不是還是你上次沒裝好密封圈,或者又是忘記安裝了。哈哈。。?!卑嘲腴_玩笑半真地說道。因為H師傅和俺很熟悉,平時關系也不錯。又知道他的脾氣。H師傅脾氣比較大,好面子。但也會說點“大話”,對只能動口不能動手的家伙是很不“服貼”的。但工作中能吃苦,也好學,和他說明道理后,也能“服強人”。 “不會,不會,呵呵呵。。?!?font face="Times New Roman">H答道,不過底氣顯得不是那么足。 “走,走,去你那兒拿圖過來,俺和你說。兩邊的結構多一樣,那有可能一邊漏一邊不漏的?!卑骋氖至⒓慈ニぷ鲌龅亍?/font> 見俺要來真的了,H師傅立即說:“沒圖,俺那邊沒圖。” “嘿嘿。你那邊沒圖,可能么。修理時多會帶過來的。再說又是自家廠子重新改的,你騙哪個?。俊卑痴f道。 “嘿嘿嘿。。。”H邊笑邊快步先跑遠了。 “家伙,想玩俺哪。呵呵。。。”俺大聲對著他說道。估計他心中明白安裝時到底那兒的問題。 $ l# Q, C5 o, o8 s* k% l! J4 ~( t
2 \# w j$ Z) Y9 ~" M1 l4 m
這事的來龍去脈俺知道,為了這個部裝件來來去去也折騰了好幾次。# I& `" W+ q0 B3 O' A9 k
% T7 @, @) z+ g( j
先是,現場經理從甲方拖回了二臺要求修理的磨頭,并且要求也測繪一下整機零件備用。。。 那就按流程修吧。這邊技術員也開始測繪。 。。。。。。 在畫裝配圖時發現,耶!不乍對勁哪,這種磨頭應當屬于帶強制冷卻的重負荷磨頭哪。二進油孔直通軸承檔,而回油孔在座體中部回油。 問題是乍會采用這種迷宮密封?冷卻重負荷軸承的潤滑系統,可是帶壓力的。工作時難道不會漏油? 搞不清楚,到底乍回事。說不定還有其它方法能解決。 唉,暫不考慮其他吧,先按實物結構測好了再說。先按葫蘆畫個瓢再說. 因為甲方可沒說要改造。 & c I0 f8 h5 f& O
1 I4 g( ?( c( `& l! x- E) ^% ^8 P
“喂,喂。X工,甲方現場來一下。修好的磨頭漏油哪,甲方的工程師要你過來商量一下”,現場經理在電話中急沖沖地說著。 。。。。。。。 到了現場,一大堆人員,設備管理人員,安裝工人多在。商量解決磨頭漏油的現象。并從管接頭中取出了二個阻尼節流器,讓再做幾只不同孔徑的阻尼節流器。 哇靠,明白了。 D主機廠設計制造的機子。其中磨頭因為是重負荷削作用,所以采用的冷卻潤滑系統為一供一吸雙泵系統。也既,一個泵對磨頭部分強制供油,另一泵抽油。而且在正式工作時,必須首先啟動冷卻潤滑系統,在系統達到一定壓力時才能啟動主機磨頭工作。否則,如果壓力達不到設定壓力,則磨頭不能工作。 但是可能為了減少成本,選用了這種成本最低的磨頭結構?;蛘呔褪切逻M的設計人員根本不熟悉此機的工況要求,采用了這種不適當的密封結構。說不定還是號稱“精通”機械實則是“半桶水”的老大建議的。 而在調試時也肯定產生了外滲漏現象,所以現場采用了進油口加固定節流孔限流,而回油口孔徑不變。這樣在工作中達到進油孔時油少,出油孔出油能力不變。達到一種所謂的“進出平衡”現象。這樣似乎就不會外滲漏了。 這樣似乎解決了外滲漏現象,但潤滑系統壓力損失增大,系統發熱增大。但實際冷卻潤滑流量卻是減小的,可能達不到冷卻潤滑效果,或者效果變差。 ; C4 H3 _" T( b! M& `2 R
9 [, [0 R% [/ \/ Y4 c 拖回企業改吧,可以按俺們的理解修理改造磨頭了。 看了下結構,沒啥,可能會滲漏之處只有兩處,而且是安裝砂輪端和安裝皮帶輪端的結構多一樣。早先是密封環套在主軸上,中間沒有密封,環和軸之間沒有相對轉動。密封環和座之間采用了迷宮密封,環和座之間有相對旋轉。 沒有相對轉動的環和軸之間,這個簡單,在軸上或環上加個O形圈就行了。這是靜密封。 但環和座之間就沒那么簡單了。 為啥?因為它是旋轉密封。 一般旋轉密封多采用油封,它最高線速度可達15米/秒,能滿足工況工求。問題是普通標準型油封耐壓只有0。05Mpa,不能滿足工況。因為當超過壓力時,其油封腰部會開始壓彎,至使接觸帶寬增加,這樣磨擦力加大,溫升增高。最終損壞油封。當然也有耐壓型油封可達10 Mpa的。