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被迫上漲(確實是被迫),泡沫越來越大,導致勞動力的生活成本不斷提高,于是就這樣了
說實話,如果在機械行業這個強調基礎和積累的行業,從事沒有差異性的簡單工作,那么在機械行業工作確實不如做點別的,或者干脆不做,因為回報確實太低了
這就像你做加工,報廢率太高,做一件廢一件,最后一算帳,還不如閑著不做
但是我也覺得這不是壞事,至少不完全是壞事
和今年炒這明年炒那的行業不同,機械行業是實體行業,是有實實在在市場需求支撐的行業,而且是長期穩定的市場需求,可以說,哪一天郭嘉XX了,"新主人"也需要這個行業,永遠不會消失,永遠都有碗飯放在那里,只是你吃不吃得到.
而且,衡量收入水平,看行業中低端收入水平沒有意義,比如干純體力活的操作工
操作工的收入,更多反應的是"當地生活消費水平",這個收入的指導標準,不是"能夠提得多高",而是"能夠壓得多低",這個前提就決定操作工收入水平高不起來
除了操作工,所有"無差異性"的工作都一樣,今天你干,明天他干,誰做都一樣,收入也一樣
衡量收入水平,一定是結合貢獻看回報
看看周圍,就在這個"衰敗"的爛行業,有貢獻能做事的人,收入都不低,而且,行業越衰敗,個人能耐越大,收入差距越大,畢竟物以稀為貴,還不能速成
如果說以前招人定工資,只用考慮這個人本身"行不行"和行業標準,那么現在招人,你還得考慮"其他人都不行"這個因素,然后再多加一份不菲的收入給他,因為現實是質勝于量,拳拳到肉,單單掙錢,這才是全世界的統一追求
同理,以前說過,1個月入2萬的人,所擠掉得月入2千的人,肯定不止10個,越往上走,擠掉得越多
這就是現實,現實就是大魚吃小魚,高端壓低端.大魚吃得越多,小魚越餓得難受,小魚變不成大魚,就只能隨波逐流,沒別的路 |