但供貨時間這邊來不及... 采用O形圈。那就更加不行了,因為它雖然耐壓夠了,但速度范圍只有0。005-0。3米/秒。大大小于工藝情況。 因為對O形圈來說旋轉運動與往復式運動不同,旋轉運動對線速度限止更嚴。旋轉運動密封泄漏量與轉速成線性關系。因為O形圈橡膠受熱后,一般會發生膨脹,但在圈受拉伸狀態受熱時則劇烈收縮。這就是卡夫—焦耳效應。 它說明了設計旋轉運動用O形圈內徑比軸徑小時的旋轉運動時屢遭失敗的原因,當旋轉產生的磨擦熱使處于拉伸狀態的O形圈收縮,越變越緊,產生磨擦熱惡性循環,最終使導熱性甚差的O形圈老化,出現龜裂和燒壞。2 }1 V3 |3 R+ z( y; d* S
旋轉運動密封在選取壓縮率時必須考慮卡夫—焦耳效應。 為避免在旋轉運動中存在這種效應,可使裝入溝槽的O形圈處于預壓縮狀態,而不是拉伸狀態套在軸上。使圈內徑稍與軸接觸,隨著旋轉及溫度升高,引起圈膨脹,對軸產生一定程度的抱緊,從而實現密封。 而同軸密封圈,也叫滑環式組合密封,又稱格萊圈。耐壓可達80Mpa,往復運動達15米/秒。而旋轉格來圈壓力達30 Mpa,速度達2-3米/秒。它利用O形圈作彈性源,施加必要的彈力,它具有自密封性并隨液壓壓力升高而提高自密封能力。但安裝時要采用專用工具和按規定工藝方法。 當然還有種旋轉泛塞密封,壓力可達30 Mpa,表面速度10米/秒。 因為此磨頭潤滑壓力不高,才0。5 Mpa。而且要考慮改造時原結構布置。所以再根據PV值沒有超過允許值。所以采用了格萊圈式密封。
- b6 {7 ~7 A: P \
, i, ?5 e, o, v' p; z# ^% W “喂,X工,這個密封圈乍裝哪。。。”車間H師傅電話過來了,的確,他沒看過這種密封。橡膠O形圈好裝,而聚四氟乙烯類的密封圈卻是比較硬的。不知道的話可真不知如何裝好。 “哈,裝這個圈要用專用工具的。。。這樣吧,你先停一下,俺明天要過來的。”俺得將手中活先趕結束。。。( { g) S5 W7 M1 [
隔天,到了車間現場,H師傅見俺到了,說道“俺已裝圈裝好了,機子在那兒放著哪。這個圈難裝到,裝進去后感覺很緊?!?/font> 俺看了一眼已“裝好“的磨頭,說道”裝好了?你硬上的吧!用的起子?也不怕損壞圈?不知道裝這個要做安裝工具的?裝好后要用復原工裝的?不是讓你停一下的么。” “搞工具多煩哪,再說上面催得又急,所以只能想辦法硬上了”,H師傅嬉皮笑臉地說。 “你是硬裝上了,結果是有可能損壞圈,達不密封效果”。 唉,不懂,也不按要求施工,能保證質量么?有些情況,一樣的零件,不一樣的安裝工藝,不一樣的人員,就會產生不同的質量。 國人哪,多習慣了“差不多”,能對付著看似做“象”就似乎成了。。。0 u. o3 C, X/ }; L! C ~! T
: R" G$ x5 z# c1 p* M
過幾天,電話又過來了,是負責裝配的頭過來的,說是一臺磨頭砂輪單邊還是漏油被打退回來了. “出廠時有沒有做過密封壓力試驗?具體位置是那處?”俺問道。 “沒有,急哪。沒試就拉走了。出廠也不知道到底裝沒裝好,有沒有漏”裝配的頭立馬答了,他接著說道“現在說是砂輪處的軸頭那塊”。 “那可能是環和軸之間的靜密封了,問下原先裝的H師傅,有沒有裝好,還是根本沒裝?!卑辰又f道“裝好后做密封耐壓試驗,俺和質檢說下?!?/font> “H在做別的呢.俺現在讓L師傅在弄這個,有啥事你和他聯系吧?!毖b配的頭說。 。。。。。。 隔天,L師傅電話過來了“X工,壓力做了試驗了,不漏了?!?/font> “乍會事”俺問道,“密封圈換了,重裝了一下”答道。 這樣可以放心出廠了。
F2 F4 m) Q8 I) f7 _2 r% A6 L- u 哈哈,這臺么,估計還是這種情況。所以H師傅估計心中有數。 。。。。。。。 幾個月過后,使用狀況正常。
+ ]9 K+ p4 y3 P) N
& k# p9 \/ r8 f3 _. B 一個產品,從設計開始通過加工制造,再到裝配使用,只要任何一個環節“搗了漿糊”,產生的后果就是設備不可能達到工況